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新專利:「風箏+無人機」是什麼奇妙組合?

傳統無人機電池重、續航差、噪音大?

Facebook 一項新的無人機專利,要用一種創新的方式,試圖扭轉現有無人機的劣勢。

它被 Facebook 稱為「雙風箏飛行器」。根據 5 月 31 日公佈的專利內容,這次無人機將會被連接到兩隻風箏上,兩個風箏裝置之間由一根一公里長的繫繩連接,每隻風箏都可以獨立定向,並漂浮在不同的高度。

人們可以在地面操作,通過無線方式連接無人機,操控其中配備的飛行控制系統,保持無人機方向、高度、速度的準確性。

而且,這個無人機還能自己發電。兩隻風箏可以通過太陽能電池板,甚至直接從繫繩的梯度空氣運動中產生電力,從而降低或者根本無需燃料消耗,再加上風箏無人機的重量也減輕了,這樣飛行器就能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飛得更久,無人機的總體操作運營成本也會降低。

另外,它還能解決無人機不可忽視的噪音問題。Google 在澳大利亞推出首個商業無人機送貨服務時,就被當地居民抱怨無人機噪音太大,無人機從早上 7 點送貨到下午 4 點,人們都無法擺脫它的干擾,而 Facebook 的「風箏飛行」,一聽就安靜了許多。

圖片來自:techthelead

但 Facebook 這項無人機系統也有一些還未說明的潛在問題。比如,一隻風箏纏上了另一隻風箏怎麼辦?怎麼避開空中隨時出現的阻礙物?大型風箏無人機是否會佔用更大的空域?

不過這項專利是否會落地也還未確定,但從這項專利 2018 年 11 月就被 Facebook 提交給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直到現在才公佈,可以猜測這段時間內 Facebook 的無人機項目也一直在研中。

如果你還對 Facebook 涉足無人機領域感到奇怪的話,實際上 Facebook 早在 2014 年,就成立了名為 Aquila 的無人機項目,可以說,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通過無人機向全球偏遠地區的人們提供互聯網服務,擴大網絡覆蓋範圍。

Aquila. 圖片來自:Facebook

因為無人機傳輸信號比起城市的蜂窩信號塔更便宜,比起郊區的衛星傳輸信號又更好,所以對於沒有電纜或基礎設施來攜帶互聯網或電話信號的地區十分有效,要知道,全球仍有約 38 億人還沒接上互聯網。

於是在 Aquila 項目中,Facebook 就計劃打造數百臺電動無人機。它們具有波音737 的翼展,能飛行 19800 米,一次在空中停留數月,並由太陽能驅動,利用激光引導,將互聯網接入世界的偏遠角落。

Aquila 工作原理圖

原型無人機在 2016 年進行了兩次試飛,但在一次試飛降落中,Aquila 無人機機翼嚴重受損,2018 年 6 月,Facebook 正式宣佈取消 Aquila 項目,表示不再自己造飛機,而是專注於開發高空互聯網傳輸系統以及相關運營事宜。

Aquila 無人機首次飛行

不過今年 3 月份,Facebook 又開始研發一項名為 Catalina 的項目中的鳥型無人機,但後來也像放棄 Aquila 一樣停止了這個想法。

雖然 Facebook 的雙風箏無人機項目也可能遇此結果,但照這個趨勢看,Facebook 在「無人機傳輸網絡」這條路上恐怕也停不下來了。

馬克伯格和無人機. 圖片來自:Facebook

但實際上,Facebook 通過無人機擴大全球範圍內高質量的互聯網接入,其實也就是為了創造新的機會來分享知識、加強社區和經濟,這將讓人們更多地進入 Facebook 的應用生態系統。扎克伯格也說過:

下一個技術時代需要比現在更高的帶寬和更可靠的連接,無人機可以幫助實現這兩者。它也將使人類智能、虛擬現實等下一代 Facebook 服務成為可能。

即使進軍無人機表面看起來,仍然不像我們想象中 Facebook 會做的事情,但扎克伯格笑稱:

雖然我們不是一家航空公司,但我猜我們正在成為它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