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超大性犯罪案“N號房”事件:26萬人“參與”背後的邪惡力量

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際,韓國曝出了超大性犯罪案“N號房”事件:26萬人“參與”,文在寅下令徹查。這件事在一週內成為這個國家關注的焦點,也逐漸引發了更廣泛的關注。而在這個事件的背後,則再次告訴我們:為什麼這個世上會有這麼多惡人?為什麼人們喜歡消費人們的“痛苦”?


1 “N號房”事件到底是咋回事?


所謂韓國“N號房事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即時通信軟件Telegram,開設多個聊天室,共享非法拍攝的性剝削視頻和照片,聊天室大都以數字編號命名,只有付費成為會員才能觀看。目前已知的女性受害者多達74位,其中16人為未成年人。觀看視頻的“會員”達26萬人。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為躲避搜查,嫌疑人提前建好多個聊天群,不斷新建、解散聊天群,因此叫做“N號房”。為保證安全,聊天房還規定“不參與性剝削的參與者將被踢出群聊”。


另據相關媒體的報道,“N號房”由網名“GodGod”的嫌疑人在2019年2月創建,隨後規模不斷擴大。《韓民族日報》的一篇社論中提到,嫌疑人在社交網絡、通訊軟件上打著“招募小時工”的名義,引誘受害者,在拿到受害者面部出鏡的裸體照片後,以此為由進行威脅,拍攝性剝削視頻,在自己的聊天群組中傳播。


在警方查明的犯罪內容中,嫌疑人不僅要求受害者用刀在身體上刻印“奴隸”字樣拍攝各種大尺度照片和視頻,還會付錢派“工作人員”前往對受害人進行性暴力,並拍攝相關視頻傳播。而群組的會員不僅要求分享更大尺度的性視頻,還會在“朋友凌辱房”中公佈朋友的社交網絡照片。


超過300萬人在青瓦臺問政平臺上請願,希望嚴懲加害者的同時,還希望政府公開犯罪嫌疑人個人身份及照片。韓國總統文在寅23日表示,已指示警方徹查案件,讓所有加害者得到應有的懲罰。


據瞭解,在已知受害者中16人未成年,年齡最小的一位11歲,還在上小學。26萬“會員”賬號享用了她們的痛苦。


目前警方已追查到124名涉案人員,其中主犯、網名為“博士”的趙某與其他1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拘捕。


韓國總統文在寅承諾,政府將刪除所有涉案視頻,併為受害者提供法律、醫療等所需支援。他還指示,警方應認識到此案的嚴重性,對涉案人員進行徹底調查,對加害人嚴懲不貸。如有必要,警察廳組建特別專項調查組,政府也要制定杜絕網絡性犯罪的根本對策。


韓國超大性犯罪案“N號房”事件:26萬人“參與”背後的邪惡力量


2 “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據報道,主犯趙某,25歲,他在大學的專業為信息通信。在校期間他學習優異,4個學期中3個學期的平均學分達到4.0以上。2018年他從大學畢業,不久後創建聊天室,拍攝並上傳各種變態性虐視頻。目前已知的受害者多達74位,其中16人為未成年人。3月19日,趙周斌被逮捕,警方在其家中搜出上億現金。


一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大學畢業生,為何變成了惡魔?誰都不是天生就是惡魔的。大家都記得路西法效應吧,即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1971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監獄實驗”,引發了全球心理學界重新審視以往對於人性的天真看法。實驗中,通過專門測試挑選了徵募來的受試者,即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這些人被隨機分為獄卒和犯人兩組,接著被置身於模擬的監獄環境。實驗一開始,受試者便強烈感受到角色規範的影響,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情況演變得過度逼真,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經變成殘暴不仁的獄卒和心理崩潰的犯人,一套制服一個身份,就輕易讓一個人性情大變,原定兩週的實驗不得不宣告終止。


2007年,津巴多教授首度撰書詳述其事,並結合從該實驗到伊拉克監獄虐囚案三十多年來發現的社會現象,深度剖析複雜的人性,透徹解釋“情境力量”對個人行為的影響。為什麼優秀的美國女兵會對伊拉克戰俘做出虐囚的性遊戲?為什麼護士明知醫生處方超劑量,卻仍遵從指示開藥?為什麼上司只是暗示和默許,屬下卻惟命是從甚至變本加厲?在日常生活中種種社會角色劇本的規範與約束下,我們是否會像上帝最愛的天使路西法一樣,不知不覺地對他人做出難以置信之事,從而墮落成魔鬼撒旦。


善惡的界限在哪裡,人性的脆弱超乎你的想象!


3 為何喜歡從別人的“痛苦”上尋找樂趣?


為什麼會有數十萬的會員?這些會員為什麼喜歡從受害者的痛苦上尋找樂趣?這或許與人類的“變態”心理有某種關聯,除了作惡能讓人獲利的原因之外。


早在亞里士多德時代的雅典,西方文學史上的一些最偉大的戲劇已經產生並且定期上演,並受到人們的擁躉和歡迎。何以至此?讓亞里士多德非常感到好奇的是,這些戲劇本身大多是悲劇性的。比如《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亞》。


其中,《俄狄浦斯王》講述的是一個國王弒父娶母的故事——俄狄浦斯王想要找到毀滅城市的瘟疫的起因,當真相大白之後,他的妻子也是他的母親用髮簪自盡,而狄浦斯王也用它刺瞎了自己的雙眼。至於《美狄亞》同樣是悲慘人寰:一個母親殘忍地殺死了自己的孩子。


亞里士多德發現,這類戲劇都使得一些基本的情感比如畏懼和哀憐得以表達,而且角色和劇本能夠有力地喚起這種情感。後來,一些人沿著亞里士多德的思路追問:


人們為什麼會從那些對人類可能發生的最醜惡的事情的怪異描繪中獲得樂趣?人們為什麼願意忍受一個人刺瞎雙眼和殺死孩子這樣的場景?

同樣,在今天的人們可以這樣追問:為什麼人們會願意花錢讓自己在兩個小時內看著流行的恐怖電影和“驚險讀物“而嚇得靈魂出竅?

…同理,人們為什麼會喜歡通過傷害別人得到某種樂趣?


韓國超大性犯罪案“N號房”事件:26萬人“參與”背後的邪惡力量


亞里士多德有一個觀點,很有意思:人們以“這種方式”通過淨化或“釋放”一些最亂人心神的情感來表達自己——通過在劇院或電影院來感受懼怕和噁心,這樣就“去除”或“純潔”了這類感情,從而減輕人們的脆弱感。


但,這個容易“上癮”——這是邪惡的力量。這種邪惡,同樣也是一種人間的病毒。


本文第一部分信息綜合自央視新聞、環球時報、新京報以及新浪財經等,特此說明。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