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提起蜘蛛俠這個角色,觀眾們的第一印象都會習慣性的將這個形象跟荷蘭弟湯姆·赫蘭德聯繫在一起。

漫威與索尼的這一次跨世紀合作,讓這個因為《超凡蜘蛛俠》而跌下神壇的改編角色,重新煥發了事業的第三春。

即便如此,對於經歷了這18年來的三代《蜘蛛俠》的觀眾們,說起自己最喜歡的‘蜘蛛俠形象’依舊是2002託比·馬奎爾主演的《蜘蛛俠》三部曲。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這部在70年代就已經開始著手的漫改電影,可以說是美國影史上籌備最久的影片,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導演,都曾渴望能夠指導這部影片,詹姆斯·卡梅隆甚至已經為影片寫好了自己精心準備的大綱。

只可惜,種種客觀原因,讓影片的拍攝一再拖後,直到2002年才出現在觀眾面前,一切的努力都不曾白費,無數原著黨和非原著黨都被這個緊扣成長母題的故事內核所吸引,加上擁有天才般演技的託比·馬奎爾的角色塑造,讓這個系列至今為止都在影史上散發著自己的光芒。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蜘蛛俠》成長母題下,主人公低起點的核心魅力

敘事是依觀眾對統一性的追求,為滿足觀眾、改變觀眾、挫折觀眾或打敗觀眾組織而成。

——大衛·波德維爾,電影學者

在美國電影的創作體系中,故事是凌駕於一切的,所有其他的影響、空間、聲音、服裝等都次於情節,情節是幾乎所有美國劇情片的主結構。

當觀眾被電影的情節帶動,開始反問於敘事,主人公為什麼這麼做的時候,證明觀眾已經與電影的敘事開始了一場複雜的遊戲,母題作為一個作品中的關鍵性線索,在主導者故事脈絡的同時,也賦予了故事本身的核心魅力。

《蜘蛛俠》系列電影的母題其實很簡單,雖然其中也穿著彼得·帕克的愛情或者友情,亦或者是與反派的對抗,這些母題最終都是為彼得·帕克的成長母題來服務。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成長母題的主人公作為故事中的核心要素,需要同時具備低起點與高成長兩個關鍵要素,帶給觀眾敘事吸引力的就是他從這個低起點到高成長的過程。

相信不少朋友都聽說過,‘蜘蛛俠’這個角色稱得上是實打實的美漫“三巨頭”之一,在美漫的歷史上,與超人和蝙蝠俠這兩個最具魅力的角色平分秋色,不同於超人與生俱來的強大,和蝙蝠俠的多智近妖,蜘蛛俠這個角色的魅力恰恰對應了一個成長母題的低起點。

蜘蛛俠可以說是電影史上最屌絲的超級英雄,突然間的變異,在擁有超能力的同時卻沒有帶給他任何實質性的幫助,依舊需要為了房租而煩惱,依舊無法獲取女神的芳心,懲惡揚善的同時還要兼職送披薩,不管你是誰,只要你是這芸芸眾生中的一個普通人,都會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換一個角度來看,超級英雄中的很多反派都擁有著與蜘蛛俠相似的經歷,糟糕的生活,與社會的格格不入,永遠無法被人理解的困惑,只不過他們選擇了用暴力了反擊這個社會,而蜘蛛俠因為自己伯父這個引導者的存在,用“力量越大,責任越大”守住了自己的善意,即便生活千辛萬苦,也會選擇了守護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第一部中的彼得·帕克完成了最初級的成長之後,第二部的彼得·帕克陷入普通人和超級英雄的雙重身份的認知危機之中,這一部可以說是該系列最成功的一部,也是許多超級英雄類型的電影難以超越的存在,在蜘蛛俠懲惡揚善的同時彼得丟掉了工作,錯過了約會,並且因為自己蜘蛛俠的身份,讓自己的親人一次次陷入危機之中,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拿掉了彼得·帕克的超能力,讓他重新變化了一個普通人。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曾經提出過精神的三大部分分為本我、自我、超我,在彼得的概念裡,負責良知的超我壓抑了自我對於現實世界的處理能力,故而拒絕達成與超我的和解。

影片中借用心理醫生說了一句話:不能認知自我是會瘋掉的,會丟掉靈魂的。彼得因為這些煩惱,無法接受自己是蜘蛛俠的事實,故而丟掉了蜘蛛俠的靈魂,失去了超能力,此時的彼得突然覺得或許自己真的不是蜘蛛俠,他決定像個普通人那樣去生活,也許這樣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第二部中彼得的成長基本都是基於這個矛盾的精神內核來打造,與此同時第二部也造就了整個《蜘蛛俠》改編史上最經典的一幕,蜘蛛俠在和章魚博士的大戰之後,城鐵失去了控制,蜘蛛俠憑一己之力攔住了失控的城鐵,自己也累暈了過去,城鐵的乘客接住了它,那一刻,人們感嘆於他的稚嫩和年輕,他還沒有自己的孩子大,也被它的勇敢所感染,蜘蛛俠正式完成了從一個普通英雄到精神偶像的轉變。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到了影片的第三部,《蜘蛛俠》的探索從自我和超我,到了本我和自我的抗爭,第二部的蜘蛛俠成功解決了自己與蜘蛛俠這個雙重身份的矛盾,卻沒有改變這個社會對於蜘蛛俠的輿論和腹誹,代表著慾望的本我因為來自外星的生命共生體,徹底爆發出來。

原本這樣的探索可以讓這個系列的《蜘蛛俠》再上一個新臺階,導演山姆·雷米卻在經歷了前兩部的輝煌之後,可能是出於對於這一個系列的不捨,同時將沙人、小綠魔、毒液幾個經典反派引入到影片之中。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兩個小時的影片中,複雜的線索讓彼得與真實生活的互動大大減少,將更多的時間留給了那個被慾望所包裹的蜘蛛俠形象,這也讓這個故事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導演自己也曾經在採訪中多次表示,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所造成的,為此感到十分後悔。

不管怎麼樣,老版的《蜘蛛俠》三部曲就這樣走到了最後,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三部曲中關於彼得·帕克這個人物的成長軌跡,豐滿而立體,這個軌跡就如同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一般,或許我們並沒有成為超級英雄的煩惱,但是每個人都要面對一夜之間都要長大成人的現實,與青澀的自己和解,與幼稚的過往再見,扛起自己從未想過的責任,向著成功的方向,步履蹣跚,而這不就是彼得·帕克到蜘蛛俠的過程嗎?

他的身後沒有漫威宇宙

在荷蘭弟之前不只是有託比·馬奎爾這一版本的《蜘蛛俠》,同時也包括在2012年被索尼公司重啟,由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的《超凡蜘蛛俠》,在安德魯·加菲爾德身上我們可以同時看到託比·馬奎爾和荷蘭弟兩個不同蜘蛛俠的影子。

他更為年輕,更具有朝氣,也還原了原著中喋喋不休的話癆體質,但同時也面對著成長帶給自己的煩惱。對於託比·馬奎爾和安德魯·加菲爾德來說他們都沒有丟掉的一個共性,就是蜘蛛俠的孤獨感。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在影片的蜘蛛俠多數情況都是孤軍奮戰,老版中他要同時面對著外在壓力和內在壓力,在加菲的版本中,蜘蛛俠更多的是面對外在壓力,雖然缺少了對於內在矛盾的描述,卻在外在矛盾上做足了功課,女友的父親就是一直想要抓到自己的人,這樣的矛盾設定讓人物變得更具有象徵意義。

到了荷蘭弟的版本,蜘蛛俠沒有了自我成長,從斯塔克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從普通人到超級英雄的初級轉變,然後在斯塔克的引導下,快速的成長,在面對重大問題的時候,他的身後從空無一人變成了整個復仇者聯盟。

在加菲和託比·馬奎爾的版本中,都有著蜘蛛俠和紐約市民的友好互動,在《蜘蛛俠》的第二部中剛剛攔下城鐵的蜘蛛俠還處於昏迷狀態,列車上的紐約市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擋在了章魚博士的面前,對他說:想要殺他,先殺了我。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在《超凡蜘蛛俠》第一部的結尾,塔吊司機用自己的塔吊機位蜘蛛俠建造了一條通往蜥蜴人的路,警察也會停下來幫他清除路障。

這些地方也是這個角色從彼得·帕克變成蜘蛛俠的一個特點,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不知不覺中去影響更多的人。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蜘蛛俠有著一個眾所周知的稱號,友好的鄰居蜘蛛俠,荷蘭弟的蜘蛛俠背後多了漫威宇宙的同時,也缺少了對於友好鄰居蜘蛛俠的詮釋,雖然也曾用血肉之軀去拉緊分裂的船隻,但他身上穿著斯塔克製作的蜘蛛衣,並且斯塔克很快就趕到了現場來幫助他.

失去了成長軌跡的荷蘭弟,雖然擁有更年輕,更活力的展示,卻很難讓觀眾滿意,也間接導致了人們對於初代蜘蛛俠的懷念。

託比·馬奎爾的演技加成

老版《蜘蛛俠》的成功,繞不過編劇和導演對於故事內核的精彩打磨,同樣也繞不開的是扮演者託比·馬奎爾的精湛演技。

童星出身的託比·馬奎爾1989年就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在出演《蜘蛛俠》以前,曾多次在各種文藝劇情片中表現出驚人的表演能力,按照索尼公司最初的說法,他們認為託比·馬奎爾是天生的演員,在鏡頭前極為自然,可以將那些人工性的技巧隱藏在簡單的表演之中,讓你以為這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找不到一絲痕跡。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出於對自己表演能力的自信,當時的託比·馬奎爾,對劇本十分挑剔,更傾向於選擇自己能夠中意的劇本進行出演,能夠出演《蜘蛛俠》也是導演山姆·雷米與其多次溝通的結果。

電影演員首先得思考,讓想法表現在臉上,剩下的則是電影這個媒介客觀本質的工作。舞臺表演需要放大,電影表演則需要內在的生命。——夏爾·迪蘭

託比·馬奎爾塑造的“蜘蛛俠”本身就具備多樣的複雜性,在對於蜘蛛俠的塑造中,琢磨了很多在這個角色本身所蘊含的複雜性,並且將這些複雜性,演化成這個角色的內在生命。

18年前的蜘蛛俠,依舊是難以被超越的開篇,不同於漫威宇宙的孤獨

在這個三部曲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他自卑過也自負過,他因為追不到女神而鬱鬱寡歡,也曾膨脹到公開向美女索吻,這些細節在第三部中體現的最為突出,黑化的彼得·帕克被託比·馬奎爾塑造出一種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人物氣場,但最為讓人難忘的還是每部的結尾,彼得·帕克都會用堅毅的眼神去面對未來。

老版《蜘蛛俠》能夠在18年後的今天,依舊被人津津樂道,很難從單一的角度去證明它的偉大,作為這個角色開篇之作,長久的準備週期,無論是導演山姆·雷米還是當時的託比·馬奎爾都為其奉獻了自己最好的一面,讓目前為止的後續作品,仰望著它,尋找下一次可以超越它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