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信&微信,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死的不明不白

今天跟大學時期的朋友們聊天,大家憶苦思甜想起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聊起現在使用的微信,大家對當年使用的飛信仍然記憶尤新,有朋友說如果當年微信晚上出兩年,說不定就沒機會了。我想了想,不太贊同,飛信消亡的根因並非微信,微信只是加速了它的衰落,就算微信晚出兩年,飛信也一樣會死在它手裡。現如今,微信在社交領域的一哥地位早就根深蒂固,但是在十年前,中國的即時通訊和社交應用領域,確實有過一段百家爭鳴、短兵相接的時期。

飛信(Fetion)是中國移動推出的基於流量的綜合通信服務應用,鼎盛時期的飛信一度擁有5億用戶,它是中國移動自我革命創新的一次偉大嘗試。飛信首次出現是在2007年,當時國內的即時通訊市場仍然是QQ一家獨大,不像現在運營商都推出了無限流量套餐,當時還是一個通話、短信、流量資費比較貴的時代:一條短信一毛錢、一條彩信五毛錢、一分鐘通話五毛錢、30M流量要五塊錢,所以光靠著這些基礎通信服務,三大運營商就賺的盆滿缽滿。

飛信的出現,革了中國移動這些最賺錢業務的命:短信、語音都走流量,還支持表情和群發,雖然現在看設計上不夠時髦,但憑藉著強大的市場需求和移動強大的用戶基礎,甫一出現就迅速圈粉大批用戶。舉個例子,在飛信出來之前,學校的老師、單位的領導如果要發佈短信通知,需要費力的手工編寫然後一個個選擇號碼群發,有了飛信之後,在客戶端把用戶添加到群組,然後打字點擊發送就OK了。即便如此,背靠移動這棵大樹的飛信,最終還是敗給了晚四年才出現的微信,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讓人深思。事實上,飛信的落敗有它必然的原因。

原因一:中國移動保守的思維導致飛信措施良機

飛信&微信,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死的不明不白

這是2011年第三季度移動應用市場份額圖,當時騰訊的微信、小米的米聊才剛剛推出,而飛信經過四年的跑馬圈地,已經佔據了幾乎三分之一的市場,排在它前面的只有手機QQ,這兩家佔據了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當時微信和米聊跟它都不是一個量級,而電信的易信要再等兩年才會出現。事實上,這也是飛信所能達到的極限了,因為中國移動內部一直對飛信採取打壓發展的策略,畢竟短信電話賺錢太容易,何必費勁搞個吃力不討好的飛信?所以飛信雖然是移動的嫡長子,其實是個庶出的命。更重要的一點,中國移動也搞不清楚飛信以後要怎麼發展,所以前期一直沒有對電信和聯通的用戶開放,大大錯失了一統天下的好機會,好比項羽在鴻門宴時放走了劉邦,等回過頭來的時候,就只有自刎烏江了。

原因二:中國移動的產品運營能力跟騰訊差距明顯

早期的飛信只有網頁端,直到2010年才開始推出PC端和App應用,但是體驗不友好,跟同期的QQ差距明顯,但是憑藉著短信通話免費的殺手鐧,活的也還算滋潤,用戶數量也是連續多個季度攀升,事實上,看似平靜的湖面,其實底部暗流湧動。2010年底,雷軍推出了米聊,憑藉著友好的用戶界面和UI體驗,迅速在小米手機上普及。馬化騰更沒有閒著,移動即時通訊市場一直是QQ一家獨大,任何一個闖入者,都會讓他警惕,何況是已經可以和QQ當面硬抗的飛信。所以當張小龍把微信的想法給馬化騰提出後,馬化騰深夜批覆執行,騰訊強大的執行力迅速孵化微信1.0版並上線,這一天是2011年1月21日。

飛信&微信,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死的不明不白

微信支持跨運營商、跨操作系統的通信,支持基於流量的語音、圖片、文字、視頻的傳輸,同時微信還推出了基於位置的搖一搖、漂流瓶功能和帶有社交屬性的朋友圈等業務,騰訊一出手就是王炸:功能不僅比飛信多、界面比飛信體驗好,而且任何手機用戶都可以註冊。此時的飛信仍然沒有意識到危機,直到2012年初微信用戶破1億,飛信才後知後覺的跟進,並在當年五月底推出了支持電信和聯通用戶的新版飛信,但是為時已晚,互聯網基因的騰訊,玩社交應用起家,怎麼還會給你翻身的機會。

微信在甩開眾多對手後,一直在探索新的業務模式,近些年的微信紅包、二維碼、微信小程序、生活服務、微信公眾號等等探索,都是成功且有價值的,這些都是飛信不可能做到的,依附於運營商的羽翼之下,飛信不會跨出軌道做“出格”的業務,事實上,飛信已經忘了,自己的出現本身就是一次出格的嘗試。

原因三:用戶為王,QQ的存量用戶幫助微信在社交領域一家獨大​

飛信&微信,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死的不明不白

微信在2011年開始大火之後,國內的及時通訊應用也出現過一段時間的百花齊放,先後有小米2010年底發佈的米聊、中國電信2013年發佈的易信、阿里巴巴2013年發佈的來往等等,全部都是大廠出品,但是最終都敗在了微信手下。米聊僅限於小米手機之間使用,跟飛信一樣具有侷限性;易信雖然吸收了飛信失敗的經驗支持三網用戶,而且用戶體驗和功能很好,曾經做到了億級用戶,但是微信珠玉在前,用戶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分給易信;阿里的來往曾經也是野心勃勃,想挑戰一下騰訊在社交上的霸主地位,可惜也是兵敗如山倒。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為王,每個用戶的核心使用時間是有限的,一旦佔據了用戶的時間,別人就很難撼動,直到下一次社交浪潮到來。

結束語

中國移動蓬勃的自我革新慾望打造出飛信這一現象級產品,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三大運營商做移動應用最輝煌的戰績。但是運營商同時兼具基礎通信服務提供商的角色,限制了其在創新創業方面的發展,所以功敗垂成。騰訊基於舊時代QQ打下的存量用戶基礎,準確的把握住的時代浪潮推出微信,憑藉著強大的運營和創新能力,牢牢佔據著用戶的核心時間,繼續書寫著用戶為王的創業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