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死前說了六個字,劉備失色,曹操卻一笑了之

三國,作為中國古代史上一段傳奇時代,衍生出了不少文藝作品,無論是作為正史的《三國志》,還是通俗演義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後來大量的影視作品,都廣為流傳,說是家喻戶曉也不足為過。人人都說三國是才子書,更有所謂的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的說法。原因就是在三國裡,既有著無數行軍打戰的智慧,更有著無數謀士之間的鬥智,充滿了太多的陰謀陽謀,各種謀略,令人咂舌。一方面讓人見識到了當時人類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讓人領略到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

呂布死前說了六個字,劉備失色,曹操卻一笑了之

而三國裡,除了擅長謀略的文人謀士,還有著一群武力值驚人的猛將,聞名於世。並且還有這樣一個不怎麼管方的武力值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在這些猛將裡面,今天我們就說一說其中的佼佼者,排名第一的呂布。

呂布死前說了六個字,劉備失色,曹操卻一笑了之

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述呂布出場的,“丁原背後一人身長一丈,腰大十圍,弓馬熟閒,眉目清秀,五原郡九原人也,姓呂,名布,字奉先。”生得如此氣宇軒昂,果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而且呂布的武力值,放眼整個三國,幾乎沒有什麼對手。從後來的幾段描寫就可以看得出來。比如說三英戰呂布,劉關張三個人是何等人物?憑他們三人合力都戰不過一個呂布,並且還讓呂布全身而退,可以看出,呂布這個人並不是浪得虛名之輩。所以世人有云,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呂布死前說了六個字,劉備失色,曹操卻一笑了之

但是呂布這個人的成就,跟他的爆表的戰鬥力完全不匹配,人們提到呂布,更多的是想起三姓家奴呂布,而不是人中呂布。他的性格有軟弱的一面,更有著反覆無常的一面,為了一匹赤兔馬和些許黃金,就反水他的義父丁原,投靠了董卓,並認了董卓為義父,再後來因為司徒王允的連環計,殺死了董卓,留下了個不忠不孝的千古罵名。

呂布死前說了六個字,劉備失色,曹操卻一笑了之

正因為有勇無謀,所以呂布這個人並不能稱之為大將,頂多就是個莽夫。所以後來,失去了丁原跟董卓這兩座大山,被郭汜趕出了洛陽城,無奈投奔了劉備。不過後來的事實再次印證了呂布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他趁著劉備不在,搶過了徐州城,由此落下了個不忠不義的名聲。最後在白門樓,被曹操所擒最後被處死。

呂布死前說了六個字,劉備失色,曹操卻一笑了之

其實曹操本無心要殺死呂布,不過在他徵求了劉備的意見後,才狠下決心,命令處斬呂布。這個時候的劉備對呂布心中自然是存著深仇大恨的,所以他只是輕描淡寫的提醒了一下,讓曹操想一想,收留了呂布的丁原跟董卓都落了個什麼下場。曹操雖然愛惜呂布是個人才,但是聽劉備這麼一說,是這麼個理兒。殺!

呂布死前說了六個字,劉備失色,曹操卻一笑了之

呂布死之前,只說了六個字,“大耳兒最叵信”。直指劉備這個人是個忘恩負義之人,畢竟呂布曾經救過劉備,但是劉備卻是見死不救反而火上澆油。這句話一出,曹操聽了,仰天大笑,一笑置之,也沒怎麼放在心上。但是劉備聽到了,卻有點尷尬。因為處死呂布確實是他的私心,一方面,他記恨呂布奪取了徐州,另一方面,更是忌憚如果呂布歸順了曹操,曹操的勢力勢必更加壯大,日後他想起事對付曹操不就更難對付了。

呂布死前說了六個字,劉備失色,曹操卻一笑了之

生在一個亂世,擁有著驚人戰力,本可以封侯拜帥的一個人才,呂布卻因為個人的性格缺點,沒有太多的謀略,過早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實在是有點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