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辛集中學2020屆高三下學期第一次階段考試語文試卷

河北辛集中學2020屆高三下學期第一次階段考試

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後,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併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文化認同是指一個群體中的成員在民族共同體中長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對本民族最有意義的事物的肯定性體認,是對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價值肯定,它主要通過民族本身的特性、習俗以及生活方式,以"集體無意識"的方式流傳至今,融合了人們的各種認同,從而阻止了不同的認同之間可能發生的文化衝突。跨文化交際是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跨文化交際的成敗取決於諸多因素,加深對不同文化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微觀文化知識的瞭解,才能有效順利地實現跨文化交際。

民族優越感是影響跨文化交際雙方文化認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幾乎所有的文化傳統都標榜自己的價值,所有的民族都對本民族文化傳統具有天然的優越感,主觀盲目地認為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信仰都是正確的,並覺得自己民族的一切都優於其他民族客觀存在。民族優越主義者固守自身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壓制其他文化,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此,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如果交際一方有意忽視與自己不同的文化與習俗,那麼雙方的交際溝通就會出現障礙。

固定思維模式和種族偏見是影響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的主要思維定式。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價值體系,不可能有一個一切社會都承認的、絕對的價值標準,更不能以自己群體的價值標準評價別的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的固定思維模式和種族偏見容易對其他文化產生否定反應。因此,在跨文化交際中,首先要承認和接納人類的多樣性,給予不同民族、種族和文化群體平等的地位,倡導文化平等、寬容與尊重,徹底去除民族差異和種族偏見。

中西方價值觀念的不同是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個人價值因素。價值觀是文化中最基本的部分。由於儒家思想統治了中國社會兩千多年,其文化思想已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思想意識中,其社會關係更強調人性化和共存化的相互幫助與協調關係,這與西方文化強調個人潛能、個人目標和個人利益等顯然不同。但交際行為與其他社會行為都是本民族價值觀的反映,因此不同的價值觀在跨文化交際中必然會產生文化衝突,從而影響交際的順利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不僅是生活習俗和語言行為的差異,也包括個體思想觀念的差異。因此,在跨文化交際場合中,宜遵循文化交際原則,努力尋求一種符合各自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跨文化交際路徑。

加強教育在文化認同中的培養和引導作用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重要途徑。教育具有選擇、傳承和傳播文化的功能。提高社會交際的水平是實現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中西方社交禮儀既有一些共同之處,也有許多差異。交際雙方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應該瞭解對方的民族特點、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等相關知識,並以客觀的態度對待對方的生活與語言習慣,求同存異,實現有效溝通的目的。同時,還應特別關注平等與等級觀念、時間概念、高語境與低語境文化等,以獲得對方的滿意和認可。

(選自《文化認同與跨文化交際》,有刪節)

1.下面關於"跨文化交際"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跨文化交際包括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語言和文化背景存在著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

B.加深對文化語言習慣、社會文化等微觀文化知識的瞭解,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有效方法。

C.跨文化交際要遵循寬容與尊重的原則,打破原有的文化價值體系,摒棄民族差異和種族偏見。

D.交際行為是本民族價值觀的反映,不同的價值觀在跨文化交際之中必然會產生文化衝突。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論述了文化認同的含義及其作用,跨文化交際的含義,以及影響跨文化交際的諸多因素。

B.文章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因素,指出影響跨文化交際的不良行為的矯治策略。

C.文章解讀了中西方文化差異,提出尋求符合各自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跨文化交際路徑的觀點。

D.文章指出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途徑,如培養、引導文化認同,加強教育,提高社會交際的水平。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化認同是對人的精神存在作出的價值肯定,可以融合本民族人們的各種認同,阻止不同的認同之間可能發生的文化衝突。

B.持有民族優越感的人盲目標榜自己的文化傳統價值,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而阻礙了跨文化交際。

C.儒家思想強調人際關係的相互幫助和協調,有助於跨文化交際;西方文化強調個人潛能、目標、利益,不利於跨文化交際。

D.客觀對待對方的生活和語言習慣,求同存異,關注時間概念、語境文化,反對等級觀念,都有助於實現中西方文化交流。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24日下午在北京宣佈,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他們突破了體細胞克隆猴的世界難題,成功培育出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這標誌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該項成果於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

此前,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世界難題。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許多哺乳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相繼成功,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對人類非常重要。孫強說:"沒有克隆猴,就很難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無法順利且有效開展。"

(摘編自吳月輝《體細胞克隆猴,了不起》,《人民日報》2018年1月25日)

材料二:

體細胞克隆就是將體細胞培養後,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內,通過人工方式激活後再送入受體,最終讓它們發育成個體的過程。體細胞克隆猴,就是利用猴子的體細胞,複製出相同的個體。

克隆流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問題出在哪裡?一是猴子的繁殖能力低,傳代時間長。猴子的懷孕週期是160天,從小猴子出生到性成熟可以懷孕生育需要4-6年的時間。二是遺傳背景複雜。猴子的父親母親都不一樣,基因來源不一樣,遺傳背景就不一樣,這導致個體差異大,對實驗干擾很嚴重。全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一直都在想辦法攻克這些難題。

體細胞克隆有四個關鍵節點。第一是要有一個體細胞組成的胚胎,第二是能夠把胚胎激活,第三是要能夠啟動核基因組,最後一個節點是把胚胎放在子宮和輸卵管裡,讓它們著床發育成個體。最後一個節點無法控制,我們想辦法對前三個節點進行干預。

(摘編自孫強《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背後的艱辛歷程》)

材料三:

當前藥物研發通用的動物模型是小鼠,由於小鼠與人類相差較大,藥物研發人員在小鼠模型上篩選候選藥物時,且不說這一過程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與物力,單就這些篩選到的候選藥物而言,它們用在病人身上大都無效或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這使得諸如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等不能得到有效治療。而體細胞克隆猴的誕生,可以創建基於猴子的疾病模型,這將有效縮短藥物研發週期,提高藥物研發成功率,進而使上述疾病有望得到有效治療。這樣,造福人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科技倫理初心將得以體現。

(摘編自陳愛華《體細胞克隆猴誕生的倫理啟示》)

材料四:

將非人靈長類動物用於實驗,長期以來都存有爭議。動物福利組織認為,在非人靈長類動物身上做實驗是殘忍的行為,原因是它們與人類很相像。他們還表達了對克隆技術本身的擔憂,指責克隆過程中存在流產、枯燥的社交環境、人工餵養及其他非自然性壓力等問題。在動物福利方面,中國面臨的審視尤其多,因為其國內並沒有針對虐待動物行為的綜合性法律。

美國加州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行為神經學家認為:"過去十年,技術已經大幅進步。行為神經科學領域中,某些可能用克隆來解決的問題,我們已經用其他方法解決了。也有生物醫學界的研究人員稱:"如果真能避免使用非人靈長類動物,當然很好,但是,目前來看,動物體外和計算機模型的效果都不好。"中國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將會長期監測克隆猴的健康狀況,其中包括它們的腦發育情況。他們希望,對動物福利的看法正在快速轉變的中國社會,能對非人靈長類動物的研究保持開放的態度。同時,"當我們證明克隆猴在治療疾病方面的用處之後,西方國家也能逐漸改變他們的看法。"

(摘編自國家地理中文網2018年1月26日)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孫強團隊成功攻克體細胞克隆猴這個世界難題,建立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意味著目前絕大多數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療。

B.體細胞克隆猴的培育過程非常困難,既需要解決猴子繁殖能力低、傳代時間長和遺傳背景複雜的難題,也需要控制好關鍵節點。

C.相較於獼猴,用小鼠作為動物模型的藥物研發,需耗費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且研發週期長,成功率低,對人類疾病研究作用有限。

D.將非人靈長類動物用於實驗,儘管國際上長期存有反對的聲音,但孫強團隊仍看好應用前景,期待西方對此項研究能持開放態度。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之所以難以建立,主要是因為相關的體細胞克隆難題一直沒有攻克,沒有可用於有效研究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體。

B.將培養成功的猴子體細胞胚胎激活後送入受體的子宮和輸卵管裡,經著床發育,最終複製出相同的個體,這個過程是可控制的、可干預的。

C.藉助體細胞克隆猴研發出來的新型藥品,只有在證明這些藥品用在克隆猴身上有效且沒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之後,才可用於病人的臨床治療。

D.關於複雜的人類疾病研究,生物醫學界有研究人員強調目前"動物體外和計算機模型的效果都不好",是為使用非人靈長類動物做實驗作辯護。

6.你是否贊成將體細胞克隆猴用於實驗?請表明你的態度,並結合材料說明理由。(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耬車

李銳

孫子牽著黃牛走在前,爺爺扶著耬車跟在後。一個七歲,一個七十歲。腳步起伏,山谷裡響起叮噹叮噹的牛鈴聲,舒緩,從容,悠遠得像一個神話的開頭。

下了整天春雨。一夜醒來,太陽把山野曬出一層淡淡的霧氣。轉眼,薄霧散盡,樹叢裡跳出連翹花,黃燦燦的像火炬,東一簇西一簇地燃燒著。布穀鳥叫聲遠遠傳來,忽隱忽現,老福田看著孫子稚嫩的後背,圓圓的腦袋,心裡一陣發軟。

"牛牛,你累嗎?累了就歇歇吧。"

孫子牽了牛,側著頭,脆生生回答:"爺,走吧,我不累。"而後,又反問:"爺,你累嗎?"

老福田笑起來:"呵呵,不累,不累,牛牛不累,爺爺更不累。"

翻耕過的土地吸了雨水,又松又軟。鑲了鐵犁鏵的三條耬腿插進鬆軟的黃土,隨著老福田晃動的雙手,三行谷種順著空芯的耬腿,均勻密集地播撒到淺淺的犁溝裡,隨即,又被翻落下的黃土輕輕覆蓋。正是開耕下種的好日子,梯田卻冷清清的,只有孤零零的爺孫倆。藍天黃土之間,兩個人,一頭牛,一架耬車,排成一個小小的隊伍。一壟三行,一去一回。漸漸地,播種好的行壟寬闊起來。

爺爺又問:"牛牛,咱歇歇吧?"

孫子不回頭,脆生生回答:"爺,再走走吧,爺。"

老福田說:"咱們不累,花搖搖可是累了,它肚裡還有個犢子呢。"[來源:Z§xx§k.Com]

孫子熟練地拉住牛繩,停下來:"那就讓花搖搖歇歇吧。"

歇下來的母牛放鬆了身體,甩著尾巴,有滋有味兒地反芻,大眼睛一眨一眨。黃牛身後,爺孫倆在梯田邊的石塄上坐下來,也放鬆了身體。布穀鳥叫聲又響起。

牛牛說:"爺,好聽。"

老福田說:"是呢,怪好聽。"[來源:學科網]

牛牛說:"爺,你說是誰告給它的,為啥它種穀的時候就叫呀?"

這個問題有點難,老福田想了想:"是老天爺告的,山上樹綠了,連翹花開了,布穀子就知道自己該叫了。"

牛牛嘆了口氣,說:"也不知道去了南柳村還有沒有布穀子叫了?"

老福田心裡一動,孫子說的是拆遷並村的事。這一帶勘探發現了大煤礦,開始修橋、修路,還要修建採煤廠,洗煤廠,焦炭廠。一切都已經決定了,要把偏遠、人少的小村,合併到大村去,給煤礦騰地方。說是要建設新農村,新房都蓋好了,每家一幢院子。到了"新農村",每家每戶另外分地,大多數年輕人還要安排到礦上工作。為這事,南柳村還擴建了新學校。拆遷的村子全部撂荒,除了煤礦要佔的地以外,剩下的退耕還林。老林溝也一樣,人一走,村子就荒了。

孫子的擔心老福田答不上來。老福田自己也不知道,開了煤礦的南柳村有沒有布穀鳥。老福田只好把青筋暴突的老手伸出來,輕輕地放在孫子圓圓的小腦袋上。

牛牛忽然轉了彎兒:"爺,花搖搖為啥會駕耬啊?"

老福田捏下孫子衣服上的一片草葉:"都是慢慢調教的。你小時候不是也不會說話,不會幹活兒,後來大人們慢慢教,就會了。"

牛牛又拐了個彎兒:"爺,咱的耬是你做的嗎?"

"不是。"

"那是誰做的?"

看著孫子困惑的眼睛,老福田笑了:"爺爺今天就跟牛牛說說,耬車到底咋來的。"老福田邊說邊點起一根菸。

"從前,存不下糧食,遇上災荒年,餓死的人成千上萬。有一天,魯班爺坐在地頭上正為這發愁,想著想著睡著了,做了一場夢。第二天,魯班爺就照著夢裡的提示,造出這個好使的三腳耬車,一架耬車能頂三架犁,快多啦!從此往後,天下百姓春天搖耬,夏天鋤草,秋天收割,冬天屯糧,年年如此,就這樣,大人教孩子,師傅教徒弟,子子孫孫一直到現在,也不知道重複了幾萬幾千年。"

牛牛眨巴著眼睛,"爺,完啦?"

"完了。"

牛牛朝著梯田扭過頭去,陽光下,椴木做的三腳耬車投射出短短的身影,穩穩插在黃土裡,輕巧,精緻,簡直就像一個精靈。

老福田掐滅菸頭,撐著地塄上的石頭站起身來招呼孫子,"牛牛,來,歇好了,還得把咱的地種完。這塊地可再沒有千年萬年了,世世代代種它,收它,種了千年萬年,收了千年萬年,現在就剩下今年這一回啦,今年種了穀子,明年就沒人種了,就變成荒地了,變回幾萬幾千年前那個模樣,荒林遍野,猛獸橫行呀……"

"爺,你說的是啥呀爺?"

老福田擺擺手:"娃,給爺爺牽牛,咱們再給它種最後一回莊稼……"

藍天黃土之間,那支小小的隊伍又走動了,牛鈴聲,又叮噹叮噹地響起來,老福田抬起有些昏花的老眼,溫暖的目光依依不捨地撫摸著群山。布穀鳥又在叫,東一聲,西一聲……

(有刪改)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中老福田關於拆遷並村的插敘補充交代了老林溝即將消失的故事背景,使小說情節更完整,結構更嚴密,內容更充實。

B."耬車"這一傳統農具是小說的核心意象,它是農耕歷史的見證,象徵著傳統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方式,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C.小說採用第三人稱敘述視角來講述故事,作者不直接表明看法,而讓故事本身來呈現主題,小說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平靜、冷峻的色調。

D.老福田和孫子之間關於"耬車"製作者的對話,除表現了祖孫之間溫馨的親情外,更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品質的讚美。

8.有評論家認為李銳小說的語言兼具詩性和口語化特徵,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9."娃,給爺爺牽牛,咱們再給它種最後一回莊稼……"這句話,既是理解老福田的關鍵,也是理解小說主旨的關鍵。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陳忠字伯始,永初中闢司徒府,三遷廷尉正,以才能有聲稱。司徒劉愷舉忠明習法律,宜備機密,於是擢拜尚書,使居三公曹。忠自以世典刑法,用心務在寬詳。初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刑》者未施行及寵免後遂寢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為《決事比》,以省請讞之敝。又上除蠶室刑;解臧吏三世禁錮;狂易殺人,得減重論;母子兄弟相代死,聽,赦所代者。事皆施行。及鄧太后崩,安帝始親朝事。忠以為臨政之初,宜徵聘賢才,以宣助風化。常侍江京、李閏等皆為列侯,共秉權任。帝又愛信阿母王聖,封為野王君。忠內懷懼懣而未敢陳諫,乃作《搢紳先生論》以諷,文多故不載。自帝即位以後,頻遭元二之厄,百姓流亡,盜賊並起,郡縣更相飾匿,莫肯糾發。忠獨以為憂,上疏。元初三年有詔,大臣得行三年喪,服闋還職。忠因此上言:"孝宣皇帝舊令,人從軍屯及給事縣官者,大父母死未滿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請依此制。"太后從之。忠以久次,轉為僕射。時帝數遣黃門常侍及中使伯榮往來甘陵,而伯榮負寵驕蹇,所經郡國莫不迎為禮謁。又霖雨積時,河水湧溢,百姓騷動。忠上疏,書奏不省。時三府任輕,機事專委尚書,而災眚變咎,輒切免公臺。忠以為非國舊體,上疏諫。忠意常在褒崇大臣,待下以禮。其九卿有疾,使者臨問,加賜錢布,皆忠所建奏。頃之,遷尚書令。延光三年,拜司隸校尉。糾正中官外戚賓客,近幸憚之,不欲忠在內。明年,出為江夏太守,復留拜尚書令,會疾卒。

(節選自《後漢書·陳忠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初/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刑》者/未施行/及寵免/後遂寢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

B.初/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刑》者/未施行/及寵免後遂寢/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

C.初/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刑》者/未施行/及寵免後遂寢/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

D.初/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刑》者/未施行/及寵免/後遂寢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請讞,指古代下級官吏遇到疑難案件不能決斷時,請求上級機關審核定案。[來源:學|科|網]

B.服闋,是三年守喪期滿除服之意,古代有為父母服孝三年的禮制,期滿才可脫孝服。

C.郡國,是郡和諸侯國的並稱,漢代分天下為郡與國,都直屬中央,國是諸侯王的封地。

D.近幸,指受到帝王寵幸的皇妃、宮女之類,其往往假借皇威勾結朝臣干預朝政。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陳忠才能突出,得到司徒舉薦。他擔任廷尉正時,就因才能突出獲得美好的聲譽,司徒劉愷舉薦他,建議讓他擔任機密職官,他被提拔擔任尚書。

B.陳忠明習法律,執法務求寬大,他家世代主管刑法,他執法追求法律的寬大審慎,提出了廢除殘忍的宮刑、精神失常的人殺人從輕發落等建議。

C.陳忠憂國憂民,不斷上疏朝廷。皇帝執政之初,他主張徵召聘用賢才;皇帝分封乳母,他上疏反對;百姓流亡,盜賊並起,郡縣隱匿不報,他上疏奏聞。

D.陳忠尊崇大臣,加強制度建設,他對於不符合國家制度的規定,敢於上疏勸諫;因為他的提議,九卿患病,朝廷就派使者前往慰問,增加賞賜錢布。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忠內懷懼懣而未敢陳諫,乃作《搢紳先生論》以諷,文多故不載。(5分)

(2)時三府任輕,機事專委尚書,而災眚變咎,輒切免公臺。(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題老學庵壁

陸 遊

此生生計愈蕭然,架竹苫茆只數椽。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太平民樂無愁嘆,衰老形枯少睡眠。

喚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掃地亦隨緣。

[注] 此詩為陸游晚年蟄居故鄉山陰時所作,此時金兵已佔領北方領土,宋朝統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描述了老學庵的概況,由竹子搭建、茅草覆蓋而成,十分簡陋。

B.詩人把老學庵當作自己的精神家園,可以在書齋中讀書度過一整天。

C.頸聯寫詩人雖年老退居山陰,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無憂,依然感到高興。

D.尾聯是對詩人日常生活境況的描述,照應首聯中的"蕭然",同時充滿生活氣息。

15.詩人為什麼"少睡眠"?請根據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陸游在《遊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山村迎神祭祀的民俗,洋溢著古樸的鄉村生活氣息。

(2)韓愈在《師說》中用"________________"強調懂得道理有先有後;荀子在《勸學》中認為君子能超過一般人,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

(3)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如果沒有李白的"請君試問東流水",就不會有李煜的"________________";如果沒有李白的"舉杯邀明月",蘇東坡未必會有"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破除封建迷信、反對偽科學,無疑是一項長期、複雜而又艱鉅的任務。近年來,一些迷信活動又披上了時鮮熱門的科學外衣,________出現在人們視線中。量子科技最火,量子鞋墊、牙刷________防癌治癌產品便很快問世;航天取得成功,相關的航天保健產品俯拾皆是。這個問題不僅中國有,國外也屢見不鮮。

破除封建迷信,科普戰線是天然的主力軍。同時人們還需意識到,科學的思維方式也是將封建迷信、偽科學等活動斬草除根的神兵利器。當人們暫時面對無法解釋或未知時,最有助於人們正確作出判斷的無疑是科學的思維方式。

科學思維追求嚴謹求實的精神,主張從實際出發,探求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而偽科學往往藉助科學的旗號,________地確立觀點,然後再牽強附會地尋求"證明"。________地說,科學是瞄準靶心再射箭,而偽科學則是先射箭,再畫上靶心。(    )——科學的思維方式。儘管偽科學、封建迷信活動仍有一定生存的土壤,但科學思維方式的確立,終會將它們驅除出去。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改頭換面 甚至 先入為主 通俗

B.喬裝打扮 以至 喧賓奪主 通俗

C.改頭換面 以至 先入為主 準確

D.喬裝打扮 甚至 喧賓奪主 準確

18.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當人們面對未知或暫時無法解釋時,最有助於人們作出正確判斷的無疑是科學的思維方式。

B.當人們面對未知或暫時無法解釋的事物時,最有助於人們作出正確判斷的無疑是科學的思維方式。

C.當人們面對暫時無法解釋或未知時,最有助於人們正確作出判斷的無疑是科學的思維方式。

D.當面對未知或人們暫時無法解釋的事物時,最有助於人們作出正確判斷的無疑是科學的思維方式。

19.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想要破除偽科學,讓公眾知曉射箭規則尤為必要

B.要讓公眾知曉射箭的規則,才能根本破除偽科學

C.如果公眾知曉射箭的規則,就能徹底破除偽科學

D.想要破除偽科學,就必須讓公眾知曉射箭的規則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邏輯嚴密,內容貼切,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花草是有記憶的,____。雖說花草的生命很短,從春到秋,但它們把春秋一世的記憶藏進了種子,一代又一代傳下去,就這樣記住了時間。____,因為樹是多年生的植物。樹的生命記憶不僅有春有秋,還有一年又一年的歲月。春天發芽,秋天結果,然後脫下滿樹的黃葉,這記憶能讓我們看到。我們沒看到的記憶是樹幹裡的年輪,植物學家看到這一圈圈的年輪,就知道,哪年風調雨順,哪年____。

21.概括下面語段的主要內容,不超過35個字(含標點符號)。(5分)

作為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項目教改試點,廈門市在2011年就提出要"在2012年年底前實現各區區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2015年年底前在全省率先實現市域內較高水平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3年年底,廈門市思明區、海滄區、集美區、同安區率先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評估,前不久該市的湖里區、翔安區也通過了評估,至此廈門全市提前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

據介紹,廈門經驗在於注重"四個均衡"——辦學條件均衡、師資配置均衡、教育質量均衡、就學機會均衡。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唐代詩人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時,帶了兩塊天竺山石回鄉作紀念。一天,他擺弄石塊時幡然醒悟:如果到西湖遊玩者都帶幾塊天竺石走,天竺山的秀美豈不要消失殆盡?山石雖不值錢,但取之如同貪汙,玷汙了名聲。於是寫下自責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河北辛集中學2017級高三下學期第一次階段考試

語文學科答案

1.C C項"打破原有的文化價值體系"無中生有。

2.D D項不正確。文中"培養、引導文化認同""加強教育"並非並列關係,原文是"加強教育在文化認同中的培養和引導作用"。

3.A B項偷換概念,原文是"民族優越主義者",並非"持有民族優越感的人"。並且,原文中有前提條件。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如果交際一方有意忽視與自己不同的文化與習俗,那麼雙方的交際溝通就會出現障礙。C項,儒家思想與西方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並無高下之分。D項"反對等級觀念"錯誤,原文是"關注等級觀念"。

4.A

5.B

6.【示例一】贊成理由(人與動物關係)關注動物健康,科學合理造福人類;(技術)目前其他方法效果不好;(輿情)中國社會持開放態度; (未來)應用前景樂觀

【示例二】反對理由:(人與動物關係)造福人類也不能損害動物權利;〔技術)將來會有可替代的方法;(輿情)外界尚未達成共識;(未來)會導致法律和科技倫理問題。

7.D D項"更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品質的讚美"這一表述不當。這並非作者的主要意圖,只是表達了祖孫之間溫馨的親情。

8.詩性特徵:運用鄉土風物類語詞,如"耬車、連翹、黃土、黃牛、布穀子"等描畫鄉村自然風景與田園勞作場面,表現鄉土田園牧歌般的詩意;多用各類疊音詞,如"淡淡的、遠遠、輕輕、圓圓的……"使小說敘述呈現舒緩的節奏,營造寧靜、從容、和諧的意境。口語化特徵:以祖孫對話,呈現日常勞作場景,洋溢濃濃親情;多用短句、口語化語詞、方言詞等,使小說語言通俗、質樸,有鄉土氣息。

9.老福田層面:這話是老福田和土地作著最後的告別,表現老人對土地難以割捨的愛;面對耕種了千年萬年的土地即將變成荒地的現實,老福田內心充滿了無奈和痛楚。小說主旨層面:表現工業化對農村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衝擊;"最後"融進了敘述者對逐漸消逝的農耕生活的留戀和思考。

10.B 句中"上"是"上疏"之意,不能與後文"除漢法溢於《甫刑》者"斷開,據此可排除A、C兩項;"及寵免後"是"遂寢"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據此可排除D項。

11.D D項,"近幸指受到帝王寵幸的皇妃、宮女之類"理解片面。由語境"糾正中官外戚賓客,近幸憚之"可知,"近幸"不僅包括宮中女子,而且也包括"中官(即宦官)"等受帝王寵幸的人。

12.C C項,"皇帝分封乳母,他上疏反對"曲解原文。他只是寫文章委婉勸告,並沒有上疏反對。

13.(1)陳忠內心懷有恐懼憤懣卻不敢陳述進諫,於是寫《搢紳先生論》來委婉地勸告,文章很長,所以此處沒有記載。

(2)當時三公府的職權很輕,朝廷機要大事都交給尚書處理,可是發生災禍變故,皇帝就嚴厲斥責並罷免三公。

陳忠字伯始,永初年間被召入司徒府任職,三次升遷後擔任廷尉正,憑藉才能獲得聲譽。司徒劉愷薦舉陳忠明瞭熟習法律,應該擔任機密職官,於是提升他擔任尚書,讓他官居三公曹。陳忠自認為世代主管刑法,專心追求法律的寬大審慎。當初,陳忠的父親陳寵擔任廷尉,上奏廢除漢朝法律中超出《甫刑》的條款,沒有施行,到陳寵被免官以後就擱置了。然而苛刻繁雜的法律逐漸繁密,人們都不能忍受。陳忠大致依據陳寵的意思上二十三條建議,即《決事比》,用來省去下級官吏遇到疑難案件不能決斷而請求上級機關審核定案的弊害。又上奏廢除宮刑;廢除貪贓之吏禁錮三世的規定;精神失常的人殺人,可以減輕重罰論處;母子兄弟相互代替執行死刑,准許,赦免被代替的人。這些建議都得以施行。到鄧太后去世,安帝才親自處理朝廷事務。陳忠認為執政之初,應該徵召聘用賢才,用來宣揚輔助風俗教化。常侍江京、李閏等人都為列侯,共同執掌權柄重任。皇帝又寵愛信任乳母王聖,封他為野王君。陳忠內心懷有恐懼憤懣卻不敢陳述進諫,於是寫《搢紳先生論》來委婉地勸告,文章很長,所以此處沒有記載。自從安帝即位以後,頻繁遭受元二之災害,百姓流亡,盜賊並起,郡縣互相掩飾隱匿,沒有人願意糾查告發。只有陳忠為這些事擔憂,並向朝廷上疏。元初三年皇帝下詔,大臣可以行三年喪禮,服喪期滿官復舊職。陳忠因此上書說:"孝宣皇帝舊日有令,跟從軍隊駐防的人以及供職於官府的人,祖父母死不滿三個月,都不服徭役,讓他們能夠為祖父母送葬。請求朝廷依從這個制度。"太后聽從了他的建議。陳忠因為長久任職,轉任僕射。當時皇帝多次派遣黃門常侍及中使伯榮往來於甘陵,然而伯榮依仗皇帝的寵幸十分傲慢,他所經過的郡國沒有不以禮迎接並謁見他的。再加上長期連綿大雨,黃河水洶湧氾濫,百姓很不安定。陳忠上疏,奏章(被扣),皇帝不知曉。當時三公府的職權很輕,朝廷機要大事都交給尚書處理,可是發生災禍變故,皇帝就嚴厲斥責並罷免三公。陳忠認為這不符合國家舊日的體制,就上疏勸諫。陳忠的用意常常在褒揚推崇朝廷大臣,對下屬以禮相待。那些九卿患有疾病時,使者前往慰問,增加賞賜錢布,都是陳忠上奏提議的。不久,升任尚書令。延光三年,擔任司隸校尉。督查宦官外戚賓客,受到皇帝寵愛的人很怕他,不想讓陳忠在朝廷任職。第二年,調出朝廷擔任江夏太守,又被留下來擔任尚書令,恰巧碰上生病去世。

14.C。頸聯其實是說國土淪喪,百姓卻安於現狀,只有高興,沒有愁嘆,所以詩人為此擔憂。

15.從詩歌首聯和尾聯看,詩人生活窘迫,心生憂愁;從頸聯看,詩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來就睡不好覺;另一方面,更因統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於現狀,只有高興,沒有愁嘆,詩人感到憂慮。

16.(1)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存

(2)聞道有先後 善假於物也

(3)一江春水向東流 把酒問青天

17.A。改頭換面: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動,其內容卻依然如故,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內容實質不變。喬裝打扮:指進行偽裝,隱藏身份。"甚至"是表程度的副詞,"以至"是表結果的連詞,此處應該用"甚至"。先入為主: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可能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不容易接受。 喧賓奪主:指客人的聲音壓倒了主人的聲音。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佔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通俗"是往淺處說;"準確"是往科學性上說。從後面的比喻手法來看,選用"通俗"恰當。

18.B。A項"當人們面對未知或暫時無法解釋時",成分殘缺。C項"當人們面對暫時無法解釋或未知時",成分殘缺;"最有助於人們正確作出判斷",語序不當。D項"當面對未知或人們暫時無法解釋的事物時",語序不當。

19.D。從承接前文"而偽科學則是先射箭,再畫上靶心"的角度分析,應先"想要破除偽科學",排除B、C項;從後句的破折號看,是對"射箭的規則"的解釋,應承接上句的賓語"規則",排除A項。

20.記得季節的變化 比花草記憶更長的是樹 遇澇逢旱

21.(示例)廈門義務教育注重"四個均衡",已提前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

22.【寫作提示】

白居易見到天竺山石十分喜愛,就帶回家鄉,但他後來發現自己做錯了。由此,我們應明白,見到美好的東西而產生了佔有慾的時候,應該想想是否該取。白居易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這其實就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三省吾身,可以促進人的成長。白居易只是拿了兩塊石頭,但他卻由此對自己進行了反省,由此可知,小事是不可輕忽的。白居易對自己所做之事予以反省,其實就是一種自律自警,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律自警。寫作本文,以上幾點都是較好的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