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言大會——河北邯鄲

邯鄲是中國唯一 一個建城3100多年而不改名的城市。

從邯鄲火車站一出站,就能聽到一群人拼命的喊: 涉險涉險(涉縣),無安無安(武安),危險危險(魏縣),搭命搭命(大名),永念永念(永年),此險此險(磁縣),瘋瘋瘋瘋(峰峰礦區)……

這城市你來過嗎?

邯鄲位於河北省的最南端,管理著18個縣區單位,該市處於四省交匯處,語言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方言很複雜。西部的縣市受山西的影響,以晉語為主,其中最明顯的是涉縣。東部基本是官話,北邊受北方官話影響,東邊受膠遼官話影響,南邊受中原官話影響。而處於地區中心的邯鄲市區基本融合了晉語和官話,具有明顯的特色。

邯鄲方言分佈複雜,大體分為三片:

◆邯鄲市三區、涉縣、武安、永年、雞澤、磁縣、臨漳和成安,屬晉語邯新片磁漳小片;

◆廣平縣(縣城以東)、館陶、邱、曲周(東里町以東),臨近山東的部分縣,屬冀魯官話石濟片聊泰小片;

◆大名、魏縣、肥鄉、廣平(縣城以西)、曲周(東里町以西),屬中原官話鄭開片。

這三種方言的大致區域,恰好屬於歷史朝代上廣平府、大名府、彰德府、磁州府的行政區域劃分,從西向東由晉語向官話過渡,從南向北由中原官話向冀魯官話過渡。由於三種方言共處一域,互相碰撞,互相影響,導致了邯鄲方言特殊的複雜性。

邯鄲處在三種方言的過渡地帶,傳統的發音和民俗詞彙的不同,很容易導致了邯鄲方言在各縣的差異。

首先在音調上,東南部大名和北部館陶這些的冀魯官話、中原官話的區縣,除個別轉音上有所差別外發音基本和普通話相近。

傳統晉語區域包括磁縣、武安、涉縣,與普通話有了很大的差別。晉語最大的特點是有5個音調,保留入聲是最大的差異,入聲的發音是氣流在喉嚨部位受阻,在喉頭處形成摩擦,然後發音,短促而有力,聽起來很硬,語音、語法、詞彙和東部的大名、館陶都有差別,比如涉縣井店鎮人問話“去哪兒?”說成“去哪啊?”

民俗詞彙的不同也導致了方言的差別,邯鄲東西部跨度大,很多事物在東部和西部有完全不同的叫法。

比如油條:

油果(魏縣、大名),

麻糖(涉縣、臨漳、武安),

氣布袋(魏縣)。

比如瘦肉:

肉絲(邱縣)、

絲兒肉(臨漳)。

比如不聽話難對付:

混面頭(武安)、

“燒骨”、“燒骨面”(涉縣)、

皮皮嘚嘚(臨漳)。

正因為有了歷史上邯鄲地區的多次移民和行政劃分的多次變動,才導致了邯鄲方言在內部發音上就有了不統一的原因。加上北方農村各個地方民俗詞彙和食物的專有性,所以東部縣城的人到西部縣城很可能不會適應。但是隨著現在普通語從幼兒園開始的普及,邯鄲方言逐漸簡化,越來越像普通話靠攏。

源行者哈達

中國方言大會——河北邯鄲


中國方言大會——河北邯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