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若水:社區治理中社會工作的維與位

2月23日,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中特別指出,“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願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

今天,蘭州大學教授焦若水結合疫情防控來談談社會工作在社區治理中的維與位。


近來,社會工作和社區治理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工作既是一門專業學科,又是一門專業職業,討論社會工作的專業性既要推進學界關注的科學性,更要回應實務界關心的有效性。更需警惕的是,社區治理和社會工作都是一個滴水穿石的長期改變過程,運動式的重視如果沒有持續的保障,疫情期間暴露的結構性問題則不能得到有效回應。

01升維,提高社區治理的複合反應能力

社區在疫情防控中扮演了第一道防線的重要作用,但在理性層面不應渲染社區工作人員的苦力苦情,更不應將社工衝在一線作為典型宣揚。恰恰需要逆向反思的是,如果絕大部分社區居民有很強的社區參與度,社區的工作就不會有那麼沉重的負擔;如果政府相關部門和轄區單位溝通渠道通暢,社區就不會在繁重的工作之外還要扮演“表哥”。今年疫情期間,甘肅省蘭州市“三社聯動”試點社區的社工在社區志願者組織、社區信息發佈、物資籌措等方面作用發揮顯著,大大降低了社區的工作壓力,有無社會工作理念方法參與成為社區工作有效與否的試金石。

下一階段,不應再單純強調社工的服務角色,而是要發揮社工在社區治理統籌中的助攻角色,協助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推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社會組織孵化、社區資源鏈接、社區協同網絡搭建等,協助社區完成治理體系的建設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工作,這才能在更高層面體現社工“授人以漁”和“助人自助”的建設性作用,才能使社區治理的中樞形成領導、統籌、協調、激發、連接、整合的功能。

02同維,增強社區社工的分層處理能力

正是因為社區由管理到治理的轉變,才給社工進入社區提供了機會。在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中,社會工作者只是一個行動者,如何在社區治理中既能體現社工的專業唱法,又能在社區治理大合唱中共鳴,需要社工增強社區中的主體性和敏感性,做以往社區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在社區中,社會工作者是具有專業理念方法的工作者,社工需要貼近居民和社區需求開展服務,但更需要體現“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原則,讓社工成為推進社區治理創新的催化劑,才能真正體現專業價值。疫情期間,蘭州市的社工以“解憂接線員”的方式,發揮個案服務和情緒疏導的作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小組服務工作,化解社區疫情防控的硬骨頭和疑難問題。

下一階段,應該聚焦疫情大考中社區治理的短板、弱項,擺脫社會工作活動化、展演化的困境,在社區治理的整體中定位社會工作,通過對社區事務分類分層,讓社會工作在社區治理的複雜性、專業性的民生和社會治理問題上發揮作用。

03降維,培力社區主體的協商合作能力

社工在疫情期間的作用發揮,還需要放在我國整體治理體系中來認知,客觀冷靜地看,社區治理面臨的挑戰非常突出,社會工作在社區中的應急工作能力還有很大不足,社區社會工作圍繞少數居民開展服務的瓶頸沒有有效突破,人為拔高和誇大社會工作的作用有害無益。特別是社區居民參與率不足的問題,需要從降維角度來推動社會工作從教科書式操作轉變到社區日常生活。降維不是降低社會工作的專業性,是隱藏服務對象不需要的專業術語和方法,用服務對象能聽懂的話語,從服務對象看問題的角度出發,在服務對象的理解力以內,向服務對象解釋所遇到的問題、感受和助人方案。這一策略以醫生為例可以更為清晰地展現出來,醫生在診室中面對病人,一定不會長篇大論的教科書式對話。疫情期間社工向居民傳播的信息,不應是幾十頁洋洋灑灑充滿專業術語的服務方案,而應是簡明、實用、精準的指引。

下一階段,社工應貼近社區居民,把社區在日常工作中積累的好方法、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實踐智慧作為社區治理的本土資源努力開發,增強與社區原有工作系統的聯通聯動,才能激發社區的活力,才能把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的治理精神真正體現出來。長遠來看,這也是中國社會工作發展的源泉和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