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對外能源依賴,油氣勘探突破“死亡線”

1月19日,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石油塔里木油氣田公司攻克地下超深層勘探難題,亞洲陸上最深油井——輪探1井獲得工業油氣流,日產原油133.46立方米、天然氣4.87萬立方米。

輪探1井位於新疆庫車市境內,完鑽井深8882米,是目前亞洲陸上第一深油井。目前我國陸上39%的剩餘石油和57%的剩餘天然氣分佈在深層。塔里木盆地油氣藏埋深普遍在6000至10000米,塔里木盆地超深層油氣資源量佔我國陸上超深層油氣資源總量的60%以上。

報道指出,“輪探1井獲得工業油氣流”,表明該油井已經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工業油、氣流標準的專業化解釋比較複雜,簡單來說,是指現階段具有實際開發價值、能夠收回成本的(油、氣)單井每日最低油、氣產量標準,是一個油氣井是否有開採價值的重要經濟指標。

塔里木油田是我國陸上重要油田之一,也是西氣東輸主氣源地之一,目前承擔著向我國華東、華北地區120多個大中型城市約4億人口、3000餘家企業的供氣任務。2019年,在國內產量排名前十的油田中,塔里木油田是陸上第三大油田。

摆脱对外能源依赖,油气勘探突破“死亡线”

2019年國內油氣田產量排名 製圖:科工力量

拓展油氣資源 攻克超深層油氣藏探勘難題

國際上通常將埋深超過4500米定位為深層,而拓展深層油氣資源,對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中淺層越來越難以發現大型的油氣藏,世界油氣勘探有向深層、超深層進軍的趨勢。但是,超深層的地質條件更加惡劣,在鑽井和採油方面需要克服很多技術難題。

相關數據顯示,世界範圍內已發現深度超過8000米的油氣藏較少。全球深度超過9000米的井有9口,最深為俄羅斯1994年完成的科拉3井,井深12869米。

摆脱对外能源依赖,油气勘探突破“死亡线”

科拉3井

在傳統的地質理論認識上,8000米超深層探勘是一條“死亡線”,此次塔里木油氣田打開了一個勘探新領域,證實了8000米超深層具備形成大油氣田的石油地質條件。

塔里木油田公司總經理楊學文介紹,塔里木盆地8000米超深層寒武系鹽下勘探範圍廣、潛力大,在中國石油礦權區內有利探勘面積2.3萬平方公里,估算資源規模為石油3.1億噸、天然氣3.3萬億立方米,油氣當量約30億噸。

塔里木油田深層油氣勘探 成果顯著

去年10月,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博孜9井試井成功,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日產天然氣41.82萬立方米、凝析油115.15立方米,成為塔里木油田一年內在天山南部發現的又一個千億方級大氣田。

此前,2018年12月12日,位於新疆庫車坳陷秋裡塔格構造帶中段的中秋1井試井成功,獲高產工業氣流。

博孜99井是塔里木盆地庫車坳陷克拉蘇構造帶的一口預探井,2017年10月開鑽,今年3月完鑽,是一口深度達7880米的超深井。

我國深層凝析油氣探明儲量80%以上集中在塔里木盆地。目前,塔里木油田成功開發了牙哈、迪那2、塔中1號等14個超深、超高壓複雜凝析氣田,形成了年產凝析油超200萬噸、天然氣100億立方米產能。

擺脫原油產量下滑困境 保障能源安全

近年來,國家為保障能源安全,在塔里木盆地等多個地區加大油氣藏勘探開發力度,擺脫原油產量下滑困境,減少石油和原油對外依存度。

1月13日,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的《2019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原油產量扭轉連續三年下降勢頭,達1.91億噸,同比增幅為1.1%。

摆脱对外能源依赖,油气勘探突破“死亡线”

自2016年國內原油產量跌破2億噸以來,中國原油產量已經連續三年呈現下降趨勢。2016年和2017年,國內原油產量分別為1.99億噸和1.91億噸,分別同比下降7.4%和4.1%。

2018年,中國原油產量1.9億噸,同比下降1.3%,原油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70%,升至70.9%。2019年中國油氣消費量持續上升,石油和原油對外依存度均在70%以上。

中國油氣產量在2019年實現較好增長,與“三桶油”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密切相關。

2018年下半年,我國針對國內原油產量下滑作出相關部署,要求石油企業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確保油氣高質量供給。國家能源局制定了針對油氣行業“增儲上產”的“七年行動計劃”,並組織召開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的工作推進會。

摆脱对外能源依赖,油气勘探突破“死亡线”

近年來,“三桶油”勘探開發資本支出增長

2019年3月,時任中國石油董事長王宜林表示,根據已編制完成的《2019-2025年國內探勘與生產加快發展規劃方案》,中國石油將進一步加大風險勘探投資,2019-2025年每年安排50億元,是2017年投資額的5倍。

根據《2019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預測,未來隨著“三桶油”關於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的“七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油氣產量將繼續回升。預計2020年,國內油、氣產量有望分別達到1.94億噸和1900億立方米。2020年,中國石油需求、石油及原油對外依存度增長勢頭可能放緩。

鼓勵競爭獲取投資 外企開始涉足國內上游勘探業務

2019年外資企業繼續在華拓展石油業務。2019年1月,殼牌中國正式宣佈,旗下殼牌(浙江)石油貿易有限公司獲得中國商務部授予的成品油批發經營資質。

摆脱对外能源依赖,油气勘探突破“死亡线”

圖自《thecircular》官網

2019年9月5日,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與浙江自貿區簽訂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旨在進一步推進沙特阿美計劃收購浙江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9%的股份。

業內專家指出,中國上游勘探開發主要面臨著產能難建問題,一方面由於資本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在於地質條件的複雜,勘探開採面臨技術與環境雙重困難。上游參與者增加,在促進競爭的同時,也會為上游石油天然氣勘探帶來新的技術、新的理念、新的資金。

對於此前長期由“三桶油”和延長石油壟斷的上游勘探開發領域,在2019年迎來政策突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2019年6月30日發佈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版)》中,取消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限於合資、合作的限制。這是中國首次對外資全面開放油氣上游領域。

縱觀美國頁岩氣革命成功,這與華爾街不計成本的投資密切相關。將外資引入上游勘探業務促進競爭,有助於解決技術與投資不足的難題。至於有人擔心油氣資源會被外資掌握的問題,實際上,外資通過管道、銷售商銷售,只能賺取開採的利潤,能源還是供應給國內,這反而增加了能源供應。而且,以大型國有油氣公司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勘查開採體系,也是國家鼓勵的改革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