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熔斷”暴露出四大矛盾

自1988年設立熔斷機制以來,美國股市至今共發生5次熔斷,其中4次接連發生在今年3月份。這一罕見現象恰恰都出現在總統特朗普任內,因而被稱為“特朗普熔斷”。但一度被特朗普政府視為任內亮點的美國股市,如今面對肆虐疫情而“跌跌不休”,看似偶然實為必然,暴露出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四大矛盾。

一是疫情恐慌與市場信心的矛盾

美股前所未有的四次熔斷都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疫情因此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觸發因素。股市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市場信心晴雨表”,受預期影響很大,市場避險本能之下股市下跌並不意外,民眾擔憂恐慌情緒也必然會反映到股市上。道瓊斯指數在盤中更是多次低於本屆政府上任之初的水平,美國媒體認為“這些年來政府經常吹噓的道指全部漲幅幾乎被抹殺殆盡”。美國疫情控制不到位的話,市場還是會不穩定並且將繼續下行。因此,美國要想“救市”,首先必須控制住疫情。

二是政府應對與市場反應的矛盾

疫情本身並非美股熔斷、經濟衰退的根源,美國政府應對不力才是禍根所在。美國政府反應遲緩、處置不力導致疫情在境內快速蔓延並引發投資者恐慌、普通民眾悲觀,這是當前國際輿論包括美國輿論的一致共識。美股今年首次熔斷後,美國政府不負責、不擔當的態度和形象令市場繼續下挫,各種言行不一加劇市場憂慮,三次道指熔斷隨之而來,世界輿論更是不買賬。美股大幅下跌之時,美國總統特朗普指責美聯儲“行動遲緩”“降息太少”,前後發表多篇推特文章一再要求美聯儲降息,試圖將責任推卸給美聯儲。但事實卻是,美聯儲3日緊急降息50個基點後市場依然下跌,反映出人們擔心疫情正在加劇美國及全球經濟的衰退風險。美國《華爾街日報》直言,美聯儲通常只在經濟前景急劇惡化時才會這麼做。最近由於油價大跌,金融市場的確進入2008年以來最動盪的時期。總體看,股市接連熔斷背後凸顯的是市場對美國政府的不信任。而美國政府非但沒有及時反省、加緊補救,反而想著法子各種“花式甩鍋”。

三是經濟週期與市場逐利的矛盾

美國正處於有記錄以來最長的經濟復甦週期,全球債務堆積、信貸質量下降,數十年的低利率將資產價格推至不可持續的水平。高度依賴服務業的經濟結構更是令美國在面對疫情衝擊時不堪一擊,在分析“為何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威脅比對中國嚴重”時,美國《紐約時報》指出美國經濟驅動的主要動能為消費,疫情正好使美國失去消費動能,因而造成經濟的崩潰。在國外專家看來,美國整體經濟結構調整不到位、國內經濟週期到頭、政府追逐短期資本市場利益等等,一系列因素疊加都在發揮作用,疫情只不過給了美國股市一個“下坡”的理由,重小利而無大局令美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由美股崩盤引發的美國系統性流動危機、美國經濟“深度衰退”乃至衝擊世界經濟,才是需要關注的更深層問題。美股熔斷是多重因素對美國經濟造成複合衝擊的結果,疫情只是令美國市場中本就根深蒂固的問題浮出水面。

四是全球波動與市場泡沫的矛盾

此輪密集熔斷既是美國股市泡沫積累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意味美國股市泡沫被戳破,多家投資機構分析認為美股過去幾年的持續上漲從長期來看本就不可持續。海外疫情擴散,疊加原油大跌打擊投資者風險偏好、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行情暴跌,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貿易和金融的衝擊日益顯現。可見,這背後並不單單只是美股的問題,實際上也是“全球金融市場資產大洗牌”和“疫情經濟危機大考驗”,是全世界都必須面臨的難題。未來無論是油價還是資本市場,關鍵在於各國對於疫情的防控程度。韓國《朝鮮日報》社論文章指出,為了不讓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在未來數月崩潰,各國都必須全力以赴。當下,要大大降低大流行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各國就要採取國際協調的應對政策,避免出現一連串災難性連鎖反應甚至全球性經濟衰退。特別是疫情經濟影響日益外顯之時,鍋甩給誰都於事無補,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應有的責任擔當。

“特朗普熔斷”暴露出四大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