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畢業生:找工作 你準備好了嗎?我們來給你支招了

這2個月裡,張雨欣終於把大三時購買的線上視頻製作課程上完了,為了檢驗學習成果,她還花了一個星期製作了一段動畫電影《哪吒》中的特效片段。製作成功的那一刻,她心裡暗想:如果找工作也可以報班上課就好了。

張雨欣的這個想法,道出了無數2020應屆畢業生的心聲。求職形式改變、企業縮招、開學時間一推再推……疫情所帶來的影響直接反映在他們的求職或升學計劃中。當疫情對就業的影響已經無法避免,畢業生們該怎麼做,來突破今年的“就業大關”?

與其焦慮 不如行動

“開始會很焦慮、無奈,擔心找不到工作我該怎麼辦,後面做了一些事,反倒平和了。”這是“00後”張雨欣這兩個月的心路歷程。6月,學習動漫製作專業的她即將走出校門,春節到現在,她通過線上的方式已經投出了10多份簡歷,但最後都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張雨欣介紹,遊戲開發、動畫製作等等都是自己所學專業可以從事的職業。因為從小喜歡看動漫電影,尤其對其中的特效鏡頭感興趣,她最想做的工作就是後期製作。

相比普通的剪輯,特效製作涉及的軟件應用更多、技術能力要求也更高。大三上學期開始,感覺自學剪輯的效率不高,她便在網上購買了專業的視頻剪輯與包裝設計培訓課程。因為有專業課的學習任務,還有學校大大小小活動,一年多的時間裡,張雨欣的培訓課程進行得斷斷續續。

線上招聘的方式沒法完全敲定工作,張雨欣決定乾脆把找工作的事先緩緩,利用宅家的時間來好好打磨打磨自己的“剪輯功夫”。這段時間裡,她每天上午學習4個小時的線上課程,其餘時間就自己摸索操作各種剪輯軟件,一天要在電腦前呆上10多個小時。“磨刀不誤砍柴工,感覺自己在視頻剪輯方面的能力提升了很多,之後去面試底氣也會足一些吧。”在張雨欣看來,剪輯水平的提升也可以算疫情期間帶給自己的“意外收穫”。

長沙理工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長賀良認為,應屆畢業生往往要面臨擇業或升學的壓力,產生焦慮或擔心的情緒是正常現象,不同的只是今年他們還要面對疫情影響下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與其焦慮,不如行動。在就業形勢更加緊張的情況下,不管是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還是收集更多企業信息,畢業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行動起來。”

賀良也發現,疫情給畢業生就業帶來的影響並非全都是負面的,從某種角度看,疫情同時也調動了畢業生就業的積極性。“其實這幾年來畢業生就業開始出現‘慢就業’‘不就業’傾向,需要我們催著他們就業。今年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大家找工作的緊迫感都上升了,反倒變成了他們待在家裡,催著我們發佈企業招聘信息。”

著急簽約企業 也不要忘記看條款

“本該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穿上一身帥氣西裝穿梭於各大招聘會,如今卻上身穿著襯衫,下身還穿著睡褲,侷促不安地衝視頻畫面裡卡成表情包的hr傻笑。”——網絡上類似的自嘲段子,的確是不少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的真實寫照。

去年11月,武漢某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的易浩在學校舉辦的秋季招聘會上,與當地的一家五星級酒店簽了一個錄用意向書,新學期開學後本可以憑該文件直接去報到,簽署實習協議。可過完年,他卻收到酒店通知:酒店因為疫情影響,復工時間待定,所有實習崗位取消。在與家人商量後,易浩接受了對方的單方解約,決定回長沙找工作。“我之前也問了很多畢業了的學長學姐,大家基本都是先簽署錄用意向書,到崗後再簽署實習協議,只是沒想到今年會碰上疫情這個變數。”

像易浩這樣,與用人單位達成實習意向後卻被對方告知不能到崗實習,用人單位是否存在違約的問題呢?針對這一問題,湖南天地人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李屹告訴記者,像易浩簽訂的錄用意向書,目前國內對於它的定義很複雜。“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只是一個入職憑證,表達出‘你被我們部門錄用了’的信息,並沒有任何屬於勞動合同的相關信息。”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易浩想憑藉錄用意向書,起訴該酒店的違約行為並不是勝券在握。

與易浩不同,來自長沙理工大學建環專業1601班的牛仲言就沒有擔心企業毀約的困擾。去年他簽約了位於深圳的一家電力生產企業,並與企業簽署了三方協議,協議中明確提出:企業不得以成績、身體等各種理由拒絕他到公司報到入職,否則就要承擔法律責任。牛仲言表示,在就業指導課程中他們的老師多次講述了三方協議的重要性,讓大家遇到合適的崗位儘量要與用人單位簽署三方協議。

在已經簽署實習協議或三方協議後,用人單位以受到疫情的影響為由,單方面拒絕畢業生入職或實習的要求算不算違約呢?李屹說:“還是看協議條款中提出的雙方可以單方解約的情況,很多條款中可能提到‘不可抗力’,如果是類似於酒店、旅行社受疫情影響而無法復工復產,相應的你不能去實習就業就是不可抗力。而如果是其他已經有序復工復產的企業以‘不可抗力’為由單方解約,就存在違約。”同時他提醒,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微企業在實習協議或三方協議上可以協商的餘地比較大,應屆生在簽署協議時一定要注意勞動報酬、工傷處理、解約條件等這些重要條款是否具備。

創業需謹慎 釐清個人職業目標

2018年從長沙民政職業學院社工專業畢業後,彭韜開始全身心投入到一個公益創業公司的運營,通過與社區合作的方式,組織志願者團隊為有需要的青少年或老人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去年,這個由8人運營的團隊與11個社區展開了合作,創收達到了70萬元。而能夠在創業的第一年達到收支平衡甚至是小規模的盈利,源於他對創業的想法並非一時興起。

初中第一次參加志願活動算起,彭弈韜已經有了10多年公益志願活動的經驗。在參加志願活動的過程中他了解到,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與業務水平的公益團隊,其實是會有政府、社區組織提供資金支持的。我能不能也創建一支團隊,把這個興趣愛好發展成為我的事業呢?帶著這個想法,高中畢業後,彭弈韜報考了長沙民政職業學院的社工專業,入學後的第一年他便開始了公益組織團隊的組建。

“創業首先是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有信心、有信念,因為剛開始肯定會有人質疑甚至否定你。”作為大學生創業的親身經歷者,彭弈韜也看到了許多身邊同齡人創業失敗的案例,他並不想為打算創業的應屆畢業生“打雞血”,“ 創業絕不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退路’,如果帶著這個想法而選擇創業,那你基本就輸了”。

賀良發現,近些年來,在國家和地方也出臺了不少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背景下,創業逐漸成為大學生的一種職業選擇方式。但從總體上來看,目前大學生創業依然集中於中低端市場,抗風險能力不強。“今年創業所要面對的外部風險會更大,如果學生有創業的想法,我會要他先對自己的項目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再決定。”

疫情影響下,面對今年畢業生產生的就業困惑,許多企業也在予以關注。在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員工學習平臺知行學院策劃的疫情專欄中,就開設了針對應屆畢業生的直播課程,專業HR或業內優秀人才當講師,在線講授求職技巧、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能力提升等,助力2020應屆畢業生在嚴峻形勢下更好地求職工作。

“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各界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持續在關注,也給予了許多支持。這兩個月我們學校已經發布了3000多條崗位招聘信息,其實只要用心,疫情之下大學生找工作並不難,難的是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在賀良看來,對於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疫情也是給他們的寶貴一課——如何定義自己的職業期望。

“疫情對於就業崗位的影響一定會過去,對於就業擇業,應屆畢業生的目光一定要放長遠些。他們需要做的首先還是釐清自己的職業目標,再思考自己與期待職業之間的匹配度,進而適當降低期望值、提升自己的技能,都是調整自身和崗位之間匹配度的方式。”賀良說,

“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如果他對於最期待的工作回答不只是單純一句‘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時,他就成功了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