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這是日本航空母艦系列的第11篇作品,主講秋津洲號大艇母艦的設計服役歷程,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全文共計:3218字,配圖12幅。

  • 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既然秋津洲號是大艇母艦,那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大艇是個什麼東西。大艇,就是大型飛行艇的簡稱,是一種大型的水上飛機。這種飛機比普通飛機要大非常多,甚至超過了某些重型轟炸機。同時,這種大艇也有著非常遠的航程。

建造背景

在二戰時,日軍研發出了多型大艇,最為先進的當數著名的川西二式大艇了。二式大艇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大艇,性能遠超同時代美軍使用的PBY大艇。二式大艇的航程極遠,甚至可以從日本附近起飛,跨越太平洋到達美國西海岸。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現存的最後一架二式大艇,與旁邊的汽車對比可以看出他是多麼龐大

不過要讓大艇從馬里亞納群島起飛,到珍珠港進行偵查再返航就超越了他的極限航程。日軍需要一型大艇母艦能對其進行整備補給。當時日軍並沒有專門的大艇母艦,水上飛機母艦都無法搭載翼展在40米左右,最大重量達32噸的巨型飛機。

於是在1939年,日本改造了神威號水上飛機母艦,成為大艇母艦。不過他還是無法搭載大艇,只能攜帶一些物資。因此在丸四計劃中,日軍準備建造一艘專門的大艇母艦,可以真正的把一架大艇裝到船上。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改造完成的神威號大艇母艦

設計特點

建造一型大艇母艦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大艇上艦,日軍在這方面想了很多辦法。眾所周知,大艇要先降落在水面上。日軍想仿照艦載機降落在航空母艦的模式,在大艇母艦艦尾建造一條軌道,大艇降落在水面上後從軌道上滑上船。

不過由於這種方式並不可靠,實現起來也並非易事,需要飛行員有著很高的駕駛技術。因此日軍選擇了另一項更為常規的方案:用一套吊裝系統在大艇降落到海面上以後,把它吊裝到艦上。這就與回收普通水上飛機的方法沒什麼差別了。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正在回收水上飛機的秋津洲號

為了回收龐大的大艇,秋津洲號的艦尾處裝有一個功能非常強大的吊裝系統。該吊車支柱為三段式結構,高23米,頂端還有無線電通訊桅杆,起重吊臂則長達21米,最大起吊重量達35噸,能360度旋轉起吊。有了它,就可以真正的回收大艇了。

不過即使這樣,由於大艇太大太重,吊裝作業仍然需要在海況條件理想時才能確保安全。(比如在潟湖裡)並且為了確保全艦的穩定性,秋津洲號在航行時就不能搭載大艇了。因此實際上能夠起到的作用也沒有達到最開始預期中的那樣。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被吊裝上艦的二式大艇,接下來就需要幾十個人一起固定住它

秋津洲號的艦體是長艏樓型,艦體後部是巨大的吊裝系統和飛行甲板。在甲板的中央裝有一座大型轉盤。大艇上艦後可以被固定在大型轉盤上,這樣艇身可以轉動,從而方便各部位的維修整備工作。艦上有很多艙室供艇員休整。

在艦艏甲板處裝有1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艦橋和煙囪之間也裝備了一座這樣的高射炮。秋津洲號的動力裝置採用了艦本式柴油機,他還攜帶了689噸的航空燃油,彈藥補給等物資。這些物資可以滿足8架大艇作戰兩週的需求。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秋津洲號的塗裝。在艦艏、艦艉兩處是偽裝的浪花(這樣即使是在停泊時好像也在開動,用於迷惑敵軍在射出魚雷時給出錯誤提前量),夾雜一些斜紋。日軍希望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護這艘脆弱的輔助性艦艇。

性能數據

艦長:114.8米

艦寬:15.8米

吃水:5.4米

標準排水量:4650噸

最大排水量:5000噸

動力裝置:艦本式22號10型十缸柴油機4臺

輸出功率:8000馬力,雙軸推進

航速:19節

燃料搭載量:重油455噸,補給用航空輕質燃油689噸

續航距離:8000海里/14節

武器裝備:雙聯裝40倍徑127毫米高射炮2座,25毫米機炮若干

搭載艦載機:大艇1架(停泊時)

乘員:545人

服役歷程

1940年10月29日,秋津洲號大艇母艦在川崎神戶船廠開工建造,1941年4月25日下水,1942年4月29日竣工服役。5月,秋津洲號來到了前線拉包爾基地。不過此時的他還沒有搭載任何一架大艇,而只是執行了一些運輸任務。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秋津洲號大艇母艦線圖

儘管二式大艇在開戰後的1942年2月5日就已經正式投入使用,秋津洲號大艇母艦還是沒有搭載大艇。他在這段時間裡,使用與二式大艇等重的模型進行吊裝、搭載試驗,為接下來的中途島海戰做準備。

不過秋津洲號並沒有參加中途島海戰,日軍在中途島的情報偵察工作做的非常糟糕。不僅大艇沒有及時到位,潛艇的封鎖線也來遲一步,巡洋艦上搭載的水上飛機還故障連連。情報也是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畫作中的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在1942年8月8日,秋津洲號大艇母艦終於抵達了前線,參加了正在進行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這時的秋津洲號終於能做上自己的本職工作了,他在所羅門群島附近活動,運輸並補給物資、為大艇飛行員們提供了一個休息的場所。

像秋津洲號這樣的低速輔助性艦艇本來就是美軍的主要打擊目標。再加上秋津洲號在回收大艇時必須停船,因此非常容易遭受到美軍的攻擊。而秋津洲號卻能在不斷的美軍攻擊中倖存到1944年,這是必定是因為他在某一方面有著過人之處。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秋津洲號大艇母艦的模型作品,在回收大艇時必須海況良好

秋津洲號的艦長就發明了一種躲避攻擊的方法:秋津洲流戰鬥航海術。如果在停泊時遭到美軍轟炸,先將錨拋下,然後啟動航行至離錨鏈入水點150米處。當敵軍戰機開始俯衝時,艦體在錨鏈牽制下急速轉向,以儘量躲避炸彈的攻擊。

秋津洲號除了為大艇提供補給以外,還兼職著運輸船的工作。他還向前線運輸了大量物資和魚雷艇,並且在這段執行任務的時期內基本沒有受到什麼損傷。但是隨著日軍的節節敗退,特魯克基地現在也面臨著被美軍襲擊的風險。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大量日軍艦船、物資在特魯克被美軍擊沉

1944年2月,美軍大舉進攻特魯克。此時日軍的主力艦隊已經撤離,剩下的就是航速較慢的後勤部隊被美軍攔了下來。美軍的航母編隊解決了日軍的戰機後,對停泊中的日軍戰艦開始了瘋狂的轟炸。日軍損失270架戰機,47艘艦船被擊沉。

而此時秋津洲號大艇母艦也因為航速原因沒能及時撤離,遭到了美軍猛烈的轟炸。儘管這艘戰艦努力的躲避著炸彈,但在美軍密集的打擊下,還是有3枚炸彈直接命中了秋津洲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傷。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在特魯克遭到美軍攻擊的日軍艦艇

經過了這次打擊,秋津洲號大艇母艦雖然沒有被擊沉,但是他的艦體缺損傷嚴重,最為重要的艦尾吊車也被擊毀。秋津洲號不得不返回本土進行大修。不過這次維修並沒有使他復原,而是變成了一艘工作船。

隨著美軍的編隊逐漸向日本本土接近,遠航程的大艇也沒有使用的必要了。秋津洲號並沒有修復他的吊車,而是在原位置加裝了一座九六式三聯裝25毫米高射炮。其他位置也都撞上了更多防空炮。飛行艇甲板上設置了3組導軌,可以放置5艘魚雷艇。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九六式三聯裝25毫米高射炮,堪稱二戰中最為雞肋的防空武器

修理完畢的秋津洲號大艇母艦很快又返回了戰場。此時的日軍在馬里亞納損失了3艘主力航空母艦,正準備出動全軍在萊特灣與美軍決戰。而秋津洲號則要把物資運送到菲律賓,以支援在當地駐紮的日本軍隊。

9月,秋津洲號開往菲律賓,不過在24號就在科隆灣被美軍第38特混編隊發現。(此時的38特混編隊擁有正規航空母艦17)美軍艦載機迅速對這艘小船發起了進攻。一枚炸彈命中了秋津洲號並引爆了航空燃油庫,瞬間引發大爆炸。

淺談日本航空母艦(十一)——大洋駱駝:秋津洲號大艇母艦

秋津洲號大艇母艦線圖

這艘小船沒能再撐過這次極為嚴重的打擊,很快便沉入了海底。秋津洲號大艇母艦在1944年9月24日,沉沒於北緯11度59分、東經120度02分海域,陣亡官兵84人,1944年11月10日被日本海軍除籍。

小結

秋津洲號是日本唯一一艘專門為搭載大艇而設計的戰艦。從整體上來說,他的設計並沒有那麼成功,不過大型吊車的建造也讓日本頗費了一番心思。在戰場上,秋津洲號也都基本完成了他原定的任務,也算是盡職盡責的一艘戰艦了。

本期關於秋津洲號大艇母艦的介紹到這裡就要告一段落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一下,謝謝大家的支持。在下一期中,我將會為大家帶來日本陸軍建造的航空母艦:秋津丸號和熊野丸號,希望望大家可以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