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復工復產重大投資項目的用地審批絕不會耽誤

【河源搜狐焦點訊】3月2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重大投資項目開工復工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對於復工復產後項目用地審批時效,自然資源部新聞發言人劉國洪表示,通過修改《土地管理法》來解決審批層級過高的問題,同時,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啟動特殊程序加快審批,復工復產重大投資項目用地涉及到用地審批絕不會耽誤。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司長歐鴻介紹,受疫情影響,春節後重大項目開復工面臨困難。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目前重大項目復工率已逐步回升,除湖北外,據對各省約1.1萬個重點項目統計,截至3月20日,重點項目復工率為89.1%。


自然資源部:復工復產重大投資項目的用地審批絕不會耽誤


修改《土地管理法》解決審批層級過高問題,加快項目用地審批

對於推進復工復產後一大批投資項目需積極落地,是否會因為過多的項目而導致用地審批遲遲批不下來的現象,劉國洪表示,現行的土地審批制度確實存在審批週期比較長的問題,這裡既有工作層面的問題,也有法律制度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審批的層級比較高,環節比較多,特別是還存在事權錯位的問題。為此通過推動《土地管理法》的修改,推進一系列制度的改革,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啟動特殊程序加快審批,應該說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我們相信復工復產重大投資項目用地涉及到用地審批絕不會耽誤。

劉國洪介紹,通過修改《土地管理法》來解決審批層級過高的問題。新的《土地管理法》已經於1月1號正式實施,按照新法的要求,由國務院批准的城市批次建設用地和除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單獨選址項目這兩項審批事項,法律規定現在可以授權省級政府行使。

今年3月12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劉國洪表示,將新法規定可以授權的兩項審批事項一次性的授權給各省級人民政府,同時將國務院仍然保留的審批事項通過試點的方式委託給部分省級政府行使。上述的改革基於權責對等,權力設置與行權能力相當的原則,權力配置應該說更加合理,行權的效能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除了下放用地審批權,劉國洪還介紹到,通過“多審合一、多證合一”等一系列改革舉措解決了審批環節多的問題;同時啟動特殊程序,開展網上聯審,用遙感影像對比等方式,臨時替代原來規定的實地踏勘等戶外作業,同時啟動集中調動人員、集體聯合審查、提前介入項目前期,一對一用地特殊服務,在這些特殊程序下為復工復產投資項目儘快落地提供更加及時、精準的用地保障服務。同時一些地方大力推行標準地的供應改革,把原來用地效率、環保達標這些前置許可事項改為批前承諾、信用擔保、事後監管的方式,進一步加快項目落地進程。

下放用地審批權是“放權”決不是“放鬆”

對於下放用地審批權,如何能夠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劉國洪表示,通過授權和委託下放土地審批權,根本目的是落實中央提出來的“放管服”的要求,優化營商環境,絕不意味著放鬆用地審批當中的審查和監管,改革的目標是對省級政府更多地放權而決不是放鬆。

劉國洪提到了土地審批權下放後三點基本的原則底線:

第一,嚴格管控的原則是沒有改變的。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維護被徵地農民合法權益,這些原則沒有放鬆,國家總體指標控制也沒有放鬆,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這三條紅線決不能突破。符合規劃、符合產業政策、符合用地標準、落實耕地佔補平衡等要求沒有降低。下放用地審批權以後,必須仍然堅持一般的建設項目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規定,只有國家交通、能源、水利、軍事國防等重大建設項目,在選址過程當中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還需要對佔用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補劃永久基本農田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以後才允許申報。同時特別強調,永久基本農田的補劃要符合數量不減、質量不降、佈局穩定的要求。

第二,嚴格審查的規則、標準沒有降低,這套規則和標準是法律規定的,無論是國家審查還是省裡審查,尺度的掌握上是完全一致的。這個權力下放給地方,其實責任也是壓給了地方。如果地方不按規則審查,將承擔責任和後果。這次改革中特別強調要“放得下、接得住”還要“管得好”。

第三,嚴格監管措施將更加有力。自然資源部將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在監管上下更大的功夫,全面加強審批事中事後監管。一是進一步明確用地審批政策、規則、標準以及要求,進一步規範地方審批的行為。二是運用遙感監測、互聯互通的審批監管平臺來採取“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加大對地方審查行為,以及審查結果的檢查。三是按照國務院確定的建立省級審批工作評價機制的要求,我們正在著手對各省(區、市)開展土地管理水平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及時提請國務院動態調整委託審批的試點省份。現在在試點內的,如果沒有達到標準,今後就會退出來。

劉國洪指出,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衛星遙感監測體系,自然資源部作為主用戶和法人的在軌陸地衛星就有十顆,它具有2米的分辨率,在地表400平方米的土地覆蓋的變化都能清晰判斷。每個季度可以實現對全國國土全覆蓋。這樣的數據產生能力我們是有足夠的技術支撐來加強監管,可以說審批權的下放和監管能力的提升是匹配的。同時用地保障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也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可以看出來“放管服”三維是整體考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