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陪娃寫作業多長時間,這些數字你怎麼看?

當家長提到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時,往往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作業時間上的差異,感覺美國的中小學生更多的是在“玩”的快樂中成長,而中國的中小學生則是在“學”的壓力下長大的。

最嚴“減負”令

2018年,我國首份《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顯示(2015年數學、2016年語文數據):

四年級學生數學、語文單科平均每天作業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比例分別為33.6%、40.4%,在60分鐘以上的比例分別為14.7%、21.5%,在2小時以上的比例分別為4.4%、8.7%;

八年級學生數學、語文單科平均每天作業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比例分別為50.2%、45.5%,在60分鐘以上的比例分別為19.2%、15.1%,在2小時以上的比例分別為4.6%、3.4%。

報告中也明確指出:部分學生家庭作業時間過長。

每天陪娃寫作業多長時間,這些數字你怎麼看?

2018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中小學生“減負三十條”,其中明確要求: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

“堪憂”的數據

而2015年,阿凡提發佈的《全國中小學生學習壓力調查》中顯示,由中小學生作業所導致壓力情況似乎更加堪憂。

報告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平均每天寫作業達3小時,是全球均數的2倍。26.4%的學生每天寫作業耗時2小時,44.9%耗時3小時,28.7%耗時4小時。平均每個學生每天寫作業時長為3小時,相當於法國的3倍,日本的4倍,韓國的6倍。

2019年,另一份報告則顯示(艾媒報告):在校期間,50.0%的中小學生每日作業用時在3至4個小時。38.7%的中小學生作業在3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

每天陪娃寫作業多長時間,這些數字你怎麼看?

孩子們的情況改善了嗎?

由於統計角度差異,各項報告數據有較大差異。比如,國家報告統計的單科作業,而阿凡提和艾媒報告則是全部作業時間。但所有報告都同時顯示出,中小學生作業負擔過重。

作為家長和學生,可能感受到的壓力更大。因為每天各科老師不只會留書寫作業,還會涉及閱讀、背誦、口算,甚至繪畫、手抄報、美篇等任務。

有報告顯示,有五成多數中小學生在校期間週末參與輔導班的日均時間在4小時以內,其中41.4%的中小學生週末輔導2小時內,46.0%的中小學生週末輔導2-4小時。

每天陪娃寫作業多長時間,這些數字你怎麼看?

如果再加上輔導機構的作業,不少孩子每天作業寫到九、十點鐘看來並不誇張。

不可否認,科學合理的作業安排對於中小學生“溫故知新”有極大幫助。國外一份心理學調研顯示,經過假期,學生的普遍智商水平會下降。

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處於快速成長期,如果強迫他們將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用於完成作業,就會缺少培養興趣愛好和積極思考的能力。

每天陪娃寫作業多長時間,這些數字你怎麼看?

美國的一所掃盲協會,將一所不起眼的倉庫變成了讀寫中心,他們希望在這裡能讓那些輟學的孩子獲得學習的機會。持續的評估顯示,人們在中心學習116小時後,閱讀水平和數學技能分別可以達到三年級和二年級水準。

更需要注意的是,許多人在這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一位學習者說:“這裡沒有壓力,沒有束縛,環境友好,教師優秀。”

另一位學生說:“這裡的人都很友善,願意為我花時間。他們關心他人。有時候我會感到厭倦,這時中心的教師便會抽出時間來跟我談話,正因為如此我才堅持來學習。而在其他學校,每個班的學生太多了,老師不可能這樣做。”

由被動學習、填鴨學習向主動學習、自由學習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轉變,也將是讓孩子受益終身的轉變。但這一切,既需要家長的努力,也需要老師的投入,更需要學校觀念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