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東京奧運會推遲到2021年:這是目前“最優解”

24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進行電話會談,確定了東京奧運會延期一年左右的提案方針。國際奧委會和2020年東京奧組委當日發佈聯合聲明,同意東京奧運會推遲舉辦,並表示“東京奧運會必須改在2020年後但不遲於2021年夏季舉行。”有專家分析認為,這項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是目前的“最優解”。

據日本《朝日新聞》24日報道,安倍在與巴赫的通話中確認,不會取消東京奧運會。但考慮到目前新冠肺炎的疫情狀況,為了讓選手以最佳狀態參賽、讓觀眾安心安全地觀看比賽,雙方已達成共識,將在2021年舉行東京奧運會,並希望將東京奧運會作為人類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證明。

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員高洪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圍繞2020年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召開的討論不絕於耳,日本政府也多次表達出努力挽救的姿態。承辦奧運會這種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對任何一個政治家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政治課題,這其中蘊含“強國力、壯國威、振興經濟、提振民心”等多種政治目標。

他解釋說,原計劃今年7月24日開幕的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辦,既要看日本和東京的疫情控制情況,更要看全球其他國家的疫情情況,最終得出“很難如期舉辦”的結論。那麼,接下來僅剩兩個選項:延期或者放棄。對於政治家來說,兩者相比,延期自然是最優解。

“奧運會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通常具有切分歷史的效能。”高洪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比如1964年東京奧運會是亞洲國家首次舉辦這項國際體育賽事,不僅使日本的國際地位得到顯著提升,同時藉助奧運會帶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形成一股“奧運景氣”。在日本經濟前景黯淡的今天,日本也需要通過一場舉世矚目的盛事重新塑造國際形象,2020年東京奧運會毫無疑問是其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的“歷史機遇”。

安倍晉三任期將在2021年9月結束,將奧運會延期至最晚2021年夏季舉行,是否有意將該賽事保留在其任期之內?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的問題時,高洪表示,“東京奧運會無疑是安倍的一張‘政治成績單’,任內親自主持一場奧運會肯定會為其政治生涯畫上‘比較完美的句號’”。他介紹說,安倍任期內主要有三大目標:第一,修改憲法,該目標難度較大,安倍可在任期內大幅推進,但真正完成的可能性不大;第二,成為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這一目標已經得以實現;第三,主持一場奧運會,該目標比修憲容易實現,安倍當然不會輕易放棄。

“可就算安倍留有‘私心’,僅憑這點並不足以形成延期奧運的決定。”高洪表示,奧運會延期意味著全球大型賽事的日程都要隨之進行調整,整體操作難度頗高。若是延期至今年下半年,首先不好預測全球的疫情情況,其次有些體育項目受到季節影響難以進行。若是延期兩年至2022年,則正好趕上2022年北京冬奧會,而且和2024年倫敦奧運會又距離太近,賽事效果可能要打折扣。

高洪強調,安倍的任期雖然到2021年9月,但以其現在在黨內和日本政壇的強勢地位,想要將任期延至2022年也並非絕對做不到,但他沒有選擇將奧運會推遲到2022年,因為綜合考慮,一年左右的小幅調整是比較可行的選項。可以說,東京奧運會最終決定推遲一年左右,是日本政府幾經考量、多方協商所作出的決定,以“一年”為準繩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高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日在奧運合作上有過很多交流,日本曾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供經驗,中國也向日本分享過新形勢下奧運安保等領域的最新方法,更不用說兩國運動員、教練員之間的相互欣賞和相互學習。

針對外界關於“東京奧運會開不成了”或者“索性別辦了”等雜音,高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從未有過這種說法,我們尊重日本通過合法程序爭取到的東京奧運會主辦權,即便延期,也會用行動支持東京奧運會。”他強調說,夯實民意基礎,保持溝通渠道暢通,將會讓中日兩國關係走得越來越平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