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綜藝節目,自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

到現在為止,國內的綜藝市場已經完全的成型,形成了一個自動的良性“出現—淘汰—在出現”的循環體系。

綜藝節目類型越來越多面化;

例如選秀綜藝從當年的《超女》一枝獨秀,到現在《好聲音》為首的唱功選秀,以《創造營》、《青春有你》為主的偶像愛豆選秀,以《好舞蹈》《舞林大會》《這就是街舞》為主的舞蹈類選秀。

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再如慢綜藝,既有農村慢生活體驗秀《嚮往的生活》,也有聚焦於兩代人對於婚姻的探討《我家那》系列。

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還有遊戲類綜藝,最為典型的室內遊戲類綜藝《快樂大本營》,以及室外遊戲類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

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綜藝節目萬變,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無論是什麼類型的綜藝節目都會在前期進行一定的劇本安排,再後期也會進行剪輯。

劇本設定,已經是每個綜藝節目非常重要的一環,一個綜藝節目甚至要一個數十人的專業編劇團隊來打造。

劇本的設定,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為了節目,例如增加節目的搞笑性質、緊張氛圍,還能夠很好的打造嘉賓的人設,例如參加《跑男》的鄭愷的“小獵豹”、以及李晨的“大黑牛”等。

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同時觀眾們也對於綜藝節目中的這些劇本設定也非常的配合,例如最近熱播的《青春有你2》中虞書欣“又作又可愛”的行為,再如諸多綜藝節目中都非常喜歡的炒cp行為,屏幕前的觀眾為劇本設定的糖所甜到,被劇本設定的衝突從而參加了網絡罵戰。

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諸多的綜藝節目都在各自引以為傲的劇本設定中得到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超級利益,更多的節目都是備受好評,但是《歌手》這個節目,為什麼大眾越來越不接受它的劇本?

作為經典的ip,《歌手》節目的有一些劇本是觀眾們早已經心底知道的,例如每一季的歌王人選和最為有熱度的嘉賓,

歌王一定會是在業界有非常大的影響力,通常從首發陣容官宣的那一刻起,觀眾們便知道了最後的歌王歸屬。例如第三季的韓紅、第四季的李玟、第五季的結石姐、第六季的林憶蓮、第七季的劉歡。起先,《歌手》節目組會讓歌王預選人拿夠單場的冠軍,以便在最後的總決賽更有說服力,為此,節目組甚至能夠把一些“擋道”的嘉賓剔出局,例如第五季的譚晶,因為表現太好,反而中途無緣無故的消失了。在第八季的時候,雖然平時成績不太耀眼,但是歌王還是毫無疑問在諸多的大咖中給了劉歡老師。

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而最有熱度的嘉賓,往往是收視率的號召,例如第一季的林志炫,第二季的鄧紫棋,第三季的李健,第四季的黃致列,第五季的迪瑪希……節目組給予他們的定位是“歌王的有力競爭者”,他們平時的成績非常的好,網絡影響力討論度也非常的高,但是都不是歌王,他們的任務便是成就歌王。

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歌手》的劇本雖然非常的明顯,即便觀眾們心底裡知道誰是歌王,但是依舊會選擇追節目,因為這個節目最大的吸引力不在於歌王是誰,而是各位嘉賓們創造出的一個接一個的神級現場。

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但是最近一季的《歌手·當打之年》,觀眾們卻不再如往常般接受《歌手》的劇本了,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給了華晨宇太多的高光,《歌手·當打之年》開播之後,華晨宇便是非常好的成績,一度“一騎絕塵”,甚至有許多的人覺得華晨宇便是拿到了歌王的劇本,但是華晨宇的負面評論越來越多,現在成績連續下跌,還有其無法挽回的口碑。


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再次便是“奇襲賽制”,奇襲賽制,是《歌手》今年最大的創新點所在,這個賽制雖然給了更多新人機會,也大大增加了節目的競爭氣氛,但是非常遺憾,一個黃霄雲,便讓“奇襲賽制”蒙上了陰影,後來的吉克雋逸和胡夏,更像是節目組請來的被迫當“奇襲嘉賓”的歌手,總而言之,奇襲賽制,一言難盡。

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歌手》八年的時光,累積了非常好的口碑,這個平臺有著非常強大的影響力,同時成績的競爭性也是這個舞臺最為在意的。但是這些年,《歌手》的大眾評審一再的走紅,而最新一季的《歌手·當打之年》排名更是一言難盡。

每個綜藝都有劇本,為何觀眾對《歌手》的“黑幕”這麼排斥?


《歌手》,你還能回到最初的狀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