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能夠保證住水清魚亮,什麼過濾形式和濾材都是次要的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關於飼養觀賞魚,魚缸各種過濾形式的選擇問題,目前來說已經到了一種:另諸多新魚友眼花繚亂、根本無從下手的地步了。

這還僅僅就是一個過濾形式而已,我們還沒有談到各種各樣的、花樣翻新的過濾材料。

只要是能夠保證住水清魚亮,什麼過濾形式和濾材都是次要的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簡單列舉了一些比較容易飼養的觀賞魚,但不管它們是難以飼養的,還是容易飼養的,無外乎就是一個觀賞魚的個體大、中、小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選擇過濾形式,而是依據觀賞魚的個體大小和飼養密度來選擇魚缸的問題。

也有的魚友會事先選擇好魚缸,再去選擇觀賞魚,這個也是可以的,我們只有明白這些問題,才能夠去有效地選擇魚缸或者過濾。

還有一種是魚缸自帶過濾的,我們也需要根據這個過濾系統來選擇觀賞魚的飼養密度,或者適當加以改善。

換句話說,魚缸過濾形式的選擇與否,只會與一個原因有關,那就是觀賞魚的飼養密度,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水體大小和飼養密度決定一切,而不是過濾形式決定一切

首先來說,最為主要的問題就是魚缸水體的大小,

我們可以依據魚缸水體的大小,來選擇適合我們飼養的觀賞魚密度,這一點尤為重要。

只要是能夠保證住水清魚亮,什麼過濾形式和濾材都是次要的

那麼反過來說,就是我們看好了幾條觀賞魚,比如說就是看好了6條30釐米的錦鯉,那麼我們至少要選擇長度在一米五以上,寬度在60釐米左右,深度在60釐米以上的魚缸,因為我們還要考慮到它們的成長因素。

這個並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技巧或者計算方法,我們根據觀賞魚的長、寬、高,看,看它們在魚缸裡能不能遊得開,散開遊動是不是能夠佔到魚缸整體面積的一半,大致上會有一個數值,總而言之一定是:飼養密度越低越好。

大型觀賞魚可以參考龍魚的標準,小型觀賞魚就是一公斤水飼養一公分魚,我就不相信了,我們自己就是拿腦子去憑空想象一下那個畫面,那個觀賞魚在魚缸裡遊動起來是否有可以伸展的空間,我們也能夠想的出來。

那麼,對於這樣的大型魚缸來說,下濾系統就是最佳選擇,也就是說,大於一米以上的魚缸,一般的

標準下濾系統都足矣,如果大家不知道什麼是標準魚缸,可以網上自行搜索各種大品牌的下濾魚缸,想要自己製作的適當參考即可,絕對絕對都夠用的。

只要是能夠保證住水清魚亮,什麼過濾形式和濾材都是次要的

假設,我們購買的魚缸就是一個背濾或者側濾怎麼辦?很簡單啊,標準下濾必定會有一個濾槽和魚缸的佔比面積,我們再看看背濾、側濾魚缸的佔比面積,

據此來適當減少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即可,如果依然要選擇上述的飼養密度,那就想辦法改成下濾就是了,多麼簡單的問題?

60以上、一米以下的魚缸大部分都是選擇上濾或者滴流過濾

每一種魚缸的大小,一定會與它們飼養的觀賞魚相匹配的,我們比如說在一個一米的魚缸裡飼養一條小龍魚或者羅漢魚,也不是不可以,普通的上、下濾形式都可以玩得轉,剩下來的就看我們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了,過濾不夠換水來補,這個問題錯不了,同樣的道理,時間不夠,過濾來補,不是一樣嗎?

那麼,在60釐米到一米以下的魚缸中,上濾系統佔到了大多數,同樣的道理,最為強大的還是下濾,雖然我們是選擇了上濾系統,這個濾槽的大小隻不過是從下面搬到了上面而已,我們也可以參考其他標準的同樣大小的下濾槽面積,選擇適合自己魚缸的

滴流盒大小。

這些東西不是要靠人家去親口告訴你的,非要有一個什麼什麼公式。

只要是能夠保證住水清魚亮,什麼過濾形式和濾材都是次要的

因為你的時間和精力如何,能不能定期換水,能不能大量困水,自己的觀賞魚飼養密度是多少,投餵量又如何?

這些東西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需要我們自己去自行查看人家已經做好的標準魚缸,然後加以比較就可以了,現在市面上60釐米的魚缸有很多都是下濾系統了,現成的東西都擺在那裡,為什麼自己不去動手、動腦呢?

在上述範圍內的魚缸,大部分還是以飼養中小型觀賞魚為主,一般的大型觀賞魚的魚苗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隨著它們的生長,還是需要更換魚缸的,誰也不可能把個一米二的海象魚,飼養在80釐米的魚缸裡,那就是等著爆缸的節奏。

小型魚缸就應該飼養小型魚,什麼過濾形式都可以用

至於說60釐米以下的魚缸,大部分只是適合飼養一些小型觀賞魚,這是一定不會錯的。

雖然我們說這個還會與魚缸的長寬高有關,比如說標準的魚缸都是長度比較長,寬度和高度相對較小,也就是說以長方形、側扁型的居多,那麼我們有一個60釐米的方缸,可不可以飼養點金魚?

只要是能夠保證住水清魚亮,什麼過濾形式和濾材都是次要的

也不是不可以啊,但是這個時候,這些小魚缸裡常見的過濾形式,比如說什麼水妖精、小外掛或者濾桶之類的,那就有可能不合適了,我們就需要加大過濾,而且即使如此,金魚的飼養密度也不能太大,在魚缸不打眼的情況下,一般都會選擇滴流盒上濾形式,這樣的小魚缸沒有必要去選擇下濾,個人喜歡當然也可以。

大部分的小方缸也不太適合飼養中型熱帶魚,比如說鸚鵡魚、地圖魚之類的,因為熱帶魚大多數都是側扁型的,在方缸裡欣賞效果也不是太好,再者60魚缸的大小也夠嗆,它們也長不開,打鬥問題也無法解決。

濾材不是什麼重點,四樣基礎材料,其他酌情添加

關於魚缸的濾材選擇,很多的新魚友那可是大費苦心啊,事實上最為基礎的就是四樣:白棉、生化棉、陶瓷環、細菌屋,完了,其他的濾材都是輔助品,說是隨葬品就有點難聽了,但是以前我的家中就有很多很多這樣的隨葬品,最後都進了垃圾箱。

只要是能夠保證住水清魚亮,什麼過濾形式和濾材都是次要的

至於生化濾材的質量問題,只要是表面粗糙不掉渣,不是一捏就碎的那就是好濾材,一句話就結了,也足夠了,關於濾棉的選擇,我以前也說過,在此不囉嗦。

至於說其他的任何濾材,都不是魚缸裡的必備品,哪怕是飼養錦鯉的毛刷、滴流盒裡的生化球,羅漢魚缸裡的火山石、三湖缸裡的珊瑚沙,龍魚缸裡的麥飯石,黃水魚缸裡的蛋白棉或者活性炭,七彩軟化水質的淨水機等等。

那就是看我們根據自己飼養的觀賞魚品種和密度、各地的水質和很多實際情況,去自行選擇的問題了,沒有必要去一一解釋。

也就是說只要抓住了這四樣飼養基本濾材,按理說飼養絕大多數的觀賞魚就已經完全夠用了。

其他的就靠我們自由發揮了,至於有錢有面子與否,心甘情願挨宰與否,飼養密度過大,沒有時間換水與否,還是我們隨便打碎個磚瓦片扔到魚缸裡與否,都不是我能決定的問題了。

只要是能夠保證住水清魚亮,什麼過濾形式和濾材都是次要的

還有什麼強排、魚馬桶、反氣舉、翻滾材料、同程底濾、沙濾、沼澤過濾……等等,其他的一些過濾形式,我認為,那只是個人的一個手工製作的小愛好而已,養魚老道只管養好觀賞魚,不管個人愛好的事。

最後一句話:魚缸的過濾形式應該注重實效,只要能夠保證住水清魚亮,什麼過濾形式和濾材都是次要的,即使沒有它們也一樣可以玩好觀賞魚。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