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開:無關疫情,這些因素決定取消東京奧運會

【本文為作者朱新開向察網的獨家投稿】

延期還是取消?對於東京奧組委而言,其實不再是一個問題,因為取消只差正式宣佈,至於執意將奧運聖火接到日本等行為,只不過是在儘量拖延時間,以爭取消化有關贊助合同、基礎建設等的平賬問題。

朱新開:無關疫情,這些因素決定取消東京奧運會

退一步只說延期,國際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簽有協議,延期只能到今年底,其實僅就目前情況來看,是否延期已不是上述雙方能夠決定的了,因為奧運會與其他體育賽事不同,牽扯麵可謂是錯綜複雜,最終結果只能是取消東京奧運會(後文會講延至2021年的不可行性),而取消意味著不能補辦,其冠以的“第三十二屆”也會隨之作廢。

為什麼?

一、奧運史上曾有取消先例

此次東京奧運會是第三十二屆,此前曾有3屆因戰爭被迫取消,包括80年前的第十二屆東京奧運會,而且與中國有著直接關係。

至於被取消的3屆奧運會,分別如下:

其一,是1916年第六屆柏林奧運會,只因一戰於1914年爆發,德國又是主要參戰方,所以不僅被取消,而且直接跳到第七屆,即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

其二,是1940年第十二屆東京奧運會,只因日本於1937年發動侵華戰爭,即“七七事變”,中國向國際奧委會提出取消東京的主辦權,國際奧委會雖然秘密內定荷蘭為候補,但仍持觀望態度。不過,中國軍民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迫使日本主動宣佈放棄主辦權。

朱新開:無關疫情,這些因素決定取消東京奧運會

隨之,國際奧委會於1938年9月決定,將第十二屆奧運會改在荷蘭赫爾辛基。可是,第二年爆發了二戰,國際奧委會只得決定直接跳到下一屆,即1944年第十三屆倫敦奧運會。

其三,同樣是因為二戰,第十三屆倫敦奧運會被迫取消,結果是直接跳到1948年,雖然仍是由倫敦承辦,但冠名序號改為第十四屆。

也就是說,奧運史上曾有在當屆時限內變更舉辦地的先例,但因二戰沒有實現,實際則是錯過這個村便沒有這個店,即只要取消了,就連冠名序號也會隨之作廢。

具體到本次東京奧運會,開篇已講國際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簽有協議,即便延期也只能到今年底,但關鍵問題是,諸多因素已限定不能延期到那時。

為什麼?

二、客觀因素限定不能延期

奧運會分為夏季與冬季,東京將要舉辦的是夏季奧運會,計劃時間為2020年7月24日~8月9日,隨後,便是8月25日~9月6日的殘奧會。

先說氣候,日本東京地處北緯35°69′,中國青島是35°35′,雖然前者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後者屬於溫帶季風氣候,但可作大致對比參照。

具體看東京近30年的氣溫統計數據,11月份最低8.3度、最高16.3度,12月份就有可能下雪了,至少殘奧選手不宜在如此低溫環境中進行比賽,否則,日本方面就會顯得太沒人性了。

朱新開:無關疫情,這些因素決定取消東京奧運會

若由殘奧會向前推定夏奧會,至少要在10月上旬開幕,也就是說,最多隻能延期2個半月左右。以此為基礎,從全球範圍的疫情來看,目前仍處於爆發期,能夠在7月份完全平息下來,就已屬最快的中國速度了。

好吧,假定疫情在7月份結束,並猶如日本有關人士所說將賽事規模縮小,乃至取消殘奧會,進而將夏奧會延期到12月份,可是,作為唯一主角的選手們,能否如期將身體狀態調整好,包括從訓練計劃中的“東奧會”,調整到參加“冬奧會”模式,不用想都知道肯定很難。

事實上,起決定作用的並非運動員,也非國際奧委會。

為什麼?

三、做主的並非國際奧委會

若進行比擬的話,國際奧委會就如同買東西的×寶,僅是提供一個平臺,真正進行運營的是那些電商,也就是單項體育組織。

眾所周知,單項體育組織均有自己的賽事活動,雖然規模肯定不如奧運會,但有的吸金能力卻會大大超出,尤其任何一個單項體育組織,勢必會努力增強自身的吸金能力,而非只是為國際奧委會做嫁衣。

朱新開:無關疫情,這些因素決定取消東京奧運會

尤其是,各國官方基本都會徵召優秀選手參加奧運會,有的甚至進行長時間封閉訓練,勢必就會影響單項體育組織舉辦的賽事,因此他們平時就對奧運會頗有微詞,更不要說舉辦時間延期了,因為那意味著相關賽事要麼隨之調整賽期,要麼失去一定的觀賞性,無論怎樣,都會直接影響招商計劃與效果,乃至會鬧出法律糾紛。

因此,東京奧運會若想延期的話,單項體育組織必然會反對,雖然多數不敢與國際奧委會硬碰硬,但足球、籃球、網球乃至田徑挑頭的話,天枰勢必就會向延期的反方向傾斜。

最為關鍵的還是那些贊助廣告商,不要以為他們已經花錢就會支持延期,其實恰恰相反,因為即便籤有合同也不會全額付款,在開幕之前轉賬30%就算不錯了,此時,勢必要評估大額尾款的風險性,否則有可能越陷越深血本無歸。

於此,在講東京奧運會延至今年底的同時,會連帶說到延至2021年的可行性。

其實,贊助廣告商大致分為針對賽事、選手或兼而有之,不論怎樣,都要以宣傳效果為考評標準,宣傳效果又要以觀眾的參與度及關注度為準,包括看現場和看直播。

朱新開:無關疫情,這些因素決定取消東京奧運會

首先,奧運會贊助廣告商以歐美品牌為主,進入10月份就會主打聖誕節,目標隨之轉向女士和孩子,宣傳主題則是關愛與溫馨,而非與體育賽事有關的躁動與亢奮,尤其季節性較強的軟硬飲料、食品、服飾乃至航空公司等。

其次,先說作為主要參與者的選手,必然會涉及運動規律及壽命問題,尤其那些處於黃金頂峰期的選手,調整並維持狀態相對正在上升期的選手更難,而前者又是贊助廣告商爭相搶奪的目標,若延期乃至順延至2021年,很難以最佳狀態保證宣傳效果,甚至有的選手屆時就退役了。

再說現場觀眾,雖然歐洲五大聯賽的賽期也會涉及冬季,但若讓觀眾飛赴日本挨凍看比賽——奧運會贊助廣告商更看重田徑賽,勢必會有難度。即便觀眾擠滿了看臺,其畫面勢必與夏季奧運會有違和感,也就會對宣傳效果大打折扣。

最後,主講將東京奧運會延至2021年的問題,前文曾經有簡介過,其與單項體育組織舉辦的賽事難免會發生衝突,而另一個關鍵問題是,相關賽事的承辦國也肯定不希望被奧運會搶去風頭,尤其與政治、經濟、文化等有關的目標與資源。

何況一些職業體育強國平時就不看重奧運會,而部分優秀選手甚至不願參加,尤其是NBA、網球、高爾夫球乃至足球的頂級選手,卻又是贊助廣告商頗為看重的目標。

也就是說,單項體育組織、相關賽事的承辦國、部分頂級選手等,勢必不會希望東京奧運會延期,包括延至2021年,而贊助廣告商必然會對此予以重視。

換個角度再看,若直接取消東京奧運會的話,那些贊助廣告商至少能以不可抗拒力為由,避免被追討大額尾款的法律風險,也能避免不可確定因素對宣傳效果的損毀。

顯而易見,若贊助廣告商們打退堂鼓的話,對於東京奧運會就是致命打擊了。

四、東京奧運會的唯一出路

眾所周知,沒有哪項賽事比奧運會更能引發全球性關注,尤其在全球性的新冠疫情被撲滅之後,舉辦一次展現人類大團結的奧運會,勢必會起到提振士氣彌合心靈創傷的作用。

可是,前文已講過取消東京奧運會只差正式宣佈,不過換個角度看的話,仍有一個折中辦法,即將東京奧運會拆分到單項體育組織舉辦的賽事中,尤其是賽期在下半年的世界級賽事。

朱新開:無關疫情,這些因素決定取消東京奧運會

進一步而言,在2021年的下半年,且在不衝擊既定的重大單項賽事活動的情況下,東京仍以奧運會的名義承辦部分賽項,至於其他賽項,可授權給單項體育組織舉辦的世界級賽事,也就是以後者為主進行合辦。至於有些項目會涉及業餘與職業選手的參賽資格,想必屆時會好商量不成問題。

如此一來,奧運賽場就會隨之遍佈世界各地,賽期也會隨之至少跨越半年時間,既真正體現出奧運大家庭的內涵,又能持續性地進行宣傳造勢,包括人們精神層面的提振士氣,以及經濟文化層面的提升指數,當然,勢必更能激發贊助廣告商的參與熱情。

總之,東京奧運會不是日本的,而是世界的奧運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