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點就想拋,跌了就死扛”,是心理有問題還是投資能力不長進?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本書,名曰《金融心理學》。

這是一本研究投資者心理和股票市場價格變化之間關係的經典之作。作者巧妙地把客觀的交易方法與主觀的心理因素結合在一起,以心理學理論解釋股票市場中的投資行為,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分析與論證。

正所謂“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短期交易的收益既然與投資者的行為、心理密切相關,那麼瞭解交易時期的心理狀態,並利用這些現象提高自身對股票市場的認識亦是每一位投資者需要掌握的技能。如此說來,《金融心理學》一書更是為投資者們提供了絕佳的投資參考。

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挪威作家 拉斯·特維德,擁有工程碩士學位和國際商業學士學位,是美國期貨公會認證的金融衍生商品交易員,曾任基金經理人和投資銀行家十一年之久,後於20世紀90年代轉進電訊與軟件業,創辦、資助成立數家獲獎的高科技公司,是一位跨界營銷的代表性人物。他曾出版多本著作,涵蓋金融交易、營銷研究、市場規劃、經濟學、危機理論及電訊與軟件等題材,《逃不開的經濟週期》和《金融心理學》是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兩本。

接下來,我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解讀《金融心理學》一書中的重要內容。相信聽完本書,您至少會深入瞭解以下幾個問題:

· 股票市場上的心理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 趨勢市與平衡市時投資者的心理是怎樣的?

· 趨勢反轉時投資者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崩盤時投資者有什麼樣的心理?

· 投資者應如何調整心態適應市場?

“漲點就想拋,跌了就死扛”,是心理有問題還是投資能力不長進?


對金融市場走勢進行預測,經濟學家偏好基本分析,而市場中的散戶與大戶大多偏好使用技術分析。需要我們重視的是:股票市場波動印證的並不是某個事件的本身,而是人們對該事件的反應,是數百萬人對這些事件將如何影響他們未來的認識。換句話說,股票市場是由人組成的。

1走在前面的市場是非理性的

波雲詭譎的股市市場往往提前反映了經濟趨勢。書中提到,如果把所有的公司加在一起,整個股市就能夠準確地預測總體經濟的發展,如果不是某些市場機構能夠成功的操縱股市的話,那這個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將會非常的有用。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監管機制的不斷完善,處罰力度的不斷加強,操縱市場的行為將嚴管處理!曾經直接操縱股票的莊家都會逐漸消失。這也意味著,

未來,會有更多的散戶投資者向價值投資傾斜。

正所謂“上漲不言頂,下跌不言底”,書中指出,“突然間全社會的注意力會被某個玩意吸引過去,瘋狂地追逐它。上萬人同時被一個夢幻迷住,對此緊追不捨,直到他們的注意力被一個新的,比先前那個更有幻想的一個東西吸引過去。”

巴菲特曾言,“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短期是大家投票的結果,跟其價值沒有實際關係,長期是市場對其衡量的真實重量。書中有寫到,“市場可能對事件反應非常快,但這是主觀的感性的,並且被人們的狂想所控制,這種狂想又被變換的趨勢所左右。有時候價格與投資者的經濟情況和利率同步波動,因大眾的瘋狂和冷漠而搖擺不定,而不是由證券價值決定,每個投資者都試圖理性,但實際上卻表現出非理性的行為。”

2影響市場的非理性因素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股神巴菲特這句曾風靡全國的投資格言,完美詮釋了身處博弈性質的投資市場中大眾的心理與行為。投資者想在這種具有極大情緒化變動的行情中獲勝,關鍵是要對市場交易行為(情緒反映,即量價變化)精確認知。而學習《金融心理學》一書,會使投資者在採取行動前先認識自己並逐漸變得成熟。

股市下跌使人們緊張,股市上漲使人們興奮,如此種種都會讓投資者做出一系列非理性的舉動。學術界對“市場的非理性因素”的看法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持“有效市場理論”,覺得市場的價格已經反映了市場上所有參與者的一種心態,包括“信息有效市場理論”;另一種為“行為金融論”,認為市場中所有參與者都是一種很簡單的非理性表現,具體表現就是:當股市暴漲時,投資者一般不喜歡止損,即便已經意識到“泡沫”的顯現,依然選擇不斷地購買,而在股市暴跌時,縱使已經發現某隻股票跌出了罕見投資價值,仍持觀望態度而不買進。

書中寫到,一個不容忽略的問題是,真實價值圍繞價格波動這方面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匯率的變化,匯率波動很大程度上是自我驗證的,當價格上升時價值也相應提高。同理,我們可以將它運用在股票當中:當股價上漲時,該公司的信用改善獲得貸款和增發新股的機會也增大!公司在用戶中的形象也隨之改善,並且有可能贏得更多的客戶!

3如何正確減少非理性行為

“市場的非理性因素”的出現暗含著一種心態,即“快速獲得肯定感”:漲停時把股票賣掉意味著個人的成功,瞬時獲得炫耀的資本;而跌停時賣掉虧損的股票,則意味著自我失敗。出於內心對承認錯誤的本能抗拒,亦出現了“漲點就想拋,跌了就死扛”的外在表現。

想要克服這類貪婪與恐懼,難點在於認知不足與執行力不夠。人類發明股市的目的,是共擔融資風險、完善公司治理、實現財富共贏、成就科技創新。在明確此意向的基礎上,我們首先要承認自己是一個正常人:我容易貪婪,容易恐懼,更容易驕傲!同時在執行上,做到知行合一:平時為自己制定一些必須要執行紀律,或者在必要時選擇“多人決策方式”,減少一定的非理性行為。

4混沌支配與技術圖形自我實現

心理學解釋人們的行為,而“混沌支配”原理回答了“為什麼人們會同時採取某種行動”的問題。

股票市場是一個隨機漫步的過程,由混沌支配,很難準確預測。

這一點熟悉股市的人都有感觸:每每預測時,尋找到的利好、利空因素大都模稜兩可,是該買進還是該賣出,通常舉棋不定。

有相關數據顯示,A股市場的散戶投資者多數為純技術派投資者,他們每天都觀察K線圖的形態,但同時也會發覺,學了那麼多技術分析理論,依然做不好股票投資。這一點,恰好體現了“技術圖形自我實現”原理:當所有人都在用某個技術指標的時候,該技術指標也就失效了。例如:看均線圖,當還沒有顯示出金叉時,人們預言要在信號出現前做出反應,但當發現金叉出現的時候,人們的行動在這一刻已經延遲了,這一動作稱之為“技術圖形自我實現”或“自我毀滅”。

“江湖上,掙錢不易虧錢快”,願每位投資者都能在正確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做出正確的交易策略,成為真正合格的理性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