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日記:災難最大的傷疤,叫做文化

庚子日記:災難最大的傷疤,叫做文化

疫情似將過去,《中國經營報》報道了“庚子紙賤”,一位出版社的總編說:“出版社有兩個月幾乎沒有印書了。”大疫之下,文化不能倖免。

廣義上的災難,無一不是文化劫難。而如何拯救災難,又與文化相關。

有族人問及地方氏族矛盾。百餘年來,群體械鬥不斷。原因很複雜,利益之爭只是其中之一,最根本的可能屬於文化衝突。

最早見諸史料的,是清咸豐三年(1853)。

其時,太平軍大至。章氏族人提議:打!

這就有點開玩笑了。統領太平軍的,是翼王石達開,八旗兵不是其對手,綠營兵聞風而逃。一個或幾個家族出面,還不是以卵擊石

?

地方另一個家族比較有文化,勸慰章氏:“投降吧,就當是顏杲卿聽命於安祿山吧!”

顏杲卿即顏真卿從兄,安祿山叛亂時,顏杲卿為其部下。顏杲卿跟著安祿山造反,不斷被提拔,最終給了安祿山致命一擊。

章氏族人放棄了與太平軍的對抗,但也不願正式歸降太平天國政權。而另一個裡中的氏族,一邊建立武裝,一邊與太平軍修好,太平天國建立地方政權,該族安排人擔任天國的鄉官。

庚子日记:灾难最大的伤疤,叫做文化

從此,桐城東鄉成為太平天國安民區,地方也免於戰火的洗劫。在一定程度上,也等於救了章氏一族。

轉眼到了咸豐八年,多隆阿攻打安慶,李續賓攻打桐城,戰爭形勢開始逆轉。東鄉人錯誤地判斷了形勢,公開翻臉,與太平軍為敵。沒想到李續賓在三河全軍覆沒,多隆阿逃走,東鄉練勇成了太平軍的出氣筒。

咸豐九年秋,東鄉練勇與太平軍戰於黃蘗嶺(今樅陽縣白梅鄉境內)。章氏族人被安排作前鋒,與太平軍賴文光作戰。

賴文光,清軍“江南大營”都能攻破,何況是缺少軍事訓練的地方練勇?

黃蘗嶺之戰,練首章汝鼎戰死,章氏練勇三千人被圍,章氏家族面臨滅頂之災。所幸章冠鰲率眾拼死突圍。最終,章冠鰲戰死,突圍成功,約二百餘被太平軍俘獲。

此戰究竟有多少章氏族人遇難,史料記載不一,有稱數十人不等。但白梅鄉四方院莊四柯松下,有當時地方百姓埋葬陣亡者的“萬人墳”,冢前《義勇碑記》文曰:“從古忠義之士,窮達各異,顯晦亦不侔焉。咸豐癸丑,粵賊犯境,巢居數載,苦塗炭深矣。己未秋,專掠桐東。聲勢震恐,義士義民奮然相率以御。不敵,死傷無算,恣其焚掠。賊退,人漸歸家,只見屍骸遍野,血跡殷然,獸餐鳥啄,慘不堪言。爰約同人,撿其遺骸瘞,於四柯松下為二冢,姓氏未可卜,綸誥莫能稽是,誠所遭之不幸,而徒搶義憤以沒也。茲當清平既久,概念忠魂烈魄盡為若敖。籲,誠可悲矣!因為立碑,以志不朽。世有好義者,睹其碑思義其後,俾得春秋享食,不猶愈於上邀天獎而共慰泉臺也乎?皇清同治十二年季春月立。”

“死傷無算”,應該遠遠超過幾十人。

戰後,某氏族太平天國鄉官出面協調,太平軍放回了約二百章氏被俘的練勇。

經此大戰,章氏家族精英幾乎消滅殆盡。

咸豐之後,章氏鮮有功名者,秀才也是寥寥無幾。而同裡的一些家族,則多達數百人。當然,這些家族的功名,大多是捐款買來的。一場災難,耗盡了家族的財力,喪失了家族的人才。

災難最大的傷疤,最終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