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縣湫坡頭鎮“三個圍繞”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旬邑縣湫坡頭鎮以中省市縣脫貧攻堅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為主線,認真貫徹落實全縣脫貧攻堅鞏固提升“1354”實施方案,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的核心指標要求,開展“一補一查兩落實”和各級脫貧攻堅反饋問題摸排整改工作。


該鎮結合“五級書記遍訪貧困戶”活動,組織四支隊伍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認真查找漏洞缺項,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賬銷號,補齊短板,堅持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全面提升脫貧攻堅質量和水平,確保年度脫貧任務圓滿完成。
  黨員爭先鋒 圍繞脫貧攻堅調兵遣將
  根據鎮村實際,湫坡頭鎮黨委、政府結合全鎮15個行政村(9個貧困村)不同的致貧原因及駐村幫扶單位職能,駐村工作成員的業務能力和個人特長,向縣委組織部、縣扶貧開發局、駐村幫扶單位多方銜接,新選派了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敢於擔當的9名後備黨員幹部、業務骨幹分別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工作隊員,發揮自身優勢,與鎮村扶貧幹部一起跑項目,謀出路,議措施,將“八個一批”扶貧政策落實落細落到位。
  同時,加大對扶貧幹部的嚴管厚愛,全鎮今年召開扶貧幹部座談會2次,組織慰問活動1次,及時瞭解扶貧幹部思想動態,引導幹部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彎下腰子幹扶貧,著力提升幫扶成效。制定出臺了《湫坡頭鎮四支隊伍管理考核辦法》,建立駐村工作、請銷假、工作日誌和公開承諾、工作例會等6項管理制度,安排鎮黨建辦每季度對駐村工作隊成員督察考核一次,對考核優秀的幹部通報表揚,優秀兩次以上將納入年度評優樹模,對工作不力、成效不明顯的幹部,評兩次以上較差等次的,將上報縣委組織部和派出單位,並進行組織調整。

  黨員做示範 圍繞增收致富發展產業
  湫坡頭鎮以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為基礎,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為載體,盤活農村土地資源,積極組織貧困群眾學種植、養殖、創業等技能、吸納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北崖頭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流轉560畝溝地、荒地,栽植經濟作物花椒,由本村81戶貧困群眾在花椒樹地裡套種中藥材,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統一佈局、統一管理、統一分配”,積極探索形成了“黨支部+集體經濟+基地+黨員+貧困戶”運營模式,把黨支部建在特色種植產業鏈上,集中發揮具有豐富產業發展經驗的黨員示範作用,形成黨支部帶黨員、黨員帶貧困群眾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使湫坡頭鎮的中藥材、花椒、蘋果、土蜂蜜、雜糧等優質農產品走出旬邑,暢銷省內外。
  截止至目前,全鎮9個貧困村支部領辦了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建立黨員實踐示範基地2個,每個貧困村確定了3名黨員示範典型。
  黨員做表率 圍繞扶志扶智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扶貧先要扶志,致富先要振精神。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湫坡頭鎮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指示精神,在全力抓好物質脫貧的同時,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抓實精神脫貧,不斷喚起貧困群眾“我要脫貧”的內生動力和“拔除窮根”的鬥志決心。

  貧困戶董新是湫坡頭鎮坪坊村的一名退伍老黨員,在產業扶貧政策的支持下,他積極種植蘋果、玉米、花椒等,發展中長期產業,除過農忙時節外,還就近在鄰村打零工,一家人不等不靠,通過不懈努力和辛勤汗水增收致富。
  據瞭解,湫坡頭鎮通過興辦社區工廠、農民專業合作社、職業技能教育和創業培訓,積極開展扶貧就業創業政策、文明家庭創建、移風易俗等宣講活動,引導貧困群眾轉變觀念,摒棄“等靠要”思想,提振“我要脫貧”的精氣神,催生出一股勤勞脫貧奔小康的新風尚。
(通訊員/田向陽 吳瑜 編輯/張瑩 責編/張康 監審/張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