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總遇不到對的人?”“對的人長什麼樣?”

“我什麼時候才能遇到對的人?”

“你覺得對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我也不知道。”

“活該你還單身。”


我們身邊不乏一些單身的朋友整天無病呻吟:“我什麼時候才能遇到對的人?”但他們又不知道什麼樣的人對他們來說才是對的人。

網上不少雞湯文跟大家洗腦“對的人只想把你寵壞”、“對的人就算分開再轉一圈還是會重逢”、“堅持不將就,你總會遇到對的人”,跟你說了這麼多雞湯,還是沒有說清楚“對的人”到底是什麼人。

“我為什麼總遇不到對的人?”“對的人長什麼樣?”


我們認為的對的人,其實是我們自己對理想自我的投射。簡單來說,男生和女生之間互相心動的動力,是來自我們對“完整的自我”的追尋。

當我們在一個人身上,發現了理想自我的影子時,我們就會歡喜起來,認為找到了對的人。比如一個沉默的人遇到一個活潑的人,往往沉默的人會覺得自己潛藏的一面被打開了,因為對方可以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讓自己產生了一種解放和自由的感覺。

同樣,如果我們遇到了一個和自己高度相似的人,我們的理想自我也得到了激活,“他這麼好,代表我也這麼好”,這種相似會讓我們感到快樂和合拍。我們把這種快樂的感覺,解釋為是碰到了對的人。

“我為什麼總遇不到對的人?”“對的人長什麼樣?”

比如,很多女生總想找一個全能型的兄長似的男朋友,希望他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有開闊的人生視野和閱歷,最好還有幽默感。仔細想想,那是其實是對自己的終極期待,只是當時的你覺得自己達不到,所以渴望另一邊能擁有你所不具備的特質,這是你把自己的設想投射在了對方身上。

但是,一段的幸福的感情,首先是建立在自我滿足的基礎上的,滿意自己的樣子,同時也欣賞你身上的閃光點,而不是把自己的期待,施壓在對方身上。與其尋找一個對的人,不如把關注點移回自身,讓自己更靠近理想的自我。

“我為什麼總遇不到對的人?”“對的人長什麼樣?”


//害怕建立親密關係//

而害怕建立親密關係又有三種可能:原生家庭的影響、因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而導致的習得性無助、對未來的恐懼和害怕。

第一種:臺灣有一個調查說:青少年對於心理成長最大的壓抑和抑鬱是源於父母之間長期吵架又不離婚,混亂或充滿衝突的環境下成長的。所以,原生家庭中的親屬及其他關係對我們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你在什麼樣的家庭出生、成長,直接決定著你成年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第二種:在過往的感情中受到過傷害。因為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而導致的習得性無助。20世紀60年代,Martin Seligman經過動物實驗,提出了習得性無助的理論模型。一直在籠子裡被反覆點擊的狗,多次實驗後,只要點擊的信號音一響,即便實驗者在點擊前已經把籠門打開,狗也不會逃走;相反,它會在點擊來前就倒地不起,痛苦呻吟。也就是說,

本來可以採取行動避免不好的結果,卻選擇相信痛苦一定會到來,放棄任何反抗,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我為什麼總遇不到對的人?”“對的人長什麼樣?”

比如:一個女生非常愛一個男生,就和這個男生談戀愛,然後那個男生把她甩了,這個女孩就受到了重創,形成了PTSD。她會有應激障礙,時長想起這個男生怎麼傷害她的,她不敢再談戀愛了。因為她害怕下一次依然會受到這樣的創傷。

第三種:對未來的恐懼和害怕也就是說,雖然沒有在自己身上發生過不好的事情,但是聽說了一些事,使之產生了恐懼和害怕。

//標準模糊//

如果你在找另一半時要求太高或是要求太多,那麼最終結果是你的可選擇範圍變得很小。打個比方,一個女人找男人的標準是:要40歲左右的,還不要離異的,身高還要一米八的,因為不想異地戀,所以要對方和她在同一個城市生活,而且還要頭髮茂密。這樣的要求就像是大海里撈針,所以,作要求時,目標人群要精確且龐大,你把要求定的過於苛刻,基本等於白作要求。

有些人在尋找另一半時,好像沒有什麼要求,覺得只要對方“合得來”就行。合得來是一個純粹的情緒滿足。有些男生條件很好,符合你的一切要求,只因為他和你還沒有熟,一開始沒有開口跟你聊天或者說話,你就覺得這個人跟你合不來;然後有一些男生明明條件很差,只是因為他懂得怎麼迎合你,你就覺得他和你合得來。

僅憑感覺判斷容易掉進陷進,合得來合不來主要是看你們的未來生活。

還有一類人的標準很模糊,ta不知道什麼是好的,ta就會從對方身上找缺點,ta把這個缺點當成了自己的標準。它的心理成因是: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心理學家發現,當你看到一個人身上優點的時候,你會默認這個人身上都是優點,而當你從一個人身上發現一個缺點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人身上全是缺點。


//渣男吸塵器//

遇不到對的人,可能你是個渣男吸塵器,渣男吸塵器有幾大特徵:


a、只看重對方讓自己的情緒愉悅的地方,但越是渣男,越懂得讓女孩愉悅。


b、把對方的情緒戀愛當成真愛。比如:對方百折不撓的追求、輕而易舉的承諾、願意為你付出一切、滿嘴的甜言蜜語。

c、把浪漫當成是愛情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有些女生認為,愛情就應該是浪漫的,沒有浪漫就沒有愛情,所以她只享受浪漫,只要對方給她浪漫,她就能為浪漫付出一切。但,懂得玩浪漫也是渣男們的必修技能。


d、缺乏對浪子的基本判斷。這個經歷以及閱歷有關,有些女生接觸過的異性較少,也不太懂異性的一些做事邏輯,所以當一個男生對她好時,她判斷不出這個男生是什麼樣的。

“我為什麼總遇不到對的人?”“對的人長什麼樣?”

e、永遠喜歡積極主動的男人。女生在面對男生時有一個通病就是被動,她不太想主動的跟對方說什麼或是做什麼,她更喜歡對方主動為自己做什麼,比如:照顧、吃喝玩樂、噓寒問暖等。研究表明:70%以上積極主動的男人都是徘徊在女生之間的,他能對你積極主動,當然對別的女生也不例外。

“我為什麼總遇不到對的人?”“對的人長什麼樣?”


戀愛其實是一個實踐中不斷“判斷”的過程,總要有足夠的經驗支撐。正是在不斷的敞開自己、接觸別人的過程中,我們慢慢認清了自己,不斷的調試自己,每一次對自我缺陷的糾正,都能讓我們更接近更適合我們的人。

所謂“對的人”,不是說是會有那麼一個人,天生和我們每個方面都契合,而是首先知道自己在愛情裡,最想要的是什麼。別讓“不將就”成了封閉自己的藉口,屏蔽那些“還可以但不夠完美的人“。在感情道路上,會遇到不同的人,大都會經歷得到、懷疑、失去,當失去後,我們會發現什麼才是需要的,是那個人的皮囊?性格?錢?廚藝?給你帶來過一段前所未有的感覺?

“對的人”勢必存在對的關係。“對的關係”會陪伴、啟發、促使我們成長。在“對的關係”裡,我們會有勇氣去面對那些曾經不敢面對的問題,可以共同經歷挑戰與波折,同時還能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默契和親密感。


“我為什麼總遇不到對的人?”“對的人長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