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休閒農業,這些坑一定要躲過,否則會死得很慘!

休閒農業要想成功一定要懂得學習與借鑑,避免踩到陷阱,要認真吸取別人做農家樂、休閒農莊、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的失敗經驗,以此為鑑。本文是作者在全國各地開展休閒農業指導服務過程中瞭解的真實情況。為了不必要的影響,省去了地點與人物,供參考。


1、跟風

A先生雖然文化不高,剛開始那會,通過接一些綠化工程項目有了點積蓄。由於綠化業務也逐步在減少,看著別人開農家樂很火,自己也想開一家休閒農莊,做點賺錢的生意。種種原因讓他踏上了轉型休閒農業的漫漫長路。

A先生的第一個農莊只有100畝左右,按說經營好了,大錢賺不到,辛苦錢還是有的。結果不然,他的農莊“死”得很慘。當時農莊很流行釣魚,很多單位公費消費都是請客吃飯釣魚。A先生在農莊也幹起了這個垂釣,當時沒想別的,就看別人做農莊都是釣魚,生意好得不得了,也跟著做了。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市場定位,農莊也就只有釣魚吃飯項目。

A先生挖了魚池,種上菜,養點雞,和別人乾的一模一樣,由於是晚來的,投入大,加上農莊地址相對較偏,散客肯定做不過別人。農莊開業才三個月,就趕上了國家公款消費從緊,不準公款簽單了,農莊很少有人光顧,不得已,A先生二年後不得不把農莊關門轉讓。

警示:有句話叫做“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意思是別人都賣的東西,你想再賣就必須有超過別人的地方。市場定位要找準,做自己的特色,做差異化產品,迎合市場。A先生的案例是典型的外行做休閒農業,什麼都是想當然。結果就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想做休閒農業,這些坑一定要躲過,否則會死得很慘!

2、政策

B先生在開休閒農莊過程中,最深的感觸就是農業政策很重要,這裡的政策主要指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需要的國家政策與政府資源。

B先生是一名建築小包頭,做農莊前主要接單一些建築公司分包的專項工程,打交道的圈子相對較窄,一般都是同行,很少了解農業政策,也與政府部門的人接觸不多。在開休閒農莊之初,B先生的休閒農莊沒有事先規劃設計,全憑自己的想法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最後,由於在基本農田上建餐廳,土地違規使用問題遭到政府部門檢查,要求把農莊違章經營設施必須拆除。這對於資金本來就不是很充足的B先生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眼睜睜看著農莊被拆,老闆做不了,最後又改做老本行去了。

警示:有句話說得好,做農業,必須是天幫忙,人努力,最後還要政策好。要想農莊生意好,除了要有人脈關係,社交圈大外,還要掌握國家的農業政策,休閒農業項目政府支持與扶持還是蠻大的。B先生最大的問題是在建設的時候沒有事先規劃設計,也沒有掌握農業政策並學會和政府部門打好交道,事前沒有了解清楚門道,最終只得自己將苦水嚥下去。


想做休閒農業,這些坑一定要躲過,否則會死得很慘!

3、租地

C先生開休閒農莊欠缺經驗,在土地租賃問題上吃了大虧。他當時在投資休閒農莊時,土地都是自己村的,但只簽了八年,馬上就到期了,籤合同時土地租金算下來不到500塊錢一畝,C先生認為有得賺就接下來了。但這幾年農村發展變化很大,交通,鄉村環境建設都好了很多,看到這個勢頭,當地很多農戶要求漲到一畝1200元的地租,否則就不租了。C先生投資沒收回不說,根據經營狀況一算,如果按現租金付,掙的錢都交了地租,到頭來基本上所剩無幾。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C先生在籤合同時忽略了一個細節,沒有考慮休閒農業投入大,回收期長,土地時間限制太短,這成為這次休閒農莊失敗的主要原因。

警示:C先生的經歷告訴大家,土地租賃合同一般要去政府相關部門公正,與農戶談地租,至少要談三十至五十年的租金,允許每年有比例的遞增,防止暴漲。如果農戶不接受這個條件,那勸你連開都不要開。

想做休閒農業,這些坑一定要躲過,否則會死得很慘!

4、模式

D先生和幾個合夥人在縣城邊上投資了一個約1000萬的鄉村旅遊項目,走的是農業+旅遊休閒的路線。為此他們專門到四川成都考察火得一塌糊塗的五朵金花等觀光休閒農業項目,定位、景觀、休閒活動、餐廳等都一模一樣,但開了三年就賠了450萬,己面臨關門調整。

為什麼呢?還是照搬出的錯。如D先生的鄉村旅遊園區景觀有不少荷塘,它們的主要作用是遊客觀賞荷花與蓮蓬採摘。沒有深度挖掘以荷花為主題的農旅有機融合、產業鏈延伸與休閒娛樂價值。還有餐廳,多數都是一般土菜,麻將,擂茶與燒烤。只有普通的物質服務產品,沒有深度開發遊客需要的精神文化產品。本地客人到餐廳進去吃飯,進了包房一看沒有麻將機,就堅持不進去。農莊成了典型的不倫不類,城市遊客想進又吸引不了人,只能註定失敗。

警示:站在巨人的肩上是可以看得更遠,但是同樣地生搬硬套註定短命。D先生等學習了別的休閒農業模式好的地方,但是卻沒有做到結合當地的實際。正所謂畫虎畫皮難畫骨,做休閒農業項目照搬照抄是沒有活路的。要有自己的特色,結合當地的情況才能落地生根。


想做休閒農業,這些坑一定要躲過,否則會死得很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