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編者語:春天已經到來,一切日趨向好,校門也終將再次打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該從疫情這本“大書”中反思什麼呢?即將開啟的學校教育,又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呢?下面刊發常熟市“百年名校”石梅小學顧麗芳校長的文章《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希望引起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與思考。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自然的春天已經到來,重啟學校教育的那一天不遠了。經過疫情的考驗,再次打開學校教育的大門,教育人需要重新認識生命,重新審視教育,重整出發。在調整、梳理和改變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價值一定不能偏離,那就是——教育,應該實現從“健康”到“更健康”。這是學校教育應該秉承的基本價值,甚至是“終極價值”,是起點,也是終點。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一,不是“說閒話”,而是“講實話”。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們將自己對生活的要求降到最低——健康就好,活著就好。有專家說,即使疫情會過去,病毒也有可能與人類長期共存——可能是事實——儘管大家不願意同樣的病毒捲土重來。宇宙空間本來就是生物共同的居所。作為生物之一的病毒,它也有生存的權利。條件具備(不管是自然還是人為),它也要生長。人生命的長短去除基因因素,環境是一個重要因素,而病毒就是我們所處環境中很重要的對象,和平共處是一種平衡,但一不小心被它佔了上風,人就會生病,就“不健康”。學校大門再次打開,那些健康的、活潑潑的學生重新回來,如何讓他們在學校生活的過程裡“保持健康”,經過學校的教育活動之後變得“更健康”,這應該是學校教育最實實在在的使命。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二,不是“追求卓越不重要”,而是“守住底線更迫切”。反觀我們的教育,在轟轟烈烈發展改革的時候,有沒有把“更健康”作為最基本的目標加以落實呢?各種“報告”和“綜述”告訴我們,教育的大成果可圈可點,入學率各種“率”不斷提高,教育形勢貌似十分向好。但是有大數據顯示,學生的視力出現了大幅度的退步,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下降,徵兵體檢不過關比例也有提高,更有學生心理問題的屢屢出現,令人擔憂。如果肥胖率的提高能算是身體素質提高的話那倒似乎是值得欣慰的——很可惜不算。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人的體溫正在逐年下降,體溫下降的結果就是人體免疫力隨之下降。儘管這是所有人類的共同現象,但給兒童的影響是避免不了的。讓學生身心健康是學校教育應該守住的最基本的底線,如果,用犧牲學生健康去換取所謂的數據和成果,我認為就不是“成果”,甚至是“災難”。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三,不是“特殊時勢使然”,而是“回到常識之需”。不經歷這次疫情,每個人都像在高速列車上一樣,只知道要“快”,“越快越好”。至於要到哪裡,為什麼要快,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因為大家都忙,忙得來不及想。什麼是教育,什麼是教育最重要的東西?其實,從“健康”到“更健康”,是教育的常識。教育是“樹人”的工程,是“培育生命”的百年大計。陶行知告訴我們,生命不僅是生物學、人類學意義上的,也是社會倫理、法理意義上的。教育要培養生物意義上的生命,也要培植精神意義上的生命,既看重學生自我的個體價值,也看重個人生命的社會意義。這樣的生命才是健康的生命、立體的生命,這樣的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這是教育的“常識”。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那麼,如何啟動“從‘健康’到‘更健康’”的學校教育機制呢?

首先試著把德育做“小”點,再小點。不是說“時刻為共產主義奮鬥”不重要,而是對於小學生而言,明白大而深刻的道理一定是從“小處”著手的。小到——培養好衛生習慣。比如怎麼洗手。我記得很多學校的洗手間都有“六步”(現在是“七步”)洗手法。但在之前,多數只是“文化佈置”,是靜止在牆面的要求,沒有轉化為學生的“生活真實”。多數孩子、多數成人的洗手習慣就是隨便衝一下,甚至“溼一下手”就好了。在沒有出現病毒的時候都不要緊,俗話也說“不乾不淨吃了沒病”。但是對於教育來說卻不啻是一種遺忘和漠視。一個小習慣的忽視,影響的是其他的一系列習慣的培養,於是教育開始“跑偏”——也許教育某些時候的浮誇就是從對這樣的“小”視而不見開始的——因為大家都要忙著去做“大事”“有用的事”。

比如,你會打噴嚏嗎?你會咳嗽嗎?公共場合肆無忌憚的、大聲的、沒有任何遮擋的噴嚏這在很多場合貌似非常正常。而事實上正常嗎?打噴嚏、咳嗽不僅屬於衛生習慣範疇,還是個人文明素養的表現。最起碼用紙巾(來不及的話用手掌或者手臂)遮擋,聲音儘量壓低,做不到遠離人群就背轉身或者低下頭去。一個會洗手、會咳嗽、會打噴嚏的孩子,他可能就也會知道怎麼和別人說話,怎麼在公共場合安放自己的身體,他可能也會比較多地為別人著想,至少懂得不隨便去影響和他干擾他人。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比如怎麼吃飯。公共場合的吃飯與家裡吃飯有什麼不同,除了飯前洗手之外,是否安靜不說話?對於食物是否恭敬?吃相是否文明不弄出太大的動靜?是否珍惜糧食不挑食?對於服務者是否尊重感恩?吃完是否親手收拾整理,座位復位……瞭解一個人,和他共同用餐基本可以看出端倪。“會吃飯應該也會做人”,是有一定道理的。

看起來都是小習慣,但是,每天堅持對每個孩子認真引導,就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這些習慣,能讓我們的學生在保持健康的同時,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教育就是一個習慣帶動一個習慣,一個行為影響一個行為的持之以恆的過程。教育的大廈就是建立在這樣的一個個“小小”的習慣基石之上的。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其次,試著把教學做得“實”點,再實一點。要上好體育課。讓每個兒童都表現出他們朝氣蓬勃的本來的樣子。包括每天的大課間活動,下午的活動課,課表上是什麼課,就要上什麼課——這還真不是多餘的話。該讓孩子們到室外“野蠻其體魄”的時間就要讓他們去跑、去跳、去自由地舒展。安全是一定要重視的,但是不要因噎廢食,要正確引導和悉心陪伴。越是為了安全控制活動,長久之後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會越來越下降,這是一個常識問題。要重視組織好與身體相關的課程的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要儘量結合孩子們的身體活動,讓他們積極地體驗,在活動中學習(這一點對小學教育來說尤其重要)。音、體、美、綜合實踐等課程要儘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儘可能更好地和生活相結合,在真實的情境中,讓他們的身體和心靈同步捲入學習。

還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心理問題可能會隨著疫情結束次生而來,教育工作者應該有這樣的敏銳覺知。同時我們也耳聞過個別所謂“學霸”過不了心理的坎而導致生命之花過早地凋零,不少的類似的案例也給教育敲響了警鐘。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除了重視這兩個課程的專門學習,還需要每位老師關注每個孩子、每一天的情緒狀態、心理情況。一個孩子在學校笑容多不多,心態放鬆不放鬆,心情愉悅不愉悅,種種情緒是彌散在他們每一節課的所有時間裡的,是影響他們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學科老師批書面作業的同時,要多“閱”學生的目光。比起補習解題能力,也許解開學生的心結更為重要。只有身體和心理都健康了,孩子的學習才能健康,他的發展才是健康的、可持續的。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再次,把後勤做得 “柔”一點,再“柔”一點。服務工作本身就是教育。我認為,學校的後勤人員包括食堂工作人員首先不是“職工”,而是教育工作者,與全體老師一樣,都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的。就拿午餐這件事來說,分餐時,說一句“不要吃的不盛”和“每一個菜都是有營養的”是截然不同的服務理念;學生吃飯吃得慢一點的時候,說一句“吃不下就倒掉”和“慢慢吃,我等著”,對於學生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學生剛吃完飯時,管理者說一句“你們不要管了,出去玩吧”和“來,小心輕放疊整齊”也是迥然不同的結果。

有什麼樣的工作理念,就會有怎樣的工作行為。在我看來,沒有比服務好學生的健康來得更重要的事。後勤服務人員每天在校園裡與孩子朝夕相處,在孩子眼裡,他們都是“老師”,但凡有個別職工做出了與孩子眼裡的“教師”不相稱的行為舉動,比如大聲呵斥,比如抽菸,比如看到垃圾不隨手撿起,那學生就會覺得“這個老師不文明”,認為“我們學校的老師做得不好”,給他們的影響不外乎一次“打擊”,甚至有可能使他們小小的心靈產生對學校認識的顛覆。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最後嘗試把管理目光放得“低”點,再“低”一點,直至與孩子的視線平行。校園裡的兒童是不是自然舒展,看看他們課間置身相對自由環境時的樣子就知道了。學校文化佈置不一定要豪華,能讓愛動的、喜靜的各種不同性格的孩子都有很舒服的去處就好了。愛動的孩子有活動的場地和隨手可取的遊戲小器具,喜歡安靜的孩子有隨處可以坐下的整潔又舒服的小坐處,可以和小夥伴聊天,也可以隨手翻到閒書。

當然,也沒有必要把校園的每個角落都佈置成“媽媽子宮的樣子”,試圖讓他們不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教育不是給孩子提供“真空”,而是領著他們到真實的世界引導他們學會認識這個世界從而和這個世界友好地相處,其中必然會教給他們如何避免傷害以及應對必須的挫折。比如校園裡很多的臺階,你可以很直覺地認為這是潛在的安全隱患,但,如果把“如何走臺階”作為一個特別的“教育小課程”的話,引導孩子將小小的臺階看做健身的步道,攀登的階梯,教給他們認識臺階,研究臺階的角度、距離與平地的不同,指導科學地上下臺階,提醒避免上下臺階可能產生的影響,組織開展與臺階相關的鍛鍊和遊戲……如此的思考與實踐,是否就將潛在的隱患轉變為了教育的資源甚至是優勢呢?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不少老師時常不自覺地說一句話是“如果不看成績的話,這個孩子真的可愛”,可是我們很少聽到醫生說“這個病人如果不生病的話真的可愛”。老師口中的“成績”可能就是試卷的分數,是孩子暫時的、某一方面的指標,如果他很陽光,很努力,我就認為他非常健康,非常可愛,他未來的人生不一定不精彩。這種不正確的健康觀對於老師來說極為不利,對學生來說更是傷害。希望每一位老師要把兒童當做“真的兒童”——因為兒童是一種“可能性”。要多看兒童的優點和長處,也要看到他們暫時的“不足”,這樣的“不足”一定不要和別人這方面的長處去橫向比較,沒有任何意義。觀察瞭解這些特點,理解它,關注它,跟蹤它。極有可能這些所謂的“不足”恰恰是這個孩子的優勢所在。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學校是兒童的學校,管理者要蹲下身看兒童的視界裡的真實樣子,瞭解他們希望的樣子,做對兒童健康發展的有益的事。對上級的行政命令,只做“兒童解讀”——凡是對兒童健康成長有利的事,一定要認真做,做認真,把學校建設成能讓“兒童真的站在中央”的地方。

家長交給學校一個健康的孩子,六年之後,我們給家長一個怎樣的孩子?我想一定是一個“更加健康”的孩子。這個健康,不僅有“強健的體魄”,而且有“文明的精神”,當然也一定包括“豐富的學識”。他們以更加蓬勃的生命狀態接納生活、品味生活,也能感知生命的複雜性、偶然性和神秘性,還能培養起對生命的莊嚴感、神秘感與敬畏感,這就是我們關注兒童健康的意旨所在。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顧麗芳:重啟學校教育的基本價值——從“健康”到“更健康”


【作者檔案】顧麗芳,常熟市石梅小學校長,民進會員,蘇州市第十四屆政協委員。本科,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蘇州教育領軍人才,蘇州市名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