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可為什麼農業卻萎靡不振?

這些年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可為什麼農業卻萎靡不振?

人的嘴,除了吃飯,就是說話。

昨夜我又抽空擼了一把數據,卻感覺未來嘴巴的功能可能只剩下了說話。

幾年前我就知道,中國每年的糧食進口在1 億噸,其中大豆佔據絕對比例。可誰想,2017年,中國糧食進口 1.3 億噸,其中大豆達到 9500 噸左右。

1.3 億噸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我國糧食年產量的17% !

這不是年年叫“糧食安全”嗎?每年第一號文件,從來都是農業、農民、農村。可為什麼我們的農業卻越來越萎靡不振?

要知道,為了糧食安全,我們設定了18億畝農耕紅線。

這紅線是什麼?這紅線就是城市土地財政的一大制度支撐啊。有了這個紅線,城市就可以將住宅土地人為扭曲成稀缺資源。

問題是,一邊是城市房價確實飛漲;可另一邊,農業不僅沒有守住“安全”的紅線,反而是愈演愈烈的進口農產品進口。

也就是說,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每個城市裡的人都付出了鉅額的代價,可最終,我們 “所得非所願,所願非所得”。

而這個還是發生在中國入世以來經濟突飛猛進的當下。這種弔詭,更是讓人完全看不懂。

稍微瞭解一點農業的人,都明白,中國不是不能生產大豆,而是我們的大豆產能其實非常低效。

因此,農民為了活下去,寧願去種植產量比較高的農作物,而放棄種植大豆這樣的產品。

而另一方面,中國人在過去10多年的收入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對蛋白質的消耗越來越高,對肉類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

所以,大豆衍生品豆粕,作為飼料加工業所必需的,其需求量就不斷攀升。

既然中國自己的產量非常低,而國外的產量又高、價格又便宜,因此,直接催生了中國大豆進口的高歌猛進。

這些年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可為什麼農業卻萎靡不振?

這個從正常的商業行為來說,並沒有任何問題。

可如果往深層次挖一步,事情就變得非常有意思了。

首先,為什麼美國的大豆可以如此高產、且性價比高?

這個其實與美國的制度和政府的干預離不開的。

美國的農業是建立在私有產權保護的基礎上的。農田私有,農村商業銀行對農田的信貸是完全符合商業社會的公平公平。

當年英國人來到這片土地,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農業技術,還把英國農業的私有產權保護制度也帶到了新大陸。

在這片大陸上,300年前的格局是,人少地廣。你只要好好幹活,有廣闊的土地可以去為自己的家庭創造財富。沒有什麼村長的限制,沒有必要去盯著人家的地。

所以,這種來自英國的大農場模式,在這裡紮根得非常好,也將農村的地方自治、以及銀行為農業發展提供服務等,徹徹底底的實現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農民根本不用擔心被強拆、被銀行限制貸款。他們敢於投資大量的資金用於農村的灌溉、水利、基礎設施,而這點在中國的農村是不可能想象的。

因為這些投資週期長、回報低,而且相關的後期維護非常重要。可如果這些土地都不是我的,我為什麼要投資那麼多?這不是找死嗎?

就算投資了,可如果是集體、或者國家投資的,那我就竭盡所能的榨乾這些設施設備,為我個人所用,我才不會去好好維護呢。

這其實一直是中國農業的重大弊端所在。

放在像大豆這樣的農產品上,就會進一步放大它的影響。

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早期英國人是怎麼在北美打跑法國人的。

英國人發明了“船票機制”。就是說,你是一個英國社會底層的窮人,你去跟船長說,我沒有錢,請帶我去新大陸,等我在某個農場賺到船票和利息了,我就還你。

這些人前往北美的農場後,就好好幹活。等還了船票後,再多攢點錢,然後自己去旁邊開墾新地。

英國人就是憑藉這項“期權”投資,使得北美英國人的人數是法國人的10倍以上,從而為後來英國統治北美,打下了制度基礎。

而在這項制度的實施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農業早就開始了現代商業文明的運營方式。大家都尊重契約精神,大家都按照現代商業模式去操作。

很不幸的是,中國大部分農村,從來沒有這樣的契機。

在中國,農民從來就是一種身份,一種生下來就要想盡辦法掙扎著擺脫的身份,而非自由選擇。

在入世前,更多的是城鄉二元下的無助。而在入世後,則完全淪為出口導向經濟政策的犧牲品。

當我們打開世界各國經濟史的時候,有一條規律始終有效:

二戰後大多數出口導向特別成功的國家,其農業基本上都是非常痛苦的。

因為,出口導向本身就意味著打造初級代加工的工業體系,這個也是要花大量錢的。原始的積累哪裡來?

錢從農業儲蓄中想辦法,勞動力則從農村抽,土地則強制從農村用地直接劃撥。

只不過,這個痛苦的轉型過程,每個國家在實操層面的慘烈程度非常不同。

這些年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可為什麼農業卻萎靡不振?

而在中國,伴隨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那一雙雙渴望富足的眼神,都恨不得從農村中把這些資源都吸走了,以便補貼工業。

其必然的結果是,農村經濟的衰敗,是一場不可阻擋的趨勢。

而同期,中國與日本韓國一樣,都是以銀行放貸為主來扶持工業和服務業。因此,對於農村的信貸政策都有著特殊的“安排”。

當然,中國的國情是,我們是土地公有。因此,銀行信貸對農村的歧視,其實是對農村經濟的又一次打擊。

我們之前有說過,農業的發展離不開週期長、回報低的大型水利、交通,還有後續的常規維護。這些都需要錢,需要大量的廉價資金給予支持。可你沒有土地私有產權,沒有銀行覺得放心的抵押品 —— 商業意義上的私有產證—— 你讓銀行怎麼敢放錢出去?

說到這裡,很多人覺得中國還不如越南好,起碼越南的農村已經私有化了,比我們更有商業文明的影子。

不好意思,這次我很不認同!

因為,越南的農村改革,其實真的非常噁心,遠談不上比中國好。

越南的農民表面上確實有私有產權,可是農地上的權利有很多種。比如,繼承、轉讓、租賃、所有、使用等等。可越南政府的做法是,把地是賣給農民了,可是農民在轉讓、銀行抵押的權利等方方面面受到嚴格限制。並且,這種限制還延伸到了農民進城打工。比如,越南銀行對於農地的歧視政策,非常厲害。越南農民拿著產證,竟然不能得到什麼正常商業社會的融資支持。

也就是說,越南的農民其實變成了終身、世代農奴。給了你產證,卻沒收了你的公民證。

這點相比中國農民還能自由遷徙打工來說,真的不怎麼樣。

從這個角度來說,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不僅僅是給你一張產證,更是需要圍繞這張產證來打造真正市場經濟的各項權利。

就像中國房地產一樣,如果沒有教育、醫療、就業、銀行支持等方方面面的配套,光有一張房產證,又如何?

至於中國農作物成品流轉中的,政府採購、市場銷售渠道等,那更是需要給予農民極大的自主去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銷售。而不是被人為壟斷,或者行政干預。因為,農民自己最清楚如何活下去。

反之,目前的種種限制和壟斷,只會打擊農村經濟的發展,並使得銀行更不敢於給到農村很多支持。畢竟,你要有正常的利潤啊。

歸納起來,目前農村經濟的萎靡,其實是一整套機制下的合力導致的。靠你發點福利、玩點精準扶貧,其實無用,只會養懶人、養吃福利的。

這些年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可為什麼農業卻萎靡不振?

可能不少人覺得,進口就進口唄,也無所謂。

這要是放在過去,確實如此。

因為,我們的出口導向成功,意味著我們可以賺取更多的美元。然後,拿出一部分美元來買糧食,也很划算。

可是,中國的出口導向是建立在廉價勞動力基礎上的。

現在,我們的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巨大的生活壓力,也使得年輕人不敢生孩子,導致少子化。

也就是說,我們沒有那麼多年輕廉價勞動力了,我們的出口導向增長已經遇到巨大的挑戰。

在不久的將來,流入的美元可能會越來越少,而同期,我們需要消耗的糧食、能源卻越來越多,畢竟總人口數量還在增長。

而這才是中國經濟未來的最大隱憂!!!

當外儲越來越多的被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所消耗的時候,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將遇到巨大危機。

因為,美元不僅意味著糧食、能源、礦產的進口,也意味著我們要用它來購入中高端的技術、設備、服務。

如果說,這還不是最嚴重的,還有一個更加觸目驚心的事情是 :

中國的糧食儲備年年豐收,甚至到了爛掉的地步,而同期,糧食進口(非大豆)卻還在飆升。

這主要是由於中國目前農業的效率極低,生產出來的糧食質量並不好,城市有產階級更傾向於購買和消費進口食品。

因此,目前的糧食進口,已經不是一個數量的問題,還有一個結構的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一定程度的剛需。

看懂這個,大家也就知道為什麼我們國家一定要干預匯率。

如果人民幣匯率暴跌,就意味著我們擁美元購入糧食的成本更高。因此,維持在一個國家政策允許的匯率水平,根本不是什麼純粹為了打擊空頭、或者資產外逃,更是為了保衛經濟安全底線。

從這個角度,大家也應該明白,為什麼短期內人民幣匯率只能在一個有限的箱體內徘徊 ——

太高,不利於出口,賺不到美元;太低,不利於糧食、能源、礦產進口。

如果有一天中國發生什麼經濟層面的危機,其實根子上最有可能的爆破點並不是金融。因為金融風險,是可以通過行政、財政等多項有效手段進行干預。

真正的危機,其實是你沒有能力可以干預的,那就是糧食等必須品進口所帶來外儲大量消耗。

因為,人總是要吃飯的!

那麼,我們目前的農村振興是不是有必要?當然!

不過,如果你覺得可以激發農村的內需,這就想多了。

一個只有老弱病殘的地區,一個年輕人紛紛想著離開的地方,沒有什麼內需。更何況,由於私有產權保護機制的缺失,使得其內需更加差。

這些年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可為什麼農業卻萎靡不振?

所以,當國家投入巨大的財政,可以說,其本質上,只能是發福利,根本不可能激發什麼內需。那裡沒有內需可以激發。

這就意味著,未來這些投入將會轉化為財政赤字。

你想,你投下去的錢,沒有內需就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購買力給你帶來利潤,那不就是虧錢嗎?

這虧的錢,最終還是要讓全民買單。因為,財政的缺口,註定會通過各種方式抽稅才能得到緩解。

從這個角度,所謂的精準扶貧、農村振興,其實是未來買單的人,對這些被“扶貧”人群的福利補貼。

這絕對是共產主義奉獻精神的體現!

可這對於發展農村經濟,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因為這就等於農村也變成了國企,大家一起吃財政的福利飯。既然有福利吃,為什麼還要好好幹活呢?裝個窮,說說道德,不就行了?

而作為幾千年道德治國的國家,這招又是特別靈驗的。

然而,在經濟層面,事實上,只有一種道德 ——

好好幹活,杜絕吃福利,儘可能減少強制徵稅。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創造越來越多的財富,並使得大家都有機會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水平。

這些年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可為什麼農業卻萎靡不振?

當然,我們也不得不在此特別說一下,目前國家拼產業升級轉型,其實是非常正確的。

因為這將在未來有機會可以確保中國繼續有賺取美元的能力。在中國農村經濟困局得不到解決之前,美元依舊是我們的生活所必須的。因為美元,就意味著糧食!

我們無法想象,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出現糧食危機,會是如何的畫面。我們也絕對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至於目前國家與俄羅斯等國,用人民幣、或者其它商品交換糧食,這其實可以一定程度緩解,但是其數量還是不行。大家可以自己查一下數據。

在前文我們也提到,美國的農業是有著大量的政府補貼的,也就是說,美國政府長期干預著這個行業。

現在的問題來了 ~

目前美國政府的財政負債越來越嚴重,如果有一天美國政府的融資出現了問題,甚至到了他們無法再給到農民那麼多補貼了,會出現什麼景象?

直觀的說,就是產量一定會下降。

真到了這一天,那就是全球糧價飆升的時候。

可是,中國的消費需求卻是在剛性向上。

因此,未來中國糧食的不確定性因素,其實是非常大的。當然,這還是不考慮油價可能也會飆升的情況下。

那麼,作為個人,我們當然希望國家的農村經濟改革,可以更多的強化制度性的、完整的私有產權保護,這是對大家都有好處的。

可城市的土地財政、歷史問題的積澱等方方面面,確實也難為改革者了。事情太過複雜。

所以,作為個人,我們能夠做的,也只是賺更多的錢,先優先確保自己家庭的資產可以讓自己不用過於擔心這頭灰犀牛衝過來時可能對我們的傷害。

從這個角度來說,好好賺錢、趕緊賺錢、努力提升自己的投資思維格局、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投資方法和策略,在時間維度上 ——刻不容緩!!

如果你不想有一天餓肚子的話。

如果對我這篇言論有看法的,請不吝賜教,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