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超級計算機出手,算力能夠成為“抗疫利器”?

3月23日,特朗普政府宣佈,IBM將與白宮共同開發大量超級計算能力,以便幫助研究人員阻止新冠疫情傳播。同日,美國白宮宣佈成立新冠病毒(COVID-19)高性能計算聯盟,以便於為全球醫學研究人員提供訪問全球最強大、高性能計算機資源的機會,加快新冠病毒方面的研究,併為阻止疫情蔓延提供可靠數據支持。

據悉,該聯盟由美國白宮、美國能源部和IBM牽頭領導,利用來自IBM、美國國家實驗室、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公司的16種超級計算系統,為流行病學、生物信息學和分子建模等多個項目提供16個系統每秒超過330千萬億次的計算能力。

與國內互聯網和科技公司的全情投入一樣,科技也成為國外“戰疫”的利器,其中算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從文獻查找、藥物成分研究到監測流動人口信息,再到維護防疫平臺運行,算力涵蓋此次抗疫的各個領域。

IBM超級計算機出手,算力能夠成為“抗疫利器”?

啟用全球最強超算,全力抗疫!

作為此次合作抗疫的主力——超級計算機Summit,將以超強的計算能力,在全球已知的8000種藥物和化學物中,尋找可能治癒新冠肺炎的藥物或可能疫苗,以及分析傳染病的發展過程。

IBM超級計算機出手,算力能夠成為“抗疫利器”?

Summit超級計算機是IBM研發的一款超級計算機,它最高能達到每秒20億億次的計算峰值,在特定應用中能夠實現每秒330億億次的混合精度計算。而在Summit的諸多功能中,將有助於為科學發現的整合提供可能性、幫助研究人員將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技術應用到人類健康的領域中等技術,此次尋找對抗疫情的藥物就與此項技術有很大關聯。

基於強大算力的支撐,Summit搜尋藥物的進展相當之快,兩天之內就將數千種藥物的範圍縮減到77種,而這在平時,用一般的電腦則需耗時數月。

IBM超級計算機出手,算力能夠成為“抗疫利器”?

全民參與的算力“戰疫”

“PC玩家們,讓我們的GPU一起加入事情吧。加入我們,用閒置的GPU算力支持FAH項目,以反抗COVID-19!”

3月14日,英偉達公司在推特上公佈了一個公然倡議,呼籲PC遊戲玩家們募捐GPU算力支援漫衍式盤算Folding@home(FAH)項目,反抗新冠病毒COVID-19。

IBM超級計算機出手,算力能夠成為“抗疫利器”?

漫衍式盤算是通過民眾電腦閒置算力進行實驗數據收集,對於算力緊張的科研機構來說是一個可行性較高的方案。目前,FAH是世界上最大的漫衍式盤算項目,由斯坦福大學化學系的潘德實驗室(Pande Lab)主持,主要為研究卵白質摺疊、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關疾病的漫衍式盤算工程。2月27日,FAH宣佈加入新冠病毒研究,希望能借漫衍式盤算可以資助到研究人員開發解藥。

在英偉達呼籲倡議後的一週,全球已有超過6000個GPU參與到該公益項目,網友貢獻的算力已達470 PFLOPS,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超算Summit的2倍。

IBM超級計算機出手,算力能夠成為“抗疫利器”?

開放合作,算力助力“人民戰疫”

1月29日,阿里雲率先宣佈,在疫情期間向全世界的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以加快新冠肺炎新藥和疫苗的研發速度。在此次疫情之前,阿里雲就曾與相關機構合作,利用算力對醫療研究做出過貢獻。比如說,用15分鐘的時間,完成了需要120個小時才能完成的高精度的個人全基因組測序。在算力的“加持”,人們大大加快了新藥和疫苗的研發速度;

IBM超級計算機出手,算力能夠成為“抗疫利器”?

1月29日~2月6日,騰訊雲每天都在進行資源擴容,8天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 ,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此外,騰訊雲還在本月開放了超級算力設施,速度比普通計算機要快得多,用以幫助研究人員尋找治療措施;

2月1日,滴滴雲宣佈免費向中國的科研機構和醫療及救助平臺開放GPU雲計算資源和技術支持,任何針對病毒研究、藥物開發的公共科研機構,醫院、學校、以及線上醫療平臺、免費教育資源提供方等都可以聯繫滴滴雲,得到免費算力的支持;

同在2月1日,曙光雲撫州計算中心用兩天的時間開發了一套疫情排查管理上報系統並完成了測試上線,通過雲計算、大數據分析技術掌握回鄉人員的相關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幫助制定科學的疫情監督措施。

如果說,大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那麼算力就是“引擎”。如今,算力不僅代表計算的規模和計算的效率,同時它也包括數量的要求和智慧的程度,算力的發展一定是“數和智”全方位的結合。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算力作為支撐科技發展的基礎動力,成為了“人民戰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目前,在國外疫情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抗疫之路仍然有一段路要走。在未來的日子裡,“算力抗疫”或將成為與應對“持久戰”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