“媽真沒錢了”女兒每月索要“4000元”生活費,保潔媽媽有苦難言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兒不嫌家貧。”聰明懂事的孩子不會嫌棄父母,也不會因為家庭條件而自卑,反而會是一副聰明懂事的樣子。但是也並不是所有孩子都如此,有的孩子也會虛榮心作怪,嫌棄家裡條件差。

“媽真沒錢了”女兒每月索要“4000元”生活費,保潔媽媽有苦難言


01

女兒考上名牌大學後,每月向保潔媽媽索要4000元生活費,過分嗎?

王女士是一名保潔員,每月工資3500的她省吃儉用供女兒上學,哪怕自己幾年都不買新衣服也要給孩子上補習班。所幸,女兒還算爭氣,學習成績十分優異,還考上了名牌大學。

本以為孩子上了大學以後會長大許多,但是沒想到,女兒考上名牌大學後,並不體諒母親的辛苦,反而每月向保潔媽媽索要4000元的生活費。

“媽真沒錢了”女兒每月索要“4000元”生活費,保潔媽媽有苦難言


女兒不僅不知錯,還和媽媽說:“過分嗎?”王女士向女兒說:“你上大學的錢都是媽媽借的,媽真沒錢了。”

女兒每月索要4000元的生活費,主要是用於自己在大學的休閒,買名牌衣服和化妝品,完全不顧家裡的經濟情況,非要把父母榨乾,保潔媽媽有苦難言。

看到這裡,寶爸寶媽們是不是忍不住想吐槽,雖然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也還是要預防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的“小吸血鬼”,謹防孩子的虛榮心也是很重要的。

“媽真沒錢了”女兒每月索要“4000元”生活費,保潔媽媽有苦難言


02

父母應該如何防止孩子滋生虛榮心呢?

①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

孩子進入學校後,就相當於進入了一個小社會,孩子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其中,不乏有家境好的孩子,他們穿名牌衣服、用著昂貴的用品、父母名車接送。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每天見著自己朝夕相處的同學生活條件比自己好,心裡肯定會有疑問“為什麼我不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想法也會發生改變,自己也想穿好的、吃好的。這種心理是可以被理解的,家長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奇怪”。

雖然這種心理可以被理解,但是並不代表這是對的。家長應該多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動態,及時開導孩子,告訴孩子,攀比是不對的,真正的比較應該是在學習成績、品德上和別人相比,物質條件是孩子當下沒辦法改變的,想要過更好的生活應該自己以後努力去獲取,作為學生過分追求物質生活會讓自己陷入慾望的漩渦。相信,只要父母言之鑿鑿地和孩子講述道理,孩子早期的心結一打開,日後就不會再被這種虛榮的心理所困擾了。

“媽真沒錢了”女兒每月索要“4000元”生活費,保潔媽媽有苦難言


②讓孩子變得自信

電視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就是一個十足的拜金女,她追求名牌、嚮往更好的生活,但是實際上樊勝美的原生家庭條件十分差,父母重男輕女把她當作“提款機”。

在這樣的條件下,樊勝美的內心其實是十分自卑和自閉的,她渴望過更好的生活來擺脫自己當下的困境。這樣的“虛榮”是十分卑微的。

諸葛亮有句名言叫做:“不可妄自菲。”這句話其實十分適合父母來教育孩子,不管家庭條件如何,都不要妄自菲薄,正如李白所說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就是這個道理。內心的強大,才是最富有的人生資本。

“媽真沒錢了”女兒每月索要“4000元”生活費,保潔媽媽有苦難言


03

和你說句貼心話

虛榮是一個黑洞,吞噬孩子自己,有朝一日也會吞噬整個家庭。所以,為了避免家庭不幸的發生,寶爸寶媽們一定要警惕孩子的“虛榮傾向”,千萬不要忽視,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杜絕一切的苗頭,才能把這種壞心理扼殺在搖籃裡。

“媽真沒錢了”女兒每月索要“4000元”生活費,保潔媽媽有苦難言


今日話題:寶爸寶媽們,你們家孩子的虛榮心強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