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園村:產業興起脫貧有勁

德江縣竹園村有四個村民組147戶627人,祖祖輩輩居住在高山頂上,已經列入全縣移民安置整體搬遷。該村貧窮落後,乾旱缺水聞名縣內外。原村寨內僅有一口水井,如遇乾旱缺水季節,男女老少一百人就晝夜守著這口井旁,排隊接水。由於缺水,村民還會到鄰近的芭蕉村楠木壩和黎明村王家坡去挑水,往返要走十多里路程。“滴水貴如油”是該村的寫照,每家每戶都靠蓄水池的水生活。90年代該村從小巖面的半山上取水,用電提灌到竹園村的蓄水池裡解決村民用水難。2018年又從50多公里的長豐水庫裡用管道送到竹園村,從此竹園村的缺水面貌徹底改變了。

自2017年起,竹園村村兩委著手搬遷到大龍安置地和德江縣玉水辦事處楠木園安置地工作。村幹部和駐村幹部上門一戶一戶做工作,目前竹園村小河組整體搬遷68戶,261人。如今,他們在新的地方安家了,村幹部和幫扶幹部常到移民安置點去走訪慰問,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搬遷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進廠務工,生活有了保障。

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竹園村借力雁歸工程。該村長期在外務工的張月勤不忘家鄉,毅然回鄉帶領鄉親們創業,成立了興源果蔬專業合作社,在全村發展清脆李389畝,移栽了三年時間,去年採收約2萬斤清脆李獲得收入4萬多元。今年將進入豐產期。同時,竹園村還引進益民花椒專業合作社,已經移栽花椒300多畝。專業合作社是採取5311的分紅模式,按照老闆、農民土地、村集體、貧困農戶比例分配。參與群眾人均日工資不少於80元,人均每月務工收入2000多元。(安國忠 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