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急救》:做情緒的主人,方能贏得人生

閨蜜喜歡一個比自己小4歲的男生,閨蜜長得一般,個頭不高,平時這個男生相處起來蠻愉快的,當她鼓起勇氣去表白的時,對方決絕了,她不明白相處過程挺默契的,為什麼會被拒絕,她傷心了很久。我從沒見過她為一個男生會如此的悶悶不樂,當一個人因喜歡你而受了傷,你會怎麼辦呢?

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小傷,比如手指割破了,膝蓋磕破了,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去拿創口貼,愛情也是如此。


《情緒急救》:做情緒的主人,方能贏得人生

一、為什麼我們在被拒絕後會變得很憂傷?

1、自尊心受挫。

我們都知道在外面給自己男人留點面子,其實就是給他留出自尊心。

我們看過電視劇《都挺好》,蘇大強委委屈屈的過了大半輩,直到趙美蘭去世才開始挺直腰板的活著,天天追著孩子們作妖,這是生活反現象,因為趙美蘭罵他一輩子窩囊廢,在孩子面前一點自尊都沒有,在家沒有話語權,就連女兒被罵,他也說不上話,女兒像他發出求救的信號,他反而躲著去廁所。家裡一有矛盾他就習慣性的躲在廁所裡,逃避問題,當她去世了,也沒有人罵他了,心理的委屈總要釋放出去。為社麼總是跟孩子們鬧,也是想把自己的自尊心尋求回來。

夫妻本來就是一體,當你不給對方留面子的同時自己的面子也沒有了,人家笑話他,同樣也是在笑話你。

2、找不到的自己的歸屬感,

歸屬感其實就是內心安定平和,當我們被戀人拋棄或者被朋友嫌棄,就會感覺不到自己被需要,就會造成這種歸屬感喪失。

我們在遇到被分手的時候,就會激發起心中的憤怒,造成內心的不安定,打亂心中的平靜,從而會胡思亂想,感覺到的被拋棄,不被需要。


《情緒急救》:做情緒的主人,方能贏得人生

3、被拒絕後會引發的憤怒與攻擊

同事小麗跟男朋友分手後,男朋友很憤怒,做出這這樣的行為,每天跟蹤小麗,甚至每天蹲在小麗家門口,有時候半夜過去敲門,小麗每天嚇得要死,從沒想到它會如此偏激。落荒而逃的搬了家。

《情緒急救》:做情緒的主人,方能贏得人生

憂傷是情緒上的一種痛苦,是你的心情一直處於低迷狀態,開心不起來,想不明白,說白點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無法發洩心中的憤怒,一直久別在自己的心裡,這樣很容易換上抑鬱症。

比如:李娜跟老公過了兩年的二人世界,在婆婆的催促下不得不要個寶寶,憧憬著一家三口的未來是美好的,但當寶寶出生後,生活變得一團遭,李娜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差,婆婆只是催著讓要孩子,但是並沒有幫忙給帶孩子的打算,在每天孩子哭鬧的和睡不好覺的娜娜,開始鬱悶,很生氣,最終換上了抑鬱。

情緒上的痛苦往往身邊和最在乎的人帶來的傷害,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是很嚴重的,我們要多關注一些親人的情緒,不要讓事情發生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那後悔也是無力挽回。


《情緒急救》:做情緒的主人,方能贏得人生

二、那我們遇得到情緒上的傷害我們該怎麼辦呢?

(一)、我們要恢復自我價值

當我們被拒絕後,看不到自己的優點有哪些,為了讓受傷的程度減少,我們可以回憶起曾經別人認同我們的或者說讓人滿意的地方有哪些。

例如:同事在工作上出現了失誤,你可以去幫助她,幫他找到出現錯誤的地方在什麼地方,指點她如何更改,怎麼做才是對的,或者打印機壞了,別人不會修的時候,恰恰你會,你把他修好,是不是展現出你的價值。

(二)、不要自我批判的爭論,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對於我們被拒絕後產生的消極的想法,都是來源於我們的胡思亂想。

例如:閨蜜表白失敗了,她一開始不會覺得是沒有緣分,而是她認為是不是自己長得不漂亮,學歷不高,對方才沒有看上她,她換個角度來想,他心裡有喜歡的人了,心裡是不是就好受多了。


《情緒急救》:做情緒的主人,方能贏得人生

(三)、去找回曾經的社交圈,利用起身邊的資源

女孩結婚有了孩子後,朋友聚會大大的減少,不是沒有時間,只是被道德綁架。

蘇晴沒有結婚前,三頭兩頭的往外跑,今天這個朋友聚會,明天那個閨蜜聚餐,一週下來幾乎不怎麼在家吃飯,朋友見面幾乎都解決了,但是自從結婚生孩子後,每天要照顧孩子,照顧老人,幾乎沒有時間出門,婚姻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過日子,不像單身的日子,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那麼自由自在。還有一種就是,你總是不顧家,也會被鄰居說三道四,不守婦道等,老一輩人還是不能接受的。

當我們不被束縛的時候,就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偶爾跟朋友聚聚會,可以跟朋友吐槽吐槽心中的不悅,遇到問題,可以討論下,朋友多給出的建議也很多,不論是否結婚還是不結婚,都要有靠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善於去交朋友。


《情緒急救》:做情緒的主人,方能贏得人生

(四)、學會自我脫敏,敢於面對現實

自我脫敏是我們在被拒絕後,對這件事產生恐懼,我們害怕這樣的恐懼但是我們敢於直射內心恐懼叫自我脫敏。

簡單來說:像張超跟戀人分手後,傷心欲絕,不敢出入曾經有回憶的任何地方,也不想去接觸新的人,新的事物,這就是不敢直射自己的內心的痛,當然,誰在失戀的時候都會有一段這樣的過程,當你敢於去接受的時候,那就是自我脫敏,越害怕什麼就越面對什麼。

情緒是生理上自然反應,是不可完全去除的,我們應該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約束它,疏導它。做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做情緒的奴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