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不得不嘗的10道蒙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了內蒙幾大名吃,一起來看看你吃過幾種。不要半夜看哦!

1.奶皮子

奶皮子,蒙語稱“查干伊德”,“烏如木”、“烏日莫”。漢語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

奶皮子是哈薩克、維吾爾、蒙古、錫伯等少數民族喜歡的奶製品。奶皮子是指牛、羊奶上面漂浮的一層脂肪和奶蛋白的混合物,其味有奶香和脂肪香,略有甜味,像奶子結了一層皮,所以稱其為奶皮子。

在內蒙古不得不嘗的10道蒙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2.鍋餅

康熙巡邊享用的美食――鍋餅:相傳清康熙帝巡邊途經多倫縣二蹬泉一帶時,因多日勞奔於野外,人困馬乏,於是進入一百姓家借宿。

飯桌上,主人向皇帝獻上莜麵鍋餅,飢渴交加的康熙吃到鍋餅感覺從未吃過這麼美味的食品,甚至超過了宮廷御宴。從此,多倫莜麵鍋餅經常出現在宮廷宴桌上。

在內蒙古不得不嘗的10道蒙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3.沙米涼粉

沙米涼粉,系民勤縣傳統純天然無汙染美食珍品,選用騰格裡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野生沙米為原料,浸水6—8小時,用太陽射線消過毒的麥秸揉搓粉碎,置瓷器內揉搓取汁三次,然後用草木文火加熱成漿,盛於瓷器中冷卻,至清秀晶亮時翻轉倒取,或攤涼於案上製成粉皮。

食用時,切成條狀,配以蔥、蒜、鹽、辣椒、芝麻、民勤陳醋,芳香撲鼻,令人口舌生津。

在內蒙古不得不嘗的10道蒙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4.甜沫子粥

甜沫子粥,是一種小米黃豆粥,是赤峰鄉間農家飯食。這種粥,不但香甜可口,且營養豐富,因小米和黃豆均富有蛋白,且多糖分,便於消化吸收,故為養生之佳品。

用一碗小米,多半碗乾飯(不開花)再加黃豆一把,用手注水磨好,變成沫子,再把水燒開,放入沫子,調的不稀不稠,煮沸即可食用。

在內蒙古不得不嘗的10道蒙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5.粉湯餃子

粉湯餃子,俗名“皮條拉石頭”。餃子餡可用豬肉或羊肉,配以白菜、蘿蔔和各種佐料,採用傳統方法包成餃子。再選粉質豐盈的扁豆,製成粉坨。這種粉坨放在鍋裡有彈性,略透明,久滾不糊。

烹調時,先在翻滾的湯鍋裡放入切成條狀的粉坨,將另一鍋裡煮好的餃子和粉條,一齊倒入湯鍋中,臨出鍋時,調放食鹽、生蔥、醋、油潑辣面子、味精等。其味酸辣可口,有發熱去寒之效,頗適寒冷地區人們食用,成為阿拉善的傳統風味之一。

在內蒙古不得不嘗的10道蒙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6.土豆丸子

將土豆削皮洗淨,擦成絲狀,倒入盆內,灑麵粉與土豆絲拌勻(土豆絲略灑水)放入籠屜蒸熟,抖入盆內,鍋中放豬油.

油熟後加佐料鹽、蔥花,將蒸熟的土豆丸子倒入油鍋中,用鏟子翻攪,炒熟調爛醃菜即可食。特點:堅軟適宜,入口綿爛。

在內蒙古不得不嘗的10道蒙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7.內蒙全羊席

蒙古語稱之為秀什或不禾勒,蒙古族招待貴賓的傳統佳餚,又稱整羊席。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種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會、隆重集會、舉行婚禮或接待高級貴賓時擺設。

將整羊加工後襬在長方形的大木盤裡,象一隻臥著的活羊,肉味鮮美,香飄滿堂,濃郁撲鼻。賓客在進餐前,還要舉行一定的儀式,高唱讚歌,朗誦獻整羊的祝辭等。

在內蒙古不得不嘗的10道蒙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8.香炒米

炒米,蒙古語稱:“蒙古勒巴達”,意為“蒙古米”。它是糜子經煮、炒、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的。

蒙古人吃炒米,講究多種食物搭配。放在碗裡的炒米,倒上噴香的奶茶,奶茶邊喝邊續,待奶茶喝夠,炒米也被泡軟時,就要喝乾碗裡的茶,再放上黃油、奶皮、奶酪、紅糖拌著吃,甜酸適中,香鹹可口,味道尤佳。

在內蒙古不得不嘗的10道蒙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9.愛熱格

“愛熱格”俗稱臥奶子,由鮮奶直接發酵而成,樣子很象豆腐腦,味道特殊,香美可口,夏日食之消暑解熱。

據民間傳說,成吉思楞有一次在征戰途中路經鄂爾多斯、天賜他三碗“愛熱格”。在他離釺鄂爾多斯時,掛在鬍子上的奶滴了下來,此地才有獨享“愛熱格”的福分。

在內蒙古不得不嘗的10道蒙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10.米涼粉

很久以前,準格爾旗雙山樑下住著一戶善良的農民。農民的兒子是一位秀才。秀才為了趕考,天天登山專心攻讀。每天,七十歲的母親都要費力地爬坡上山,給他送飯。由於路遠,母親走得很慢,所以每次送去的飯都變成了涼飯。兒子不想吃飯,母親只好吃剩飯。母親只吃了幾次涼飯,就覺得口感很好。

沒幾天,母親就在“涼飯”的基礎上,反覆改進製作方法,製成米涼粉讓兒子品嚐。母子皆大歡喜,每天中午母親都要給兒子送一碗米涼粉。鄰居發現後,家家戶戶也都吃米涼粉。這樣,米涼粉就成為當地人盛夏驅熱消暑的飲食了。

在內蒙古不得不嘗的10道蒙菜,不要半夜看!每道都饞的不行

不知道朋友們最饞那道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