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人大精準扶貧系列報道一:靶向精確 舉措精細 大膩科一派欣欣向榮

走進馬關縣大慄樹鄉大膩科村,一棟棟小洋樓坐落在縱橫交錯的公路兩旁,田間地頭農產業彷彿讓村莊穿上了綠色的外衣,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自脫貧攻堅以來,州人大常委會機關掛鉤幫扶大膩科村,紿終堅持上下一盤棋的扶貧工作思路,常委會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靠前指揮、全力支持扶貧項目建設,駐村工作隊全身心落實工作,通過上下聯動,一個又一個難題被攻破。為了幫助下寨村村民肖思瓊家實施危房改造,工作隊員先後8次上門走訪,但是肖思瓊從思想上始終還存在很多顧慮,她家的住房遲遲沒能實施改造。

州人大常委會機關駐大膩科村工作隊隊長 楊洪良:“今年蓋房子又衝著老人了,七說八說,她又走了,她說要去山裡了忙不得。”

馬關縣大慄樹鄉大膩科下寨村村民 肖思瓊:“老的小的都身體不好,沒有錢來說,我也說沒有錢整。”

工作隊員通過反覆溝通,積極想辦法幫助他家解決實際困難,州人大常委會主任徐昌碧也親自登門與她交心談心,在政策補助三萬元的基礎上,州人大常委會機關再補助兩萬元,肖思瓊家終於主動拆除危房,建成了安全穩固的二層小樓房。

馬關縣大慄樹鄉大膩科下寨村村民 肖思瓊:“大家都來關心,幾次來動員我,想想都幫我這麼多錢,自己也是別處想的辦法,還是建起來。”

駐村工作隊長楊洪良說,人大扶貧工作就是這樣,工作隊員在一線具體落實各項扶貧舉措,掛鉤幹部和常委會領導重點解決難點做後盾。大膩科的危房改造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部完成。

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工作隊發現鹽井村長期以來存在著用水難的問題,村民僅靠水窖蓄水,乾旱季節經常缺水。

馬關縣大慄樹鄉鹽井村村民 皮昌柱:“有時候年前冬月就幹了,有的去外灘石圍子挑,有些在附近去挑。”

為了解決鹽井村的用水難題,駐村工作隊一邊動員群眾尋找水源,一邊向州人大常委會彙報,很快就協調了20萬元資金,將8公里外三門洞村的水引到鹽井村,家家戶戶還安上了自來水管,許多村民還裝上了太陽能,村民的用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在定點幫扶大膩科村過程中,州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先後多次深入實地走訪調研,聽取群眾的心聲和願望,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調整部署扶貧工作,將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位進行重點突破,2016年至2019年協調投入扶貧資金3299.7萬元,加上州人大直接投入扶貧資金972.6萬元,先後實施了進村道路、灌溉溝渠、科技文化活動場所、老年人活動室、公共廁所等項目建設,同時為村裡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群眾人居環境發生翻天履地的變化。為了幫助村民增收致富,州人大常委會機關邀請農科專家進行種養殖業技術培訓,大力發展烤煙、朝天椒、刺梨、黃精、重樓等種植。如今的大膩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經濟收入年年遞增、群眾思想觀念大轉變,迸發出勃勃生機。

馬關縣大慄樹鄉大膩科村委會主任 羅孝鳳:“基礎設施做得比較好,水全部拉通,農戶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轉變也比較快,現在是政府號召還是自己發展產業,不需要誰來說,大家都比較積極。”

本臺記者:羅佳貴 盧朝學

製作:農錦莊 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