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摘口罩”背後的信心與決心

近期,江蘇、安徽、上海等多地出現黨政領導摘下口罩開會的情況。對黨員幹部而言,要從其傳遞的強烈信號中,讀懂背後所蘊藏的必勝信念、擔當姿態和奮進狀態,從而更好把握當前工作的主旋律和總基調,更加應時而動,順勢而為,同步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工作,扛起黨員幹部的應有之責。



  “摘口罩”傳遞著必勝的信念,要以數字清零之勢奪取風險趨零之勝。口罩一旦“主動摘下”,就決不能再次“被迫戴上”。“摘口罩”首先要立足於連續多日“零增長”和低風險地區這一最大實際,比如江蘇已連續30多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復工復產漸入佳境,地區的存量風險已經近乎歸零。但零增長不等於零風險,目前境外疫情防疫形勢愈發嚴峻,江蘇又是外向型經濟大省、教育大省,“戰疫”還不能按下“暫停鍵”。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要擰緊戰鬥到最後一刻的發條,繼續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要求,瞄準“外防輸入”精準發力,靶向施策,在守好境外人員入口關的同時,發揮基層治理優勢,以“大數據”武裝賦能,以“網格化”全面覆蓋,以“鐵腳板”堵住漏洞,在群眾身邊構築起堅固防線,牢牢守住數字清零的良好勢頭,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持續向好形勢發生逆轉。


  “摘口罩”彰顯著擔當的姿態,要以黨員幹部先上保障群眾安全無憂。

戴上口罩不僅能有效阻斷病毒,更是一道重要的心理防線,示範如何摘口罩比提倡戴口罩更需要勇氣和擔當。當前“口罩”還未到“徹底離場”的地步,對口罩佩戴施行分級管理,在一定的場合和情況下“摘下口罩”,既能讓寶貴資源充分利用,又可發揮好口罩的疫情“風向標”作用,讓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的恢復程度同疫情防控階段相適應。“戴口罩”可以“一聲令下”,但“摘口罩”不可能“一刀切”或“一蹴而就”,要有與當前疫情階段相匹配的具體標準和直觀呈現。目前很多地區生產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復,開學復工也已箭在弦上,黨員幹部要主動靠前、帶頭示範,做好科學理性的示範與指導,多一些帶頭“下館子”“逛書店”等接地氣之舉,讓紙面意見化為群眾可參照、可效仿的模板標準,進一步落細落實好衛健部門的規範要求,讓口罩戴上安心,摘得放心。


  “摘口罩”詮釋著奮進的狀態,要全力以赴拼搏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口罩可以摘下,但發展之責和群眾之盼要始終扛起。今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口罩摘下”也就意味著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已進入新的階段,不能再有任何理由讓工作縮水打折。要在可知可控、精準防控前提下,適時調整服務方式和工作舉措,打通服務企業、保障民生的“最後一米”,開足馬力推動農業春耕春種,工廠復工達產、商業紅火興旺,全面激活發展內生動力。要以更務實有力的舉措,讓黨員幹部放下一切包袱輕裝上陣,把在抗擊疫情期間錘鍊出的良好作風和高昂士氣投入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去,咬定全年既定目標任務不放鬆,三步併成一步走,一天當做三天用,以起跑即衝刺的速度跑過全程,以開工即滿弦的力度貫穿全年,全力以赴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造成的損失奪回來。(來源:共產黨員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