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跌破萬億美元,蘋果逆流而下

市值跌破萬億美元,蘋果逆流而下

2020年的一切都不同尋常,但仔細想想,又都順理成章。

由於某些人的不夠重視,大洋彼岸的那個強國在水深火熱中煎熬,美股連續熔斷,科技巨頭們的市值上百億地蒸發。

昨晚,美股開盤後蘋果公司股價下跌近5%,總市值跌破1萬億美元,較其歷史最高點跌去30%。

市值跌破萬億美元,蘋果逆流而下

這樣的情況下,蘋果的春季發佈會不可能再辦了。既然不辦了,索性連線上發佈會都省了,直接在官網上架新品。畢竟庫克需要的不是熬夜看發佈會的,而是醒來直接下單的。

因大環境變化所產生的異樣不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但蘋果的異樣其實在大環境變化之前就出現了。

就像班裡的尖子生,即使被憋在家裡上網課,成績下降一點無可厚非,但原來一百分的成績現在只考二十分,那可就說不過去了。

你這樣,讓別人還怎麼抄你作業呢?

引領時代倒退

2014年,蘋果發佈iPhone6兩款新機的時候,大屏搭配指紋解鎖的正面設計也算是走在行業前端。但如果那時候知道,2020年蘋果還將以幾乎一樣的正面設計發佈新款手機,會讓人怎麼想?

實際上在2019年,全面屏幾乎就成了手機行業的標配,新的競爭點早都成了5G,或者摺疊屏。

而蘋果早就不再引領潮流了。

在2020年發佈這樣一款哪裡都不像新款的新款手機,就是在開倒車。或許是為了清iPhone 8的庫存,但為什麼不繼續賣iPhone 8呢。因為加入最新芯片當作新機來賣,能再刺激一波銷量,給iPhone 6s的釘子戶們一個新的選擇。

就算是旗艦機,從iPhone6s開始就不再是引領的態度了,雖然之後的每款旗艦在同年度也沒有太多對手,但自家系列縱向對比,也只有iPhone X稱得上是跨越。

除了處理器按部就班每年“性能翻倍”式的更新,其他方面不過加上了一兩個閃光點。

實體home鍵的iPhone 7,背板換成玻璃的iPhone 8,多了一個攝像頭的iPhone 11 pro,這些外觀上有明顯差異的已經算是iPhone旗艦機型的“跨越式”更新了,不然你去對比iPhoneX和iPhone Xs的外觀,幾乎沒差。

市值跌破萬億美元,蘋果逆流而下

硬說差別其實也有,但更加能證明庫克作為一個商人的精明。

當iPhone6和6s、7和8的手機殼通用已經不再是秘密,庫克出手了。X和XS在幾乎一樣的外觀下,手機殼不再通用,對比蘋果官網手機殼300多元的售價,一切都一目瞭然。

庫克沒有喬布斯那種強迫症般的執著,庫克做的一切都是以盈利為目的,以最少的更新換取最大的利潤。

套路

如果擠牙膏式的創新不足以證明庫克的套路,這裡有更多的例子。

在旗艦機型更新的同時推出“廉價”iPhone,是蘋果從2013年就開始的策略,但都沒有這次iPhone 9這麼尷尬。

市值跌破萬億美元,蘋果逆流而下

(網傳iPhone 9,遲遲未發佈)

2013年9月11日,蘋果第一次同時推出兩款新iPhone——iPhone 5S與iPhone 5C,隨後iPhone 5在官網下架。

市值跌破萬億美元,蘋果逆流而下

(iPhone5C)

iPhone 5C是蘋果第一次嘗試多彩和較低價位,但結局以失敗告終。其銷量佔比在發佈一年後只有5%,甚至低於iPhone 4s。

但沒有iPhone 5C的失敗,哪有iPhone XR的成功。

iPhone 5C的失敗是因為低配的外觀和並不低廉的價格,所以iPhone XR的成功就是因為與旗艦機拉開了檔次的低價和高配的外觀。

發佈一年之後,iPhone XR仍是2019年銷量榜第一的機型,排在第二的是它的進化版——iPhone 11。

市值跌破萬億美元,蘋果逆流而下

(左iPhone11,右iPhone XR)

套路又出現了。當iPhone XR的銷量超過正代的iPhone Xs系列,它的更新版直接被命名為iPhone 11,而真正的正代被命名為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套路又是一目瞭然。

如果你的觀察足夠仔細就會發現,哪怕旗艦的價格衝破萬元並繼續拔高,蘋果的官網始終會有一款三千到四千價位的機型。對於看到產品名稱就頭大,分不清什麼是XR也念不對pro max,更別談什麼處理器參數的小白用戶,付款、提貨就完事了。

雖然庫克屢次強調蘋果從不打算賣低價手機,但卻總是能保證不願出高價的用戶也能在較低的價位買到新款iPhone,這是藏得最深的套路。

如果你耐心讀到了這裡,應該能認同這樣一個結論,軟件和生態是蘋果立足市場的根本,但在硬件層面上的佈局也煞費苦心,所有複雜的套路和對市場變化的精密運算都發生在庫克的會議室裡,而呈現給用戶的,就是最簡單的選項。

成績

作為一家賣東西的企業,考核成績的理應是口碑,但口碑竟然不能決定市場。

2018年8月,蘋果成為首家市值突破萬億的公司,自1980年上市以來,蘋果股價已經翻了超過500倍。

自2011年8月份庫克接任CEO以來,到美股接連熔斷之前,蘋果的市值增長一度超過萬億美元。雖然此次跌破了萬億美元,但疫情結束之後想必會迎來一波反彈。

這兩個萬億美元,就是庫克接任蘋果後的輝煌戰績,且不論他的做法是否讓用戶滿意,這些數字是實實在在、無法質疑的。

光是在2019年,蘋果公司的股價就大漲了90%左右,領跑FAANG(美國巨型科技股的合稱)。

即便如此,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依然對外表示:“蘋果依然很便宜。”他們認為1萬億美元並不是蘋果的終點,蘋果仍有望繼續增長。

不談前文提到的套路,庫克帶領蘋果市值增長也有不少陽謀,比如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毫無疑問,除了人口方面的天然優勢,移動互聯網時代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是智能手機最廣闊、最多變的市場。而無論是配色方面的傾斜還是功能方面的篩選,比如中國市場特供的雙卡雙待版本,還有庫克多次訪華,甚至開通個人微博賬號,都體現了對中國市場的極度重視,這在喬布斯時代是無法想象的。

荒誕

手機行業的領導者,是一家到了2020年還沒有推出5G手機的公司,而很多號稱要超越蘋果甚至已經超越了蘋果的公司,口號設計得比產品更漂亮。

2020年的手機行業,荒誕而又莫名的合理。

市值跌破萬億美元,蘋果逆流而下

這也是庫克時代蘋果公司發展的縮影:口碑向下,市值猛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