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一律不得返京?感謝首都助攻長三角騰飛

湖北人一律不得返京?感謝首都助攻長三角騰飛

3月19日13時24分,隨著一聲長鳴,G4368次列車緩緩駛離湖北荊州站,近600名荊州籍務工人員乘赴粵專列踏上返崗之路,標誌著湖北省赴省外務工人員返崗全面拉開序幕。

在現場,鄂省應書記“呼籲請求全國各地、全社會善待湖北人民”。而前一天,當地曹副省長廣晶也在新聞發佈會上“懇請兄弟省市對於湖北省中低風險市州外出務工人員給予關照和支持”。

按照官場慣例,人家老大都已經這樣直說了,“兄弟省市”多少得給了面子做做樣子吧。誰曾想,應書記話音剛落,一條關於“湖北地區人員一律不得返京”的消息就在朋友圈傳開了:不僅湖北人,連目前在湖北出差和探親的人員,也被“統一要求一律不得返京”。

湖北人一律不得返京?感謝首都助攻長三角騰飛

雖然後經核實,這並非“新聞”,而是上個月底,在武漢刑滿釋放的黃女士偷偷返京後,北京作出的規定。不過有較真的自媒體按照當地疾控中心的提示,致電北京市民服務熱線12345求證,接線員卻模稜兩可,顯然,上述規定仍在執行中。

毫無疑問,這一規定違背了國務院有關“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證明要做到全國互認,不得再設置障礙,不對人員採取隔離措施”的最新精神。

事實上,在3月19日湖北調整所轄市縣疫情風險等級,除武漢市城區仍為“高風險”外,全省其餘75個市縣均為“低風險”後,深圳、溫州等地就已相繼發文,“持湖北綠碼返程者無需隔離”“全力保障湖北籍人員復工就業”。這時候,身為首都的北京,不僅不帶頭垂範,還公然逆向而行,難怪引來網友如潮罵聲。有文章標題直接反諷:“你們不許歧視中國人,讓我們自己來”。

湖北人一律不得返京?感謝首都助攻長三角騰飛

北京市這樣做,究竟是出於什麼考慮,吃瓜群眾不得而知。坊間比較流行的一個說法,是為了確保接下來全國“二會”的安全召開。這倒也可以理解,畢竟北京是首都,正治功能才是它的首要城市功能。但作為一座20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顯然不能只算正治賬,也得考慮經濟賬。

正治講究萬無一失,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尤其是在“二會”等待召開這樣的特殊時期。但經濟就不行了,得計算成本與收益。

一刀切式地禁止湖北人返京,雖然可以隔絕病毒流入,但付出的成本太大,經濟上不划算。況且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在疫情高峰過去以後,零星地有一些新增病例出現,再正常不過,強行追求“零增長”完全沒有必要。這也是為什麼深圳、溫州等城市不這樣乾的原因。

北京的這種作為首都的矛盾處境,其實每個國家都存在,所以才有了堪培拉、巴西利亞、伊斯蘭堡、華盛頓等人造的“正治首都”。只是囿於國情,我們這裡正治賬與經濟賬的二律背反問題尤為嚴重。

作為一種權力依附型的市場體制,過去幾十年,北京一方面憑藉首都的權力優勢,源源不斷地虹吸全國資源,壯大自身經濟,其GDP從1978年時上海的40%,飆升到了2019年時的93%,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經濟雙中心之一;但另一方面,層出不窮週而復始的各種正治活動、峰會論壇,迫使北京不得不頻繁封路、停運地鐵,干擾甚至強行中斷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這讓企業和上班族叫苦不堪。

湖北人一律不得返京?感謝首都助攻長三角騰飛

這個難題怎麼破?方法無非是兩種:要麼遷都,要麼剝離北京的經濟職能。

從雄安新區的設立,到通州城市副中心的新建,再到《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8年-2035年)》在北京城市定位上刪掉了過去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表述,只強調全國正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很明顯,中樞選擇了後一種解題思路。

所以我們看到,過去這幾年,北京瘋狂趕人,向外搬遷產業,比如把包括動批在內的多個知名批發市場搬到河北。但這些市場都是毛毛雨,真正從中受益的其實不是環京地區,而是千里之外的長三角、珠三角。

湖北人一律不得返京?感謝首都助攻長三角騰飛

從上圖可以看到,除了北三縣所在的廊坊市外,北京遷出人口去往最多的城市是長三角老大上海和珠三角一哥深圳。

而在頂尖人才方面,2019年北京大學畢業生簽約就業城市排前五名的分別是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其中,華北地區雖然吸引了高達48.33%的北大畢業生,但如果減去43.55%的留京比例,就只剩下4.78%,遠低於珠三角的21.4%和長三角18.21%。

湖北人一律不得返京?感謝首都助攻長三角騰飛

這一點不難理解,相比動批這些低端產業,北京真正值錢的是金融、科創、教育等高新領域的企業與人才。由於產業鏈及人才基礎等的問題,這些企業根本不可能在河北落地,甚至天津都無法承接。當年那些響應號召前往天津濱海新區的京企,後來大多重新搬回北京便是前例。

至於說讓這些領域的人才,離開北京後去河北,你還不如直接讓他們上山下鄉去得了。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就好像從上海轉移出來的人才,去江浙他們還願意,但你讓他們去安徽,絕大多數人估計打死都不從。

京津冀不及長三角的地方在於,後者從一線上海到三線安徽中間,存在江浙一樣一個富裕發達的二線過渡帶。而華北的情況呢,有點類似於上海直接被安徽包圍著。這也是我一直不看好華北,也不認為所謂京津冀城市群有資格與長珠三角洲並稱“三大城市群”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大學生之所以集中流向北京,以及長三角、大灣區的城市,關鍵在於,只有這些地方才有符合他們所學專長和薪資預期的企業。

我們來看一下2019年北清畢業生簽約企業榜,排前三位的華為、騰訊、阿里,兩家在大灣區,一家在長三角。河北唯一上榜的居然不是企業,而是省委組織部。儘管現在大學生考公熱情高漲,但你說一個省委組織部,敞開門招,能招多少人?這些招來的人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湖北人一律不得返京?感謝首都助攻長三角騰飛

如果說,資源人才從北京流向長三角、大灣區是大勢所趨,那麼此次疫情則大大加速了孔雀東南飛的進程。由於帝都規定“湖北人一律不得返京”,這部分人勢必轉道長三角或珠三角另謀出路。鑑於湖北外出務工人數規模多達600萬,如此龐大人群流向的改變,無疑將重塑中國的區域經濟版圖。

所以我才說,要感謝首都再次助攻長三角的騰飛。

當然,長三角內部也不都是善於把握機遇的聰明城市。之前媒體曾報道,上海等地也存在勸返湖北籍勞工的情況。貌似應書記的那句“呼籲請求全國各地、全社會善待湖北人民”,就是被這座前任工作地城市的做法給逼出來的。

而江蘇各市雖然允許湖北人返程,但回來後的管理措施較嚴厲,有些小區還存在拒收湖北人的情況。

相對來說,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對返程湖北籍勞工就比較友善,只要持有湖北綠碼,基本都能自由出入,無需隔離。在復工搶人大戰方興未艾之際,這一行政管理上的細小差別,所產生的不同的口碑效應,影響並決定著未來每個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和經濟活力。

想想江蘇和浙江近幾年人口增數上的巨大差別,蘇州 “331行動” 後的蕭條景象,結局似乎已見端倪。

附:江浙滬主要城市對湖北籍人員管理規定一覽圖

上海

隔離方式:居家或集中隔離 14天;

集中隔離費用:來滬人員自掏腰包,約500元/天;

網友反饋:沒有居住條件的需集中隔離,有居住條件可自行隔離,具體視居住社區政策而定。


南京

隔離方式:集中隔離 14天;

費用方式:集中隔離費用自理 約400元/天;

網友反饋:沒有居住條件的需集中隔離,有居住條件可自行隔離,但條件苛刻。具體視居住社區政策而定,有些小區拒收湖北人。


蘇州

隔離方式: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 14天;

費用情況:集中隔離費用自理 費用約300元/天;

網友反饋:蘇州政策較為嚴苛,除非有自住小區或公司擔保。否則就在指定酒店進行隔離,費用自理。


無錫

隔離方式:強制集中隔離 14天;

費用情況:集中隔離需自費,費用約在400元/天;

網友反饋:無錫政策嚴苛,除非有自住小區或公司擔保。否則就在指定酒店進行隔離,費用自理。有小區拒收湖北人。


南通

隔離方式:強制性集中隔離 14天;

費用情況:費用自理,約300元/天,部分社區有一定補貼;

網友反饋:政策較為嚴苛,一般情況是集中隔離。


杭州

目前湖北健康碼與杭州健康碼之間已實現互認,持有湖北健康碼綠碼的員工返回杭州後不用隔離,可以直接返崗上班。(需點對點)


寧波

湖北返甬人員根據高、中、低風險來確定是否集中隔離,集中隔離費用多由當地政府承擔;

網友反饋:持綠碼的湖北低風險地區人士,可自由出入社區!當地政策較為友好。


金華

隔離方式: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14天;

費用情況:集中隔離費用需自理,約300元/天;

網友反饋:政策較為寬鬆!目前金華已充許湖北籍人士居家隔離。

(更多長三角區域城市分析文章,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三土城市筆記”或“三土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