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解決家庭的無線上網問題

最近幾年以來,我一直在使用百度網盤作為電子數據的備份,而且我還是它的SVIP。但百度網盤畢竟在外網,速度、安全性和易用性等總是不盡如人意,因此,受朋友的推薦,上週我在上海的家裡增設了一臺2T存儲空間的網絡移動硬盤。藉此機會將家裡的網絡拓撲結構做了一番改造,使得家裡的無線上網方式變得更加合理、易用(至少我自己是這樣感覺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不少網絡相關的知識。今天利用這篇文章把改造的過程總結一下,一是分享給更多面臨同樣問題的朋友參考,二是也希望能得到行家的指正。

自己動手解決家庭的無線上網問題

在家庭裝修的時候,我選擇了三個相距甚遠的房間鋪設了物理網線,他們均與入戶的路由器相連,這三根網線分別連接了路由器A、路由器B和一個數字電視盒子。即便有兩個無線路由器,仍然有一個房間的無線信號不是太好,於是我還購置了一個小米wifi放大器(其實就是一個簡化的橋連原理的AP)。這樣,家裡的所有的無線智能設備都通過這兩個無線路由器和一個wifi放大器連上了因特網。

過去幾年,我使用了最普通的方式來連接幾個路由器,也即讓每個路由器組建了一個新的子網,如下圖所示:

自己動手解決家庭的無線上網問題

我將網線分別插入了入戶路由器的LAN口和兩個子路由器(本文第一個圖中的無線路由器A和無線路由器B)的WAN口。這樣,路由器A和B分別組建了一個新的子網,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IP段、WIFI賬號和密碼。連接到不同子網的設備彼此不能訪問。更糟糕的是,如果我的手機此刻自動連接上了路由器A,當我來到了距離路由器B更近的地方時,可能不會自動切換到B的網絡中來,導致網速不佳。不過這樣的問題實際上並不算太明顯,因此也就一直將就了下來。

上週,當我買好了網絡移動硬盤時,問題來了:我需要讓家裡的智能設備都能在內網中訪問到這個網絡移動硬盤,才可用或易用。比如電腦中看起來像多了一塊硬盤,而非必須通過應用軟件訪問;又比如家裡的監控攝像機能實時將視頻錄入網絡移動硬盤。解決思路倒也不難,就是需要想辦法讓所有設備處於同一個子網中。

網上能查詢到的方法多是“無線橋連”,專業術語是WDS。如下圖所示:

自己動手解決家庭的無線上網問題

路由器管理界面中可以很容易找到這樣的功能,比如我把無線路由器B的橋連功能開啟,需要輸入無線路由器A的wifi密碼,這樣,無線路由器B就通過無線橋連方式連接到無線路由器A了,智能終端只需要記錄無線路由器A的賬號密碼,就能自動在A和B兩個無線路由器中選擇連接。前面提到的小米wifi放大器其實也是這個原理。

但我家使用這種方式的問題有兩個:第一,路由器A和B分屬居室的東西兩端,我擔心彼此之間網絡連接信號不好,而且這種串聯方式,其實把原來兩個路由器分擔的壓力都集中在了其中一個的身上,資源利用率降低了,風險提高了。第二,直接連接到入戶路由器上的設備並沒有與其他設備處於同一個子網中。除非再將路由器A也橋連到入戶路由器上面去。這需要再開啟入戶路由器的無線功能,而我擔心運營商贈送的設備性能不好,特意關閉了它的無線功能。如果採用這種方式相當於三個設備的串聯,而且原本鋪設的物理網線也就無法發揮作用了。

好在,還有另外一種連接方式,有些地方叫做級聯,也就是把路由器當做AP來連接使用,如下圖所示:

自己動手解決家庭的無線上網問題

要不是看了權威的說明,我還真不敢相信可以將網線同時插入兩個路由器的LAN口。這樣的連接方式,需要關閉子路由器的DHCP服務器功能,也即不為連接它的設備動態分配IP地址,而是全部交由它的上級路由器來統一分配IP地址。這也相當於關閉了路由功能,只保留了AP功能。就這樣,所有家庭中的智能設備,無論連接到入戶路由器、無線路由器A、無線路由器B還是wifi放大器,也無論是通過有線連接還是無線連接,都處在了同一個子網中,由入戶路由器統一分配了IP地址。同時,將3個AP(無線路由器A、B和wifi放大器)都設置同樣的wifi賬號和密碼,所有設備只需記住一套賬號密碼即可自動在多個無線熱點之間切換連接。

到這裡,家庭網絡拓撲結構的改造就接近尾聲了。最後還有一個小小的優化點值得一做:我家的兩個子路由器(無線路由器A和無線路由器B)均是TP-LINK的設備,訪問它們的管理界面時需要輸入一個域名tplogin.cn。現在兩個路由器都在同一個內網中了,那麼這同一個域名就不知道解析到哪個設備上去了。於是,我想到了一個簡單的辦法:關閉掉入戶路由器的自動分配IP地址的功能,同時,為兩個子路由器設置一個固定IP地址,比如192.168.1.2和192.168.1.3,這樣,通過在瀏覽器地址欄中敲入http://192.168.1.2即是訪問路由器A的管理界面,同理,敲入http://192.168.1.3即是訪問路由器B的管理界面。

至此,我的整個改造過程就算大功告成了。改造之後有一週多時間了,沒有出現任何使用問題。家裡的物理網線得以繼續利用,分屬居室東西兩端的路由器也並行分擔壓力,每每想到這些,略有強迫症的我心裡舒舒服服的。

當然,在網絡拓撲方面,我完全是外行,更多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我覺得應該優先利用物理網線的觀點是否正確?串聯和並聯的方式分別對入戶路由器的壓力有何不同?當有更多設備時,這種方式還能否奏效?等等問題,還希望能得到更多行家的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