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獨具匠心的珍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獨具匠心的珍寶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存放著一件名氣很大的文物——翠玉白菜。我國古代的玉器雕刻藝術一向世界聞名,因此具有巧奪天工技藝水準的這件“翠玉白菜”理所當然成為了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可為什麼這件接地氣的“大白菜”能夠既受當年皇家大內的喜愛,又得到如今芸芸眾生的推崇呢?請大家一起跟隨小編來欣賞一下這件獨具匠心的翠玉白菜吧!

白菜的小名片

翠玉白菜長18.7釐米,寬9.1釐米,厚5.0釐米,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為百分之百,看起來滋潤新鮮,晶潤淡雅,通透無暇。它由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玉石雕刻而成,工匠把綠色的部位雕成菜葉,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幫,菜葉上頭還有兩隻小蟲,一隻是蚱蜢,一隻是蟈蟈,寓意多子多孫。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獨具匠心的珍寶


翠玉白菜上的蟈蟈

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翠玉白菜據說是清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妝,原來擺放在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故宮的永和宮。

小白菜,大內涵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獨具匠心的珍寶


別看白菜這麼普通,它作為藝術品可是具有深厚的含義呢!首先,“白菜”這一雕刻主題反映了普羅大眾內心渴望的訴求。大家總是希望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也希望擁有“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豁達,那麼“白菜”正符合了這兩層直接的寓意。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獨具匠心的珍寶


白菜的諧音就是“百財”,含義就是“百財聚來”。不論是對於官員、商人還是普通百姓,求財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項目。白菜葉子的“葉”字,又和事業的“業”字諧音。有了翠玉白菜就是意味著事業有成、成家立業。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獨具匠心的珍寶


白菜的顏色是幫白葉青,寓意做官的一清二白,做人的清清白白。於是翠玉白菜的造型深受官員和女性的歡迎。翠玉白菜是光緒妃子的陪嫁之物,自然也象徵清清白白。

除此之外,包心葉類的蔬菜也曾被唐代的詩人杜甫用來作為對政治環境惡劣、懷才不遇的隱喻。在文人畫的傳統中,白菜亦被引用來作為繪畫的主題,以表述類似的心情,暗諫為政者的昏庸。

//

//

細膩精美的玉石與獨具匠心的設計思想,造就了這件精美絕倫的翠玉白菜。所以說,一件文物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材質的好壞,更在於它背後所展現的一些故事和意義。我們有責任保護好我們國家的瑰寶,從而讓更多人能夠了解到文物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