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創投王嘯:“價值極客”的底層算力思維

九合創投王嘯:“價值極客”的底層算力思維

九合創投王嘯:“價值極客”的底層算力思維

在恰當的時間進入恰當的地方,每一個“刷新時刻”背後都是應對競爭和順應趨勢的多重考量。

撰 文 | 尹曉琳

疫情期間,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正忙著看項目。在他看來,市場的谷底,往往是早期投資機構出手的好時機。比如2011年左右的移動互聯網底部,誕生了一大批好項目。

這兩個月,他還真投了兩三家創業公司,其中一家是凍品產業平臺。這符合他在To B領域一貫的投資邏輯:找到技術與產業的結合點,往下沉處走,往技術驅動類走,往技術平臺類走。

“大部分行業的中長期邏輯未變。技術不可能在疫情期間突飛猛進,只是需求側,比如在線教育、在線文檔本來就有一些趨勢了,外部環境讓這種趨勢快速到達。”王嘯篤定效率模型的投資邏輯也沒有發生變化,“關注的重點領域受到疫情或者經濟的影響,會做一些聚焦和遷移。類似2003年非典對C端消費者在線遷移的影響,此次疫情有望加速B端企業的在線遷移。”

本質上講,這是一個共識加速達成的過程,這些共識即便沒有疫情也會逐漸達成。只不過,在非共識和共識之間,王嘯選擇在共識達成之前的階段出手。

投資人大多有動的一面,但不是每一位投資人都有靜的一面。王嘯是個讀書人,最近他正在讀《鄧小平時代》和《本質思考》。

九合创投王啸:“价值极客”的底层算力思维

王嘯

前者讓他能夠感知整個國家的發展節奏,學習關鍵時刻的決策方法論和思考問題的角度。後者則愈發驗證了他對底層認知方法論的判斷:對事物“本質”的理解是一種關鍵能力,能夠捕獲價值。正如電影《教父》裡所說:“那些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本質:模型動力機制

王嘯曾是百度創始團隊成員,被稱為“百度七劍客”之一,也是在百度內部做產品最多的事業部負責人,百度地圖、千千靜聽、百度移動搜索、百度手機輸入法、百度IM、網頁搜索、百度企業搜索軟件、百度工具欄等都是王嘯負責的產品。

技術出身的投資人,如何實現投資能力的躍遷?王嘯試圖構建一種捕捉增長本質的模型動力機制,規避主觀侷限性,同時將自己的認知和投資範圍逐步向外擴散。

九合创投王啸:“价值极客”的底层算力思维

“行業的know-how經驗肯定要有,但我們更偏重於用模型的方式去探究,不管這家企業屬於哪個行業,只要它符合模型,大概率就符合我的邏輯和賽道。”王嘯儼然已經成為一名多模型思考者。

在他看來,增長本質是由模型的動力學機制驅動的。很多事物只要按照模型的動力學機制來走,就意味著有快速發展的機會,或者說有自己發展起來的動能。

比如一家人臉識別公司,推出一個準確率還不錯的模型,隨後運用到市場上多個場景,收集到更多數據,然後又獲得了更好的算法效率。一旦數據量跨過某個門檻,這個模型就具備了自發的、不可逾越的優勢,會越跑越快。數據和算法效率之間形成一種“自增益”,第二名或者第三名再想入場追趕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模型動力學機制的意義所在。

“在投資過程中,通過更偏底層的、模型的角度來看到事物發生變化的臨界點,找到引發根本性變化的本源驅動力。”王嘯解釋這種模型的由來,“以前看了那麼多項目,我們把看過的、投過的以及市場上存在的優質項目進行抽象、提煉,總結出一些底層具備通用性的模型特徵。拿著這些模型再去探索新的領域中有沒有出現類似模型和走勢的創業公司。”

他描述這個“研究驅動”的過程就像小學生做應用題,每一道應用題總能指向一個數學公式。如果一家公司符合模型特徵,王嘯就會投入更多精力去跟蹤。

九合创投王啸:“价值极客”的底层算力思维

卡位:以算力為座標系

最早,九合創投主要圍繞移動互聯網切入,做泛TMT投資,代表案例包括36氪、下廚房、新片場、91金融、美餐等。但王嘯很早就意識到,效率模型將會取代流量模型,浪潮又會捲到技術創新這一邊。想要提高效率,最關鍵的是數據和技術。

2012年,九合投資了青雲QingCloud,成為他們最早的投資人。現在青雲已經發展為行業領先的企業級雲服務商和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提供商。其他新技術類的項目包括影像輔助診斷AI醫療平臺Airdoc、無人機物流技術公司迅蟻科技、主動降噪靜音方案提供商安聲科技、人工智能客服公司曉多科技、深度學習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一流科技等。

王嘯逐步將核心能力圈向計算領域聚焦,關注芯片、雲計算、大數據傳感器、工業互聯、通訊等領域,通過多年的研究和佈局完成了初步卡位。這種先見,來自於技術派的敏感,很可能也將成為九合塑造格局和高度的關鍵。

九合创投王啸:“价值极客”的底层算力思维

在他看來,所有東西都可以被數字化,被算法調度,進而影響決策。這同樣也是一種底層世界的構建模型:互聯網本質是信息的數字化和傳遞,工業互聯網本質是工業製造業的數字化和傳遞,即便生物技術本質也是人和基因的數字化和算法,“我覺得其實整個世界是在被數字化算力‘吃掉’或者說改變的過程中,而這也是我相對擅長、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向。”王嘯說。

他甚至會把算法和數據作為理解傳統行業企業的切面,“我肯定做不到對每個傳統行業都有資深從業者那樣瞭解,但我對互聯網這套方法,對於數據和算法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是非常清楚的,我就用這個切面去看。”算法和數據的切面,結合傳統行業的核心規律推演來判斷機會,預測發展趨勢。

九合创投王啸:“价值极客”的底层算力思维

王嘯本科學習計算機專業,又是工程師出身,天然對於數據、算力有種骨子裡的認可與崇拜,這使得他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會用數據和算力去解決一些問題。這種算力思維可能一直都存在,只是近年被他提煉出來,作為一種投資理念。

“總要為自己做的事情找一個靶子,或者說給自己確立一個座標系,而我覺得算力就是我的底層思考,用計算的思維去解決問題。就像國外有種說法,軟件正在‘吃掉’世界。其實邏輯是一樣的,計算正在改變世界。”

方法論:技術能力+業務模型

更進一步去拆解九合的投資方法論,以To B領域為例,王嘯梳理了兩個關鍵要素:第一,偏好技術驅動的項目;第二,項目的業務模型非常清晰。以技術能力強弱為橫軸,業務模型清晰度為縱軸建立矩陣圖,用四象限分析法去判斷項目的質地。

判斷邏輯一方面是看技術與細分賽道的結合。創始人要把握好時機,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我們傾向於選擇基礎數據化已經完成得比較充分,同時可以結合AIoT、數據智能與5G等新技術,再次升級,並高效持續增長的賽道。”

另一方面是看賽道的成長空間。對於早期投資而言,要選擇有比較大成長空間的領域。比如,陶瓷、電力、農業等行業都比較傳統,創業公司以細分需求切口切進去,以技術提升效率會有很大的成長潛力。因為行業壁壘的原因,巨頭公司也比較難蠶食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

具體到企業,九合會從趨勢、團隊、數據、行業競爭態勢這四個維度去分析。

第一個維度是趨勢。所投項目是不是一個變化的市場,有沒有發生結構性的變化?找到底層變化的規律,才能前瞻性地看到一些機會。

第二個是團隊,中國企業向來是創始人驅動,王嘯會看重創始人認識世界的能力,學習和改進的速度,以及面對利益相關方的格局。

第三個是數據。有一些數據能夠表徵這個企業所做的事情,比如行業的認可度,行業有多大的玩家與其有戰略協同度,或者說有多少用戶等等。

第四個是看行業競爭態勢,這個行業中是否已有頭部玩家,是否已經形成競爭格局,還是一個新市場?行業要夠大,未來的天花板要足夠高。

九合创投王啸:“价值极客”的底层算力思维

認知:1/3時間用在聊天

商業世界裡,很多行業各自獨立,猶如城牆高聳,水下更是深藏著巨大的冰山,投資人想在短時間內完全消化一個行業幾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新機會又不斷出現,而且出現在不同的領域。如何對未來做出前瞻性判斷?投資人必須把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快速地在另外一些領域中遷移,做一個持續學習者。

王嘯曾經專門學習對標美國的一些早期投資機構,比如Benchmark Capital、紅杉、Union Square Ventures等等,“我的精力還是放在怎樣把一個機構從0做到1再從1到10做好,這些機構包括中國一些做得比較好的早期機構,他們的發展路徑和具體做法對我比較有借鑑意義。”

投資拼的是信息差,更準確說是認知差,優秀的投資人從未放鬆過信息把控。王嘯花1/3時間不斷跟各種項目的負責人聊天,“其實這樣就能保持前瞻性,因為你聊的那些項目肯定不是相對較舊的事,一般來講是最前沿的創業領域。儘管很可能很多項目都是失敗的,但是操盤手對這個行業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更早、更深刻的認知,能幫助我更新對這個行業的認知。所以我就多聊,多總結,多分析。”

作為投資人的日常,王嘯也會跟其他機構的合夥人做一些交流,作為獲取一手信息的手段。更重要的則是,經常性的自我覆盤,看看自己哪做對了,哪做錯了。本質上人的成長是跟自己做溝通,唯一的對手是自己。

九合创投王啸:“价值极客”的底层算力思维

“我覺得痛定思痛的改進,是比較有效果的。很多真正比較難改的部分就是靠做錯了事情被市場痛打一頓給修正了,還真的是有改變的。”王嘯說。

耐心:用時間換倍數

投資早期公司本身就不是一件短期的事,是用時間的長度來換取倍數的空間,長期主義是必然的。王嘯曾經說過,投資是一個跟時間相關的遊戲,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就一定能贏。

顯然他在轉行做投資之前已經打算成為投資圈中的價值極客,“九合”的含義是希望投資的項目在其所在領域裡“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另一個寓意則是長久合作。他認為,早期投資如果只是做短短几年是沒有太大價值的,尤其是To B領域,大多是慢生意,更需要能夠長期陪伴創業者的投資人。

他直言,管控風險是一件很難的事,第一步是要識別風險,要知道項目的狀態。九合是少數搭建了完善中後臺體系的早期投資機構,為被投企業鏈接各類資源,同時也緊密跟蹤主要項目的運營和財務數據。

第二步是,要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什麼樣的風險完全規避,什麼樣的風險值得冒。風險管理其實跟團隊的底層價值觀有很大關係。

第三步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慾望。很多時候風險防控犯錯是因為想特別“容易”的掙錢因而忽略了風險。認知偏見或者貪念,會導致風控失效,對於投資人而言,在任何情況下,相對平靜平和地做判斷,都是非常關鍵的。

“國外所謂老錢的紀律性,講的正是經歷了投資的各種週期後,建立起自己的投資紀律約束,對於收益的追求相對客觀,有耐心忍受時間的成本,也能夠比較好地處理和把控風險。”王嘯說,“我們堅持做本質上有價值的事情,如果投資的項目遇到風口是好事,但我們還是以底層邏輯去做判斷。有些領域需要慢慢來,遵循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才會穩健成長。”

九合創投的內部決策機制有點像民主集中制,王嘯作為關鍵人物,會聽取每個人的意見,但最終會集中拍板。

“大家民主討論,但確實需要集中,因為早期項目其實不太容易得到特別一致的意見,我們現在整體一致性還是比較高的。”王嘯說,“但我們也歡迎不同的意見。”

經過九年發展,九合已投資200多家早期初創公司,包含青雲QingCloud、51社保、石墨文檔、曉多機器人、美餐、探跡等明星項目。回望王嘯的投資經歷,2000年進互聯網,2010年進移動互聯網,2012年開始佈局To B,在恰當的時間進入恰當的地方,每一個“刷新時刻”背後都是應對競爭和順應趨勢的多重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