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線上融合 多地發放消費券給經濟“添柴”

擴大消費成為近期促進經濟恢復的熱門話題,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10省市宣佈將通過發放消費券拉動消費,給經濟“添柴”。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疫情後,餐飲、住宿、健康醫療、休閒娛樂、出行等領域存在消費回補的可能性。促進消費回補還需著力破除一些障礙性因素,順應服務消費發展趨勢,營造便利、放心的服務消費環境,加強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線上線下融合是促消費和擴投資相結合領域的顯著特徵。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3月以來,已累計有逾10省市表示要推出消費券計劃,規模從幾百萬到上十億元不等,主要集中於餐飲、文化和旅遊等惠民消費領域。多數地方採用政府指導,市場主體落地執行的模式。

美團點評副總裁兼美團研究院院長來有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為服務消費增長奠定了基礎。同時,我國居民對未來經濟發展與消費增長的信心度較高。從具體領域來看,餐飲、住宿、健康醫療、休閒娛樂、出行等領域都存在消費回補的可能性。

來有為同時強調,促進消費回補,還需著力破除一些障礙性因素。

從復工率來看,生活服務商戶線下復工進度仍低於平均水平。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16日全國生活服務企業復工率超過60%。記者走訪了北京兩處疫前人流量較為集中的商場。海淀區清河五彩城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本週起商場恢復正常營業時間,部分餐飲堂食開放。而位於鳥巢附近的天虹商場仍是部分商戶營業,營業時間也未恢復正常。

客流量不足是目前在營業商戶遇到最突出的問題。重慶西部奧特萊斯購物廣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商場客流工作日恢復了四五成,週六日恢復了六七成。另外在人流量集中的重慶江北商圈,客流量恢復了僅約四成。

來有為指出,回補消費,需要保障居民收入,鞏固和擴大消費意願,同時推廣拓寬居民消費時段,創造新的“小長假”等措施也有必要。此外,目前仍存在由於服務空間的有限性,生活服務業商戶難以同時接納更多消費者,導致無法消費的情況。這需要有效匹配需求和供給的時間、空間,最大化利用生活服務業商戶的服務供給能力。

國務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龍海波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預計在守住外部輸入性風險的前提下,4月初國內消費市場有望迴歸正常。

隨著全國各地復工復產“加碼”提速,目前補償性消費推動的市場回暖更多在線上電商領域得以體現。多個平臺數據顯示,電商行業迎來了一輪消費小高峰。

記者也注意到,不少地方的發放消費券計劃中都有電商平臺的身影。美團成功對接了銀川、南京、瀋陽三地區級政府,發放消費券促消費。騰訊3月22日也宣佈推出消費券,並稱已在青島城陽區率先上線。支付寶攜手合肥市廬陽區向市民發放消費券。

來有為表示,通過普惠的發放電子消費券,能夠起到帶動消費的作用。同時電商平臺有大數據和精準連接供需雙方的服務優勢,通過在平臺上發放電子消費券、促銷券、優惠券等活動拉動服務消費,能夠更好實現促進消費政策的精準觸達,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

數字技術對傳統行業的賦能、基於精準需求產生的商業模式創新、依託數據流量產生的新消費業態,為傳統行業變革帶來新機遇。

龍海波認為,線上線下融合是促消費和擴投資相結合領域的顯著特徵。消費服務業領域線上線下融合將加快推動電子商務、在線教育、醫療健康、數字娛樂等朝陽業態發展。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