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攜程,沒有故事只有麻煩


20歲的攜程,沒有故事只有麻煩


1999年對於中國互聯網來說,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年份,這一年阿里巴巴在西湖畔誕生,而李彥宏也從萬里之遙的美國回國創業,本次故事的主角攜程也恰好誕生在這一年。

攜程的出生趕上了一個好年景,那些年中國經濟一路飛奔,據相關數據顯示:1998年中國的旅遊業規模就達2391億元人民幣,旅遊成了消費者的第二大支出,甚至還高於汽車。而攜程前十年就是站在風口上的豬,一路向前有坎無溝。

雖然一路上還算順風順水,而20歲的攜程卻走上了夕陽之路。如果說現在是病理的反應,那麼病根在十年前就已經種下。

十年病根

我們將時間撥回十年前。


20歲的攜程,沒有故事只有麻煩


2009年的“攜格之爭”讓大眾一睹攜程等平臺對於酒店的壓榨,格林豪泰對攜程的控訴,讓整個社會都看到攜程的蠻橫 。隨後2010年,當時的7天連鎖酒店集團CEO鄭南雁公開表示,7天的會員已過千萬,今後公司可實現近100%直銷,不再依附任何中介。從酒店和攜程們的矛盾迅速進入燎原之勢,各大連鎖酒店紛紛表明態度,對於攜程們酒店已然是忍無可忍。

業內人士透露,當時的平臺的佣金提成比例有時高達8%~15%,平均每個房間每晚可以提成70多元,還不允許其他渠道比它們低價。高額佣金之下,越來越多的酒店開始考慮提高直銷比例,努力擴大自建渠道試圖擺脫中間商們的壓榨。而酒店的反抗,必然會將之前的利益分配格局打破,這意味著平臺的利潤將會被持續削弱。

隨著攜程業務不斷地陷入外患,而更可怕的是內部危機來臨,整個公司陷入大公司病;老對手崔廣福總結,攜程其實沒有意識到自己“失敗”,內部員工過於安逸,感覺是在養老院。面臨著同行的步步緊逼,供應端的對抗攜程危在旦夕。


20歲的攜程,沒有故事只有麻煩


攜去之戰

2013年梁建章回國重掌攜程,面對四處狼煙梁建章主要開出兩記藥方:一、大面積人事調整,來應對大公司病,刀刀見血;二、發起價格戰,用金錢換市場。

價格戰歷來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隨著價格戰的範圍日益擴大,攜程的銷售淨利潤被大大削弱。和製造業價格戰不同,攜程本質上是分銷渠道,是零售商,家電產品從上市開始就不斷降價,其渠道商可將價格戰的成本轉移到上游企業,但酒店運營成本比較固定,且彼時酒店都對攜程們比較抗拒,攜程很難把價格戰的成本轉移到酒店供應商身上。而為攜程們價格戰買單的角色只能是消費者!

價格戰持續,血腥對抗愈演愈烈,在這種行業形態之下行業中每一個角色都是受害者。據當時行業財報顯示,2013年攜程還盈利9.1億元,到2014年則盈利大降約九成,只有9200萬元。同一時間,藝龍先後虧損1.7億和2.4億;剛在2013年上市的去哪兒則在兩年內分別虧損1.9億元和18.5億元。戰況一度讓人唏噓。


20歲的攜程,沒有故事只有麻煩


最後攜程認識到去哪兒的實力,對局越久越讓人心驚,越打去哪兒市場份額越大,越打去哪兒市值越高。正是看到去哪兒的嗜血狼性,攜程背後感到一陣涼意,在戰場上沒有摧毀對手,攜程轉向在戰場之外從去哪兒背後出招,暗中和百度秘密協商將去哪兒直接逼上懸崖,攜程從百度手中拿下去哪兒的45%股份。至此戰事告一段落,隨後去哪兒高管陸續出走,公司情況一落千丈,攜程也得終於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吞下去哪兒後,攜程並不能快速整合形成戰鬥力,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制約。去哪兒離職員工向媒體透露,彼時,雙方的信任程度很低。不僅去哪兒人擔心被攜程的人幹掉;攜程的團隊也因忌憚去哪兒員工的戰鬥力,有被對方取代的擔憂。 “雙方非常提防,數據很長時間互不打通,彼此隱瞞收入,甚至銷售相互拆臺。最後大家的關注點不是打敗美團,而是把彼此打敗。”

最終,去哪兒以退市收尾,很多員工各奔前程,去哪兒還是那個去哪兒麼?

困境之淵

而在攜程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擺平去哪兒之後,飛豬和美團又從另外一個角落殺到攜程面前,而此時去哪兒疲態盡顯再也無力在做更進一步,只能眼睜睜看著飛豬美團不斷地蠶食市場。

更可怕的是,攜程在和去哪兒藝龍競爭時,忽視了三四線市場的佈局。隨著拼多多、快手等移動平臺在下沉市場取得的巨大成功,而新時期下沉市場對於攜程而言是一個片空白。對於三四線市場,阿里飛豬、美團有著天生的優勢。攜程要想從飛豬和美團酒店口中分一杯羹並非易事。

另外攜程和酒店矛盾由來已久,雖然商業上還相互合作,但是酒店們根本不會把籌碼放在攜程一個籃子裡,此外酒店們在平臺之外還積極地建設自有渠道,隨著微信等平臺的發展,酒店們的自有渠道通過自身推廣補貼,有了很大的起色。

不久後,糟糕的事件接連發生,攜程狂奔過程中的後遺症爆發,2017年國慶節前後,知名藝人韓雪在微博上發文,揭露攜程售賣產品時套路用戶,捆綁銷售其他產品。而據韓雪表示其為攜程高級用戶,攜程的不光彩做法一時間引起消費者群情激憤。隨後,攜程天價機票退票手續費,殺熟等事件層出不窮,迫於壓力梁建章出面表示,攜程將要進行整改,承諾做到“以用戶為中心”。


20歲的攜程,沒有故事只有麻煩


分析人士表示,攜程當下的模式已經完全不適應現在的互聯網打法,不同於美團、飛豬都背靠強大的生態鏈;攜程卻顯得勢單力薄,曾經在三四線城市建樹頗豐的去哪兒也被攜程逐漸卸去鋒芒,下沉路線變得遙遙無期。

更讓攜程們難受的是,民航局發佈的票務代理新政策,國內機票代理費的“前後返”政策被取消,機票代理費用進入“零佣金”時代,新政策改變了航空公司票務管理的銷售渠道和利潤分配方式,票務代理的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

隨著線上的機票代理商被清理,如今能在平臺上售賣機票的,除了航空公司官方旗艦店,便是已經取得機票銷售資格的平臺本身。整體上,渠道的銷售返傭被取消,平臺模式下的向代理商收取服務佣金的模式也不復存在。雙重作用下,攜程機票銷售的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

經過這一系列事件,攜程不斷地征伐雖取得短暫勝利,但是這幾次對抗中攜程也傷筋動骨,此時攜程對於現金流的渴望戰勝了理智,捆綁銷售和大數據殺熟等一系列操作,雖然取得了短暫的現金流快感,但此後也成為攜程的催命符,這些做法導致了用戶的強烈反彈,成為攜程到現在也未被洗刷的標籤。


20歲的攜程,沒有故事只有麻煩


時至今日,攜程依然以同樣的手段在賺取一些見不得光的利潤。

晦暗前路

9月10日,攜程網國際有限公司(下稱攜程)公佈了2019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財報顯示,攜程在第二季度營業收入為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營業利潤為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4%。其中,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為41.85億元,比上季度虧損4.03億元。公司解釋為主要是由於股權證券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的人民幣13億元虧損。

根據Trustdata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在線酒店預定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美團的酒店訂單量佔比首次過半,達到50.6%,而間夜量佔比再次超過攜程、去哪兒及藝龍的總和,達到47.3%。此外,攜程交通票務營收的同比增速一直呈現出增長乏力的態勢,從2018年第四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為17%、16%和13%。可以看出攜程疲態盡顯,核心領域在逐漸被對手超越。

此外據外媒報道,九月份摩根斯坦利將攜程評級從增持下調為持股觀望,目標價從43.00美元下調至35.00美元;美國富瑞金融集團將攜程目標價從47.50美元下調至42.40美元;野村證券將攜程目標價從41.00美元下調至37.00美元。


20歲的攜程,沒有故事只有麻煩


隨之而來的是,2019年國慶期間攜程出現大面積故障,作為一個老牌的在線旅遊平臺,在目前的互聯網技術水平下,竟然出現大面積故障,實在是不符合一個技術型企業。

2019是攜程的20歲生日,而二十歲的攜程已盡顯老態。人心向背,市值跌落的種種境遇,讓攜程失去了往日的風光,更可怕的是攜程的未來一直在縮水,攜程失去了新的方向。在新的時代下,攜程逐漸難以適應當下的玩法。

當滴滴出行、字節跳動乃至京東蘇寧易購等企業,不斷超越不斷擴張版圖,很可能一個回手,就將上演美團和飛豬異軍突起的戲碼。而此時的攜程早已在之前的十年透支了自己的活力,攜程已經沒有關於未來的故事。下次危機出現後,梁建章站出來還有什麼籌碼可以揮霍?

要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