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成立公司需知的六大項知識:起名、類型、注資、地址等解讀

1、公司名稱:公司命名,絕非起個好聽的名字這麼簡單

2、註冊類型:選擇公司類型,躲避一人有限公司這個坑

3、公司註冊資本,並不是越大越好

4、投資主體及出資方式

5、公司註冊地址直接影響公司稅收政策

6、註冊時間:公司註冊時間越早越好

創業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公司註冊。有的人可能覺得公司註冊非常簡單,花點錢找個中介機構就可以搞定。這有一定道理,與佈滿荊棘的創業之路比起來,公司註冊確實要簡單很多。

開啟創業之路。但是很多人出師不利,並沒有走好第一步,甚至為以後的發展埋下大隱患。公司註冊有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創業者關注。

一、公司名稱:

公司命名,絕非起個好聽的名字這麼簡單

行政區劃+字號+行業類型+組織形式

例:(河南/鄭州+盾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字號+行業類型+組織形式

例:(盾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當公司確定好名字後,可以先在河南省工商管理局網上查詢檢索,看是否已被他人註冊,提高通過率。

有創業者公司取名:中國XXXXXX,這個核名國家會特別嚴格,需要國務院的批文和到國家工商總局辦理。包括:XX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條件是註冊資本5000萬以上)

2、公司字號和品牌商標名稱是否要一致。這個可以具體根據公司發展規劃來決定。如果字號和品牌商標名稱一致,一定記得檢索域名及商標註冊情況,查看是否已被他人註冊。如果已被他人註冊,建議換名字,土豪除外;

如未註冊,一定記得公司成立後要及時申請註冊商標和域名。公司字號一旦確定,不要輕易變更。因為變更公司名稱會涉及到註冊商標、域名、著作權、營業執照等各類事項的變更,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二、註冊類型:選擇公司類型,躲避一人有限公司這個坑

常見公司類型主要有有限責任公司個人獨資公司合夥公司(分普通合夥和有限合夥)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等類型。

有限責任公司是現實經濟活動中最常見、最大量的企業組織形式,由2個以上股東共同出資,以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普通合夥公司和個人獨資公司要對公司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如果獨資公司以後要變為多股東則需要公司改制,改制就是由獨資公司變成有限制責任公司,相當於直接把公司註銷,而且還需要登報紙說明。有弊也有利,有限公司是交企業所得稅,也就是說每年公司毛利的25%是要上繳國家,而獨資公司僅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除非萬不得已,謹慎註冊一人有限公司。它雖然是有限公司,但面對公司債務,可能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即便是公司轉讓後,原股東如不能舉證證明出讓前公司財產獨立於其個人財產,債權人有權要求原股東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當然如果你的公司要全資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一人有限公司是很好的組織形式。

三、公司註冊資本,並不是越大越好

一、實繳制改為認繳制!

2014年新公司法將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放寬註冊資本登記條件。公司股東可以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並記載於公司的章程。認繳登記制不需要佔用企業資金,可以有效提高資本運營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二、註冊資本並非越大越好、認繳並不等於不繳!

此時,可能很多人覺得註冊資金就多寫一些,反正不用真繳,動不動5000萬、1億,還可以顯示公司實力雄厚,有面子。

A、註冊資本認繳制後,註冊資本並非越大越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16版)和《國務院關於印發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7號)對絕大部分行業放寬了最低註冊資本要求,並可由股東自主約定出資期限,工商部門不再收取驗資報告,且不再登記實收資本。

但註冊資本也不是越大越好,需與企業經營規模等大致匹配。註冊資本過大的不利影響有(詳見《新設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並非越大越好》一文):

1、註冊資本過大且未到位,是股東對創立公司未盡的出資義務;對其他出資已到位股東可能存在違約責任。(《公司法》第二十八條)

2、未出資到位可能影響股利分配。“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公司法》第三十四條)

3、不利於引進新的股東、且股權轉讓稅負高。

4、減資程序繁瑣。

5、未到位出資系破產公司需取回的資產。

B、認繳並不等於不繳!

公司清算的時候一定要見到錢。而且公司遇到債務糾紛,引起了官司賠償,法院是會追繳認繳資本進行賠償的。註冊資金數額太小也不行。註冊資金太小,不能保護股東的權益,客戶也會懷疑你公司的能力。

債務人的出資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資義務的,應繳納所認繳出資,且不受出資期限的限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第三十五條)。

三、投資時注意以“投資款”的名義實繳。

此外,投資款由個人卡轉到公司銀行賬戶時,請務必要備註“投資款”,這樣才能充分說明你已經實現了認繳,否則以後很難說明清楚你的錢是個人借款還是投資款。

四、投資主體及出資方式:

A:並非只能以自然人名義出資

投資設立公司,可以根據投資目的不同,籌劃、選擇不同的主體作為出資人,使投資者未來的稅負較低、回報更高。一般可參考如下思路:

1、如果是把公司當豬養、短期持有為目的,宜以自然人名義直接出資。因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率20%要相對較低;(《個人所得稅法》)

2、如果是把公司當兒子養,則宜以法人名義直接出資、法人的自然人股東間接投資。長期持有的目的是為了持續獲取股息、紅利。而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即使投資失敗,股權轉讓損失還可以稅前扣除。(《企業所得稅法》)

另外,如果自然人股東數量較多,還可以考慮先設立合夥企業,再以合夥企業名義出資,既有利於公司穩定,減少直接股東數量,也可以降低未來股權轉讓環節的稅負。

B:並非只能以貨幣作為唯一的出資方式

股東可以貨幣和非貨幣作為出資方式,包括實物、不動產、土地使用權、專利非專利技術、著作權、商標權等,還可以債轉股、已設公司的股權作為出資(股權置換)。

不能作為註冊公司的出資物:有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設定擔保的財產等。(《公司法登記管理條例》(2014)第二十七條)

除貨幣資金外,不同的出資人(個人、公司)以非貨幣性資產出資,在投資環節可能會存在納稅義務(詳見《企業/個人以不同出資物投資或增資的涉稅情況一覽表》)實物出資後,相關資產折舊、攤銷等,可合理減少所設公司的應納所得稅額。

五、公司註冊地址直接影響公司稅收政策

地址是註冊公司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它直接關係到公司的

稅收優惠政策、一般納稅人申請的政策等等。

公司法規定成立公司必須要有合法及有效產權證的註冊地址。公司註冊地及實際經營地是否一致,各地區有不同規定,要諮詢當地的政府部門。而且有的地方政府部門規定嚴禁使用虛假地址作為公司註冊地址,有的地方要求有沒有那麼嚴格。建議創業者在註冊公司時要搞清楚這些要求的具體內容,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可以選擇:孵化器和高新區產業園區。

六、註冊時間:公司註冊時間越早越好

很多人覺得,什麼時候註冊公司問題都不大,公司可以先運行,慢慢註冊,其實一旦團隊穩定後,公司越早註冊越好。因為做新三板或者IPO,對於公司成立的年限有硬性要求,新三板一定要公司成立2年後才能上。而且註冊公司後,像商標、專利的申請,微信公眾號認證都可以儘早展開。如果你是個比較保守的人,不喜歡自己公司的營業執照出現4、14或者24的字眼,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選個合適的日子提交資料。

所以,公司註冊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創業者還是要多瞭解當地政策要求,依法辦事,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煩惱。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