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孩子六年級了,才來修正這個直接影響成績的“腦回路”

“6-2=8,你怎麼那麼粗心!

7✖️8=63,你怎麼那麼粗心!”


別等孩子六年級了,才來修正這個直接影響成績的“腦回路”


自從有了數學,父母對孩子便多了一層怒氣“你怎麼那麼粗心”!


不過看了下面這位媽媽輔導計算,你就會發現粗心根本不是孩子的專利。

視頻中媽媽的整個運算過程邏輯縝密,可謂“毫無漏洞”,視頻外的我們早已樂成一片。


孩子錯了,就是粗心?

那大人錯了,就只是玩笑?


別等孩子六年級了,才來修正這個直接影響成績的“腦回路”


究竟為什麼,大人孩子都被“計算粗心”這件事搞得心煩意亂?


是因為我們認為孩子應該會,但沒得分。


“粗心粗心,這就是你算錯的藉口!”


孩子總錯真的是因為“粗心”嗎?


“6-2=8,6-2=8???

那麼大一個減號竟然能看成加號?

這麼簡單的減法都能算錯,沒救了。

去給我抄10遍!”


別等孩子六年級了,才來修正這個直接影響成績的“腦回路”


No!千萬不要!


其實,孩子會出現這樣所謂計算“粗心”的問題,並不是因為訓練不夠,恰恰是因為“訓練得當”,形成了“思維慣性”的結果。


有研究表明,很多時候,往往是數學更好的學生容易犯粗心的錯誤,因為他們習慣於看到題目的瞬間就憑著印象開始計算。


比如看到,3+?=7

一些孩子會不假思索的說出10,


這是因為大腦一看到數字(3,7)和運算符號(+)就會開始自動運算。


今天學了加法,6減2能等於8,

明天學了乘法,8減2就可能得16,

再過兩天學了除法,那可能又得4了。


別等孩子六年級了,才來修正這個直接影響成績的“腦回路”


沒有形成“結構化思維”的孩子,會下意識忽略掉“-”號,因為我們在小學都是最先學習加法,基本要學兩週以上的時間,並要求重複做各種加法題,大腦被訓練得看見6和2就開始計算,符號早已被“思維慣性”取代。

而只有形成“結構化思維”的孩子才能打破“思維慣性”,能夠在解題過程中比較,發現,總結,找到題目中的關係

,關注的不僅僅是2和6兩個數字,而是關注2和6之間的關係,把2和6放在一起的意義。


別等孩子六年級了,才來修正這個直接影響成績的“腦回路”

擁有“結構化思維”,才能超越自我的侷限


在職場中,經常有同期進入公司的新人,但後續發展卻大相徑庭。


有的人辦事,件件需要手把手的教。而有的人,試用期還沒過,就已經對所有工作得心應手了。


同樣是新手,區別在哪?


其實就是從小學習的過程中,沉澱下來的思維方式不同。處理工作得心應手,就是“結構化思維”的功勞。

像華為這樣優秀的公司,早已在面試中引入了華為人才基因的真正密碼,即主動性、結構化思維、影響力、成就導向和堅韌性,這五項素質。


其中,結構化思維分成四個等級:

·零級的人不去思考問題,

碰到問題不想,直接幹。

·一級的人能夠進行簡單的類比,比如說我會打籃球,我也能通過簡單類比分析,很快學會足球。

·二級的人能觸類旁通。通過掌握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以點帶面地思考問題。比如我是廚師,菜炒得很好,同時我也可以做管理,用炒菜的方式來管人。

·三級的人懂得深入淺出,他們不僅能將複雜事物一眼看破,還能高度總結成簡單易懂的概念,也能讓別人理解。


而對應到數學學習中的“結構化思維”,正是下面的“五重境界”:

第一層,見題寫題

,為做題而做題的機械化操作,最容易發生“粗心”的錯誤。

第二層,按方法解題,僅學會了方法,能夠用不同的方法對應不同的題,但沒有方法的時候就束手無策了。

第三層,檢索題型分類,建立了題型分類架構,在範圍內運用自如。

第四層,與出題人對話,看到的不僅是題目,還有題目背後涵蓋的知識點。能夠識別出題人想要考察的內容,避開出題人的陷阱。

第五層,目中“無”題。

別等孩子六年級了,才來修正這個直接影響成績的“腦回路”


當一個孩子,從小擁有一種結構化思維模式(邏輯),不斷升維,而不是每天重複抄寫知識點刷題,不斷超越自我,就像第一次吃手,第一次聽見音樂,第一次看見顏色,定會讓他快樂不已,這樣的孩子又怎會厭惡學習呢?

別讓孩子等到六年級再去修補這個底層邏輯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能養成結構化思維模式(邏輯),未來花半秒鐘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想必是截然不同的命運吧。

很多家長誤認為,單純的將“方法”告訴孩子,就是在“授人以漁”。但其實“方法”只是一種思考後的結果。


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本領,應該是“結構化思維”,正是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這些面對問題如何切入,如何探尋線索找到方法的能力。

華為的任正非就說過,“其實我們真正的突破是數學,手機、系統設備是以數學為中心。”
馬雲也曾經在公開場合說過:“沒有數學為基礎,就沒有科學,沒有科學就沒有技術。”


讓孩子學好數學非常關鍵,不僅僅影響孩子的升學,也影響孩子的就業。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數學書《》,這是DK社出的一套解析數學的書。
這本書適用於小學階段的孩子,最大特點就是用圖形解析各種數學知識,讓難懂的數學概念一看圖就明白。
特別推薦給家長,不僅孩子可以自學,家長可以當參考書。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數學的時候,往往是自我思維,以自己的想法教孩子,導致自己都快吐血了,但孩子就是聽不明白,這裡面,不能只怪孩子,家長也要反省,要想想你的方法是不是真的適合孩子,是不是真的易懂。
有了這套書,你就可以變身為高級輔導名師,書採用彩色圖表和插圖與清晰的步驟說明相結合的方式,讓數學變得具象、容易理解。


從算術到幾何,從代數到統計,本書涵蓋了初等數學的所有核心領域。孩子可以自學本書,也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解決棘手的數學問題。
現在孩子在家裡上網課,特別考驗孩子的自學能力,因為老師無法實時掌握孩子的情況。自學能力強的孩子,不但能夠跟上課程,還能往前超,自學能力不強的,家長又不會輔導的,就有可能落下學業。


建議一年級就開始入手,早買早受益。有了這套書,小學階段的數學輔導完全不成問題,與其花上萬塊上輔習班,不如花幾十塊錢讓孩子掌握自我學習的能力,至少家長也能成為名師。
點下面的鏈接參團,現貨只有一千本,團購完就要等到下一批了。

書好不好,大家看看下面的圖,一看就知道了,書不便宜,但書有用,再貴也是最超值的投資,書沒用,再便宜也是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