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你的話?教你一招:啟發式提問

前兩天,看見一個朋友在朋友圈吐槽自己娃“不聽話,說什麼都不聽”“越是要求越是對著幹”。


孩子不聽你的話?教你一招:啟發式提問

下面幾個“不聽話”的情景,各位爸爸媽媽是不是很熟悉:

吃飯了,洗手去。——我就不洗!

趕緊穿鞋,要遲到了!——對方吃著手裡的半塊餅乾,慢慢悠悠地坐在換鞋凳上。

把你的玩具收起來,到處都是!——我還要玩呢。


孩子不聽你的話?教你一招:啟發式提問

孩子們為什麼會不聽我們的話?

一、你是不是犯了這樣一個錯誤——“填鴨式”溝通。

在學習上,我們知道“填鴨式”教育。填鴨,指的是在鴨子生長的一定時期,通過按時把做成長條的飼料強行從鴨嘴填進去,減少鴨子的運動量,使鴨子快速增加重量。“填鴨式”教育是把知識一股腦灌輸給孩子,對於知識是否理解並不在意,只要完成任務就好。長此以往,孩子真的變成了沒有思想,沒有溫度的機器。這種教育方式因其弊端,現在被人們所不齒,所唾罵。

但是,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的一點就是,在跟孩子溝通時,我們也在犯“填鴨式”溝通的錯誤。如文章開頭舉的例子:“洗手去”“收拾玩具”,簡單直接甚至粗暴地告訴孩子要做的事情,把你自己心底的意願強加給孩子。這種溝通方式不是以孩子為主體,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與需求。於是,我們會發現,往往收效甚微,或者當時的命令管用,但是下次再遇到類似問題時,又會重複上演這樣雞飛狗跳的一幕。


孩子不聽你的話?教你一招:啟發式提問

二、我們提倡的方式——啟發式提問。

啟發式提問,與“填鴨式”溝通正好相反,它不會直接告訴孩子要做什麼,怎麼去做,而是啟發引導孩子思考自己所做事情的原因,與孩子一起探索結果所帶來的後果,包括好的後果和不好的後果。啟發式提問最終是著眼於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

啟發式提問比較常用的句式:

你當時想要完成什麼?

你對發生的事情有什麼感覺?

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那件事情的發生?

你從這件事中學到了什麼?

你怎麼樣才能把這次學到的東西用於將來?

你現在對解決這一問題有什麼想法?


孩子不聽你的話?教你一招:啟發式提問

給大家講一個我和三歲女兒之間的故事。

我們一起做完手工,收拾桌面的時候,女兒對圓圓的膠帶圈產生了興趣;“媽媽,你看,它像個杯子。我可以把水倒進去嗎?”“哦,你想把水倒進去?這個杯子有沒有底呢?”小小的孩子把膠帶圈舉起來,顯然看見這個“杯子”沒有底,但是仍然很固執:“我真的很想把水倒進去。”我想了想,把說教的話嚥了回去:“水倒進去後,可能會很好玩,也可能發生什麼事情呢?”“媽媽,水會流出來嗎?”“寶貝兒,你覺得呢?”“嗯,會吧。”“如果水流出來了,米果打算怎麼辦?”“我玩一會兒,再擦乾淨。”“那你可以做做看,其實我也很好奇呢!”於是,女兒真的把滿滿一杯水倒進了膠帶圈“杯子”。當然,意料之中,桌子上瞬間淌滿了水。女兒高興地拍了一會兒溼噠噠的桌子,然後先後拿了四塊抹布把桌子上的水擦乾,最後自己居然從衛生間扛出比她還高的拖把,把地也擦乾淨了。

如果從一開始,我沒有幫她探討這件事情的後果和處理方式,而是直接拒絕她的要求,可能女兒到現在還會對這個“實驗”念念不忘,甚至會心驚膽戰地偷偷做。這樣一方面不利於激發孩子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仍然沒有幫助她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不聽你的話?教你一招:啟發式提問

在進行啟發式提問時,我們一定是要發自內心地去引導孩子,把自己內心的智慧傳遞給孩子,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自信,有能力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