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2節 ▏田漢戲劇演“名優”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2節 ▏田漢戲劇演“名優”

歐陽予倩


歐陽予倩(1889—1962),中國著名戲劇藝術家;湖南省瀏陽縣人,1889年5月出生。

1902年留學日本,1907年加入春柳社,演出話劇《黑奴籲天錄》;1910年回國後組織新劇同志會;;1919年創辦南通伶工學社;1925年底步入影壇;1931年加入“左聯”,抗戰時期編寫歷史劇《忠王李秀成》等;抗戰勝利後編導《關不住的春光》等電影;著有《歐陽予倩劇作選》、《自我演戲以來》、《一得餘抄》、《電影半路出家記》、《唐代舞蹈》、《話劇、新歌劇與中國戲劇藝術傳統》等。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2節 ▏田漢戲劇演“名優”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2節 ▏田漢戲劇演“名優”

歐陽予倩與洪深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2節 ▏田漢戲劇演“名優”

抗戰期間,歐陽予倩又編寫了話劇《桃花扇》。

劇中人物侯方域在明亡後變節降清,秦淮名妓李香君當面斥責他:“我為了你,死了也不閉眼!我死了,把我化成灰,倒在水裡,也好洗乾淨這骨頭裡的羞恥”臺下觀眾都明白:臺上的演員高聲痛斥的,正是眼下背叛祖國和人民的無恥漢奸們!

歐陽倩在當時的戲劇界名氣極大,曾有個“南歐北梅”的說法,把他跟戲劇大師梅蘭芳相提並論。

1

田壽昌

田漢的名字,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他是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詞者。

田漢,原名壽昌,1898年3月12日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曾用筆名伯鴻、陳瑜、漱人、漢仙等,是我國著名的話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劇本作家、小說家、詩人、歌詞作家、文藝批評家、社會活動家、文藝工作領導者、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義勇軍進行曲》、《名優之死》《關漢卿》《謝瑤環》。

他出生在“戊戌變法”的1898年,而在“文革”10年中的1968年被迫害致死,可謂生於亂世,死於亂時。他幼而聰敏好學,長而刻苦奮進,由一個山鄉農民之子成長為一位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留下了足跡,發生了重大影響,在國外也贏得了聲譽的詩人和劇作家。

他是偉大的愛國者,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由於外強侵略所受的苦難沉重地壓在他的心頭,化作民族自救的怒吼,所以他寫的《義勇軍進行曲》能成為時代的最強音,成為新中國的國歌。

2

田漢名劇《名優之死》

《名優之死》中國3幕話劇。1927年首演。寫京劇演員劉振聲不幸的演藝生涯。劉振聲注重戲德、戲品,對待藝術嚴肅認真,並精心培育了小鳳仙這樣的後起之秀。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2節 ▏田漢戲劇演“名優”

但是小鳳仙在小有名氣之後卻心猿意馬,“不在玩藝兒上用功夫,專在交際上用功夫”,成了流氓紳士楊大爺的玩物,背叛了先生為之嘔心瀝血的戲劇事業。劉振聲貧病交加,忍受著惡勢力的迫害,又眼見藝術被蹂躪、藝術人才被摧殘,終於心力交瘁。作者通過藝術家的悲慘遭遇,批判了“容不了好東西”的病態社會,同時寫出了進取、抗爭的力量。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22節 ▏田漢戲劇演“名優”

劇中旦角劉鳳仙、丑角左寶奎等人物形象也都寫得血肉豐滿,是劇作家藝術創造臻於成熟的體現。田漢以這些藝術形象揭露令人窒息的黑暗勢力,批判的鋒芒不停留於金錢勢利的醜惡,而著眼於流氓、惡霸、官僚得以橫行的整個社會制度。

雖然是悲劇結局,但不是孤獨的追求和個人的毀滅,而寫出了人們的抗爭和逐步覺醒,其語言自然、深沉。

3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最早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1934年秋,田漢為該片寫了一首長詩,其中最後一節詩稿被選為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歌詞寫完後不久,田漢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

1935年2月,導演許幸之接手《風雲兒女》的拍攝,不久後,去監獄裡探監的同志輾轉帶來了田漢在獄中寫在香菸盒包裝紙背面的歌詞,即《義勇軍進行曲》的原始手稿。

當時,聶耳正準備去日本避難,得知電影《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要求為歌曲譜曲,並承諾到日本以後,儘快寄回歌稿。

聶耳在收到歌詞後很快就完成了曲譜初稿。1935年4月18日,聶耳到達日本東京後,完成了曲譜的定稿,並在四月末將定稿寄給上海電通影片公司。之後,為了使歌曲曲調和節奏更加有力,聶耳和孫師毅商量,對歌詞作了3處修改,從而完成了歌曲的創作。

當時,聶耳正準備去日本避難,得知電影《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要求為歌曲譜曲,並承諾到日本以後,儘快寄回歌稿。

聶耳在收到歌詞後很快就完成了曲譜初稿。1935年4月18日,聶耳到達日本東京後,完成了曲譜的定稿,並在四月末將定稿寄給上海電通影片公司]。之後,為了使歌曲曲調和節奏更加有力,聶耳和孫師毅商量,對歌詞作了3處修改,從而完成了歌曲的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