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戰“貧”我們必勝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

作為屢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表揚的社會扶貧品牌,“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下一步如何決勝2020年最後一戰?近日,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了部分政協委員。委員們紛紛表示,一定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鞏固拓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成果,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戰。脫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但因病、因災產生的相對貧困還會繼續存在,中國民營企業家投身社會扶貧事業任重道遠。


全國政協常委、四川省工商聯主席陳放:向涼山脫貧攻堅發起總攻

2015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打贏脫貧攻堅戰在7個省份召開了7個專題會議,其中在西南地區召開了兩次,西南地區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牽掛的地方。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省工商聯主席陳放對本報記者表示,四川省工商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系統指示精神,按照“搭平臺、建機制、強服務、提質效”工作思路引領四川民營企業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截至2019年底,全省7.6萬家民營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7482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7574個貧困村,結對產業投入93.2億元,帶動和惠及109萬貧困人口,組織消費扶貧行動,交易額達72.4752億元。

“我們今年把涼山作為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陳放說。

據介紹,四川省工商聯已連續3年3次組織千名省內外民營企業家和商(協)會赴涼山彝族自治州開展精準扶貧。堅持共建共享發展,突出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例如,鐵騎力士集團在喜徳縣投資25億元打造220萬頭生豬養殖園,增強貧困村、貧困戶自我“造血”能力;好醫生藥業集團在越西縣、美姑縣興辦企業,為彝區群眾提供2000餘個就業崗位,帶動10000戶農戶增收;國盛基業集團在美姑縣實施產業幫扶項目,解決貧困地區1100多人就業。

陳放告訴記者,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近期,四川省工商聯將在涼山州組織召開全省“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提質增效推進會,再動員、再組織一批民營企業深入美姑、金陽等深度貧困縣重點攻堅。堅持“兩手抓”“兩統籌”,積極應對疫情發展,推動簽約項目落地落實;採取政企村合作模式,聚焦涼山州7個深度貧困縣、300個貧困村,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採取村委、企業設點,政府設站方式,完善消費扶貧平臺,推動消費扶貧向縱深發展;完善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推動浙江、廣東對口幫扶四川省貧困地區發展;召開總結大會,大力表彰一批貢獻突出的民營企業、商(協)會。

針對當前脫貧攻堅面臨的現實困難和挑戰,陳放表示,要著眼鞏固拓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成果,建立常態化長效工作機制;要組織相關部門對標上位政策,制定本部門、本領域、本地區配套措施,加大項目、財政、稅收、金融等支持力度,補齊盲點、打通堵點,形成上下貫通的政策體系;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推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地落實落細,持續優化深度貧困地區營商環境,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堅定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決心,不斷提高脫貧攻堅質效。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工商聯主席李漢宇:縱深推進貴州產業扶貧

貴州省是2015年全國啟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後最先響應的省份。截至目前,貴州“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已動員5595家民營企業,幫扶6355個村,幫扶貧困人口總數達139.42萬人,投入資金達到217.55億元。得到這樣一份成績單,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李漢宇對本報記者說,這既是成績,更是鞭策。

李漢宇說,2020年只剩下不到10個月時間,貴州作為全國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大的省之一,站在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歷史關口。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高質量脫貧的難度增加,“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好,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站在歷史的關口,如何與時間賽跑?李漢宇說:“我們要以時不我待的精氣神,拿出‘十八般武藝’,採取更加有效的策略,與時間賽跑。”

他進一步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引導參與產業扶貧的民營企業積極作為,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把產業扶貧這項長遠工程穩紮穩打推向深入,確保群眾穩定就業、增收致富;充分發揮省外貴州商會和省內異地商會、民營企業的作用開展就業扶貧,幫助打通勞動力輸出渠道,讓有勞動能力的農民工通過外出務工實現脫貧。把貴州大山裡的寶貝,通過全國53家“黔貨出山消費扶貧”推廣中心,源源不斷地送到千家萬戶,幫助貧困群眾快脫貧,能致富。


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工商聯主席磨長英:迎難而上精準耕好扶貧“責任田”

“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給我們留的幹活時間不多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發出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總攻動員令,我們還要加把勁。”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政協副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聯主席磨長英對本報記者說。

磨長英說,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人們的工作節奏,對於脫貧攻堅年來說,還意味著加碼的壓力。“我們都要倒排工期,倒計時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之後,自治區工商聯第一時間組織企業家和各市工商聯主席、書記召開視頻學習會,認真學習和領會學習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會議達成了幾個方面的共識:第一,各市縣工商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調整方式方法,耕好扶貧責任田,要更加精準地研究和落實貧困戶“一幫一”解決方案,確保按時保質完成任務。第二,按既定計劃,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自治區掛牌督戰的8個未脫貧摘帽縣和7個貧困人口在5000人以上重點縣的幫扶活動。第三,推動落實政府出臺的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政策,用好兩廣扶貧協作資源,引導更多的民企參與產業扶貧。第四,疫情尚未結束,要結合抗疫的需求,引導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民營酒店、食堂參與到消費扶貧中,加大對貧困地區農產品的採購量,助力更多貧困地區發展農業產業和推動貧困戶形成內生動力。

組織民企產業扶貧,是黨交給工商聯的重要使命之一。磨長英說,民企產業扶貧不僅可以帶動貧困戶脫貧,也為脫貧之後不返貧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時還可以為企業參與鄉村振興以及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工商聯要交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聯是最早參與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的踐行者。據統計,截至2020年3月13日,廣西共有9540家民營企業參與幫扶8140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村4713個,有貧困戶的非貧困村3427個),實施幫扶項目23000多項,項目幫扶的總投資超36億元,民營業參與數量以及幫扶人數居全國第二位。

最後,磨長英還表示,扶貧工作還要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及時反映民企扶貧遇到的政策不落地和不可操作的問題,主動推動各方解決問題;引導民企履行好社會責任,進一步提振他們到農村廣闊天地發展的信心。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商聯主席何曉勇:不辱使命做好脫貧硬仗答卷

當前,寧夏仍有國家級貧困縣西吉縣未脫貧摘帽、1.88萬深度貧困人口未脫貧出列,各項工作難度更大、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工商聯作為服務引導民營經濟人士的橋樑紐帶,更應緊緊圍繞服務“兩個健康”,教育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擰成一股繩,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凝心聚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今年,我們要在三個方面用功著力:一是深入做好就業扶貧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教育引導民營企業穩崗拓崗,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在企業復工復產、重大項目開工、物流體系建設等方面優先組織使用貧困地區勞動力。二是持續推進產業扶貧工作。繼續推進已經與貧困村結對幫扶的36家民營企業、商(協)會開展2019至2020年寧夏統一戰線“助力脫貧攻堅”暨“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促進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助力精準扶貧。協調解決扶貧車間復工復產遇到困難問題,科學有序推動貧困人口早日返崗就業,同時切實抓好駐村幫扶工作,降低疫情影響。三是有效推動消費扶貧工作。因地制宜、多措並舉開展消費扶貧,推動建立扶貧產品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的長效機制。鼓勵引導各類企業、商(協)會推動扶貧產品進市場、進商超、進學校、進社區、進食堂等,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促進扶貧產品銷售。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工商聯副主席李青:實施民企示範村項目探索脫貧長效機制

2020年,青海“百企幫百村、百企聯百戶”精準扶貧行動(以下簡稱“雙百”行動)將繼續鞏固已有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互融共進,探索構建民營企業等社會力量脫貧的長效機制。

我們將重點實施“民營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示範村”項目。選擇10個幫扶效果好、產業基礎好、內生動力強的鄉村為試點,探索“電商+”“旅遊+”“新能源+”“金融+”等模式,引導民營企業合作參股農業合作社和農村集體經濟、培育壯大農牧業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聚集,完善農業農村供應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典型示範引領更多的民營企業投身到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中來,與全省各族人民攜手奔小康。

以光彩事業助推“雙百”行動見實效。青海將在今年籌備舉辦“光彩事業三江源行”活動,通過光彩事業發展“產業化、平臺化、品牌化”促進脫貧攻堅落地落細;發揮光彩事業作用優勢,凝聚民營企業力量,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工商聯主席梁偉:打破舊框框為貧困地區留住人才

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市工商聯繫統截至目前直接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的商(協)會和民營企業共3000餘家,實施項目1200餘個,受幫扶村1046個,受幫扶貧困總人數近10萬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倡導廣大會員企業積極參與貧困地區的幫扶工作,重點在文化旅遊、農產品加工、農超對接等方面持續著力,不斷夯實產業扶貧的根基。

完成脫貧之後仍需要提質增效。防止返貧的關鍵要素,一是靠產業,二是靠人才,所以謀產業、抓產業必須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吸引和留人才是貧困地區能夠長期興旺的關鍵之關鍵。必須打破舊的政策框架,重塑貧困地區人才薪酬體系、福利待遇體系、事業發展體系,真正使待遇留人、事業留人來穩固脫貧長效。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加強新農民技能培養鞏固脫貧成效

“要扶貧,更要扶智;要輸血,更要造血”的初心一直伴隨著新希望集團發展。從1994年發起“光彩事業”至今,新希望在14個省份建設了超過50家“光彩”工廠。進入脫貧攻堅新時期,新希望又積極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發起了“精準扶貧1+1”行動。目前集團在全國已建成、運營80餘個種養殖扶貧項目。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年,我認為,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推進,絕對貧困會被大幅度消除,但因病、因災產生的相對貧困還會繼續存在。扶貧、減貧必將是中國民營企業家一項長期的社會責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認為,加強新農民的培養、新技術的應用,是鞏固脫貧成效的有效手段。我牽頭髮起的“10萬綠領新農民培訓”,就在落地扶貧產業項目的基礎上,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兩年來已在25個省開辦了千餘場課程,培訓4萬餘人。截至2019年底,我們的新網銀行在88個貧困縣各項貸款餘額13.53億元,已覆蓋16.87萬人。他們正在運用新的金融科技手段,為偏遠地區的貧困人口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我由衷地希望各界繼續攜手,繃緊弦、加把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積極推動扶貧項目向更高質量轉變,從而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帶動和幫助更多人過上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