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只文村扶貧二三事

頭戴草帽的張遠剛從自家的種植園裡出來,遠遠看到有人走過來,他快步走上前去,咧開嘴笑著說:“李主任,最近沒看到你,怪想你哩!”兩年前,樂東縣政府辦副主任李理被縣委組織部選派到千家鎮只文村任扶貧、鄉村振興工作隊員。

在別人看來,相較於在辦公室駐村幫扶是一份“苦差”,但是李理卻欣然接受。他剛接到通知的時候,內心還隱隱有些激動和期待。李理在辦公室工作已有13年了,這些年來,一直都是從事文字工作。“住在村裡和村民面對面拉家常,才曉得百姓在想什麼、期盼什麼、需要什麼幫助,這是坐在機關單位辦公室不可遇的寶貴見聞。”李理說。

樂東只文村扶貧二三事

真情投入 真心付出

“我能為村裡、為貧困戶做些什麼?能給他們解決什麼?”從駐村第一天開始,李理就思考這個問題。村裡氣候溼熱、蚊蟲多,一個晚上經常醒好幾回。交通也不便利,一來一回要花費不少時間,所以即使他很想念妻子孩子也極少回家。他每天堅持走家串戶進村入戶查問題,山路崎嶇,道路狹窄,風裡來雨裡去,頂酷暑戰嚴寒。

每天重複著上門走訪、瞭解情況的生活,沒有穩定的雙休日。面對諸多困難和艱苦,他從心裡和行動上從未有過畏懼和退縮,腳步也從未停下。這不僅使他慢慢掌握了工作方法,也在不知不覺中與老百姓建立起了感情。“李理乾的這些事,如果不是用心投入,如果沒有真情,一樣也做不成。”只文村第一書記朱祥電說。

發展產業 駐村駐心

“說一千道一萬,讓群眾脫貧增收,腰包鼓起來,才是扶貧的核心。”李理深知這個道理。他和同事們在走訪調研過後,發現村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田地,但是因為手頭沒有足夠的資金很多地只能荒著。而樂東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縣,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種植水果瓜菜等都有著廣闊的銷售市場。因此最終確定了圍繞“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化思路,將發展扶貧產業、打造“一戶一業”。與海南高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火龍果、金菠蘿、芒果等種植產業。

思路確定下來容易,人心想擰成一股繩卻很困難。“這些年村裡窮得人心都散了,想幹點事兒聚不成堆,攏不起人氣。”李理說。“你說得天花亂墜,再好的事兒就是沒有人敢幹。”李理飯吃不下,覺也睡不安穩,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又一想,“組織派咱到這裡,就是走也得留下點什麼。工作再難,還是先幹出點名堂再說。”思來想去,李理決定採取了最原始也是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挨家挨戶地串門拉家常,有了感情的鋪墊,話就容易聽進去了。

“如果能先帶動幾戶人家脫貧,其他人自然會參與進來。”這麼想著,李理就天天往貧困戶家裡跑,給他們念起了“致富經”。幾番“經”念下來,這幾戶人家被打動了。就在其他村民觀望、猶豫不前的時候,他們加入了合作社。“我們到火龍果基地打工。在基地裡不光可得到打工的工資,關鍵是在裡面學到技術,我們自己有土地,政府還免費提供幼苗和化肥,我們就可以回家自己創業了!”早已脫貧有自己的種植園的“致富之星”韋召榮眉飛色舞地說。

整村脫貧 村貌變樣

看到政府政策帶來的收益,貧困戶們明白“脫貧不能‘ 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覺”。大家紛紛地擼起袖子加油幹,要麼加入合作社、要麼自己發展種植業,有經驗的人還發揮起了“傳幫帶”的作用,總之村的人心活了,幹勁有了,日子也好起來了,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只文村建檔立卡共101戶424人全部實現脫貧。

樂東只文村扶貧二三事

只文村文化活動中心

“ 只文村整村脫貧是我這兩年的最大心願,現在這個心願實現了,村裡也變得越來越好,我心裡不知道有多高興呢!你看,那是我們村的文化活動中心,大家經常到這來鍛鍊,開展一些文化活動。還有那是農家書屋,基礎設施的改善使老百姓們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都得到了提高。”李理指著不遠處說道。他還表示,“現在村裡的環境越來越好,有很多年輕人選擇回來務工或者創業。這都多虧了李永群縣長啊,他經常到村裡來了解我們的工作現狀,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困難。”只文村是縣長李永群的駐點村,他三天兩頭下來指導工作,實地查看產業發展現狀,積極爭取扶貧項目資金,支持村子基礎設施建設……如今的只文村呈現出道路乾淨、庭院優美、村容整潔的新面貌。

恪盡職守 抗擊疫情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李理第一時間返回了駐村所在地,當起了只文村疫情防控的“宣傳員”、“守門員”。他第一時間趕往村裡後,面對大量的務工返鄉人員以及春節期間相互串門訪親習俗的嚴峻形勢,他立即研究前期排查名單,認真研究疫情防控宣傳知識,協調村委會通過懸掛宣傳橫幅、開通村廣播、出動流動宣傳車等多種途徑,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和輿論導向。白天,他和村幹部們一起挨家挨戶走訪排查;晚上,他按時來到卡口值班。在這個特殊的春節令李理很感動的是,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很多村民自發前往卡口值班,他們說因為有了政府的幫助,現在都過上了好日子,這個時候他們必須要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行。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李理用一顆赤誠之心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肩負的責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黨的莊嚴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