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10天4次熔斷,普通股民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北京時間3月19日近凌晨1點,美股第四次熔斷!標普500指數大跌7%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道指跌幅擴大至7.82%,納指跌超6.3%。

這是美股歷史上第5次,10天內第4次熔斷。美國白宮正敦促出臺限制賣空政策,歐洲央行拋出7500億歐元救市。

面對流動性困局,普通股民該怎麼辦?保持冷靜、瞭解更多行為金融學及投資知識,洞悉真實市場的投資邏輯,才有可能守得雲開見月明,有望在經濟復甦時收穫可觀的回報。

“黑天鵝”總會降臨,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尤為重要。

美股10天4次熔斷,普通股民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01進場和離場的時機選擇

從近百年的數據來看,股權資產的收益很高,年化收益率可以超過10%。無論風險偏好如何,投資者都應該在戰略上配置一些股權資產。

需要注意的是,資產配置的戰術性選擇並不簡單。所謂戰術性選擇,指的是進場和離場的時機問題,也稱擇時。

1996 年,金融學家羅伯特·席勒與他的合作者約翰·坎貝爾根據他們的研究,認為當時美國市場的股票價格估值過高,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如果你當時要做投資決策,看到席勒的研究成果,應該怎樣配置資產呢?

有的人可能會減倉,甚至賣空股票。如果這樣做,你的資產有可能全部虧光。真實的市場情況是,股票市場在1996 年沒有下跌,到了2000 年才發生真正的下跌。所以,如果你在1996 年就做空市場,那就“對早了”。在金融市場上,“對早了”也是錯。

所有投資者都試圖尋找準確的市場臨界點,這非常困難。為什麼困難?

美股10天4次熔斷,普通股民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設想一個場景:在海灘上,一個孩子讓沙子從手指間緩緩流下。一開始,地面是平的,隨著沙子越來越多,沙堆會出現小的斜滑面,最終達到最高。這時如果繼續放沙子,整個沙堆將會失去平衡,發生崩塌。沙堆是一個複雜系統,崩塌的動態變化只能從沙堆的角度進行總體描述,無法從每一粒沙的軌跡進行解釋。這個例子體現了物理學的複雜性與混沌理論。

同樣的道理,在金融市場上,崩潰的發生也是單個市場參與者同步性加劇的結果。投資者之間在局部相互模仿、自我強化。正是由於複雜性和混沌的存在,預測準確的臨界點非常困難,尤其是做空市場的風險非常大。投資大師索羅斯也承認,在2000 年左右做空美國股市風險巨大。因此,擇時操作非常困難。


02揭秘股票大盤奧秘:米勒假說

對市場的短期預測是諾貝爾獲獎理論也解決不了的世界級難題,那人們是不是就完全沒辦法了呢?這裡我們就要講到一個傳統金融學裡學不到的知識—價量關係理論(也叫米勒假說)。

理解了這個理論你就會知道,雖然做短期預測不可能,但價格和交易量的關係,仍然可以幫你相對準確地判斷該什麼時候買進、什麼時候賣出。

很多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會參考當時的成交量,也總結過一些交易規律,比如:當大家都衝去買一隻股票時,這隻股票的價格會上漲;當成交量收縮的時候,價格會下跌等。很多聰明人都會這麼做,因為大家知道,股票交易行情的主界面由價格與交易量構成,投資決策時觀察它們的關係非常重要。

成交,本質上反映的是意見分歧。比如:A 覺得某個資產的價格被高估了,堅信自己的觀點,希望賣出;B 覺得這個資產的價格被低估了,也堅信自己的觀點,希望買入;A 和B 都說服不了對方,結果就是—成交。所以,交易量反映的是投資者的意見分歧程度,交易量越大,代表意見分歧越大。

米勒假說認為,均衡時的股票價格一定是被高估的,價格反映的是樂觀者的預期。這一假說成立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1)投資者有意見分歧

(2)市場具有賣空約束

美股10天4次熔斷,普通股民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第一個條件很好理解,並且容易滿足。比如:悲觀者認為某股票每股值10 元,那麼當價格高於這個值時,就會有人願意賣出;樂觀者認為該股票每股值20 元,那麼當價格低於這個值時,就會有人願意買入。

第二個條件也很容易滿足。賣空其實就是賣,但它是一種特殊的“賣”法,因為金融資產是虛擬的,所以投資者可以先賣再買,先賣再買時的“賣”不稱為“賣”,而稱為“賣空”。賣空一般發生在預測股價下跌的時候,這樣就能通過賣高買低獲利。那市場為什麼會限制賣空?道理很簡單—為了防止投資者賣完之後拿著錢就跑,因此允許賣空的機構會給投資者設置一些限制,約束投資者一定再買回來。在實踐中,大多數市場都對賣空有一定約束。有的證券完全不能賣空,就算允許賣空,其成本也遠高於買入。這就像你要做一件困難且成本很高的事情,如果不是絕對看好結果,是不會出手的。所以,在賣空有約束的條件下,股票將由出價最高的樂觀者得。

因此,米勒假說認為,當市場最終達到平衡的時候,股票價格一定是被高估的,它反映的是樂觀者的情緒,由樂觀者獲得所有股票。而不是像理性理論預期的那樣,股價會準確反映投資者的平均預期。


米勒假說還有兩個推論:

一,投資者意見分歧越大,股價高估越嚴重

二,越難賣空的股票,股價高估越嚴重

總之,投資者之間存在意見分歧是交易量產生的原因,因此,米勒假說被認為是價量關係的經典理論。通過對照,你就能知道,自己的經驗和感覺是對是錯,應該如何把握買進、賣出的重要時機。


03米勒假說對投資實踐的指導意義

股價有泡沫是常態。根據米勒假說,股價反映的不是投資者的平均預期,而是樂觀者的預期。我們不能僅憑基本面分析市場,瞭解投資者的心理和行為對於投資實踐至關重要。

其次,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越是交易放量,即股票交易量變大,越要警惕泡沫的存在。原因在於米勒假說的第一個推論。

再次,投資者還要注意那些特別難賣空或缺乏流動性的市場和證券。原因在於米勒假說的第二個推論。如果在賣空有限制的情況下還存在放量,則股價泡沫會特別嚴重。面對那些賣空成本很高的股票,你應該尤其慎重。

美股10天4次熔斷,普通股民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1.根據量的變化對價格預期:利好出盡是利空

理解了米勒假說以及如何判斷市場泡沫,投資者應該在什麼時候買進、什麼時候賣出呢?

解決這個問題只需記住一點:利好出盡是利空。這個說法在股票市場上廣泛流傳,其理論背景與價量關係理論有關。

2009 年,伯克曼等人在《金融經濟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新聞一出就要賣》(Sell on the News),這個標題來自一句英語諺語“ Buy on the rumors, sell on the news”(謠言起則買,新聞起則賣),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件事還在傳聞階段,則應該買入;如果已經落實且發佈消息了,則應該賣出。這就類似於我們常說的:利好出盡是利空,利空出盡是利好。

這個結論是伯克曼等人通過實證獲得的。他們根據米勒假說,在上市公司年報、季報發佈的時間窗口,按照投資者的意見分歧和賣空約束指標構建對沖組合:買入股價最高估組並賣出最低估組,觀察該組合在公告日前後共21天的收益率變化。研究發現:該組合在盈餘公告日之前,對沖投資組合的買入且持有收益逐步提高,到公告日前一天,收益率達到頂點。公告日當天,收益率迅速回落,隨後逐步降低。

這個結果說明,投資者對公司的盈餘公告最為關注,在公告發布之前,大家競相猜測。換句話說,在傳聞期,投資者的意見分歧達到最大,股價被極度高估;隨著公告的發佈,謠言變成新聞,投資者的意見分歧迅速消失,股價回落。這就支持了那篇文章的標題:“新聞一出就要賣”。

美股10天4次熔斷,普通股民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既然“謠言起則買”

,在投資者意見分歧最大的時候,股價會被極度高估,那我們能從哪些具體數據看出投資者的意見分歧程度呢?

我們提供了可以衡量投資者意見分歧程度的5個量化指標,定價分別是:公司收入波動、股票收益波動、分析師預測差異、被股票研究數據庫收錄的時間長短以及換手率。在這些指標中,換手率(交易量除以流通股數)是最為穩健且簡單的指標。換手率與價格的關係即價量關係。也就是說,在換手率下降前可以買入,在換手率快速下降時則應該果斷賣出。


2.新聞、關注度、輿情與投資決策

意見分歧產生的原因是投資者的情緒。米勒假說對於價量關係的指導意義在於,讓投資者明白股票等資產價格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投資者的情緒。投資者受情緒影響,樂觀時願意買、悲觀時願意賣。這種情緒決定了投資者之間意見分歧的程度,也決定了交易量,而交易量在賣空有約束的條件下可以用來預測價格走向。

實際上,投資者的情緒可以預測。大量研究顯示,投資者的情緒受新聞報道的影響,影響因素包括新聞報道的內容、方式、次數等。也就是說,報道什麼內容、用什麼版面報道、是否出現在排行榜上、報道幾次,這些都會影響投資者的關注度,進而影響他們的決策。比如,登上《華爾街日報》“風格之王”榜單的基金,比與之差不多但未上榜的基金,季度資金流增加了31%。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分析新聞報道或排行榜預測投資者的情緒,並據此預測交易量,進而知道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

本文整理自陸蓉所著《陸蓉行為金融學講義》,版權歸作者及本書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及作品出處。


重 磅 分 享

3月24日晚20點,我們特邀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講席(首席)教授、《陸蓉行為金融學講義》作者陸蓉,為大家帶來一場關於如何避免和利用投資錯誤的講座。掃碼即可免費報名~

美股10天4次熔斷,普通股民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嘉 賓 介 紹

美股10天4次熔斷,普通股民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陸蓉: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講席(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期刊社社長;“得到”App課程“陸蓉·行為金融學”主理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學者”,連續破格晉升為博士生導師和教授。

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學者,跟隨行為金融學奠基者系統學習了該領域的理論知識;她的行為金融學課在金融投資圈備受關注,碩博課程一座難求。 擁有多年在大型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工作的實戰經驗,持續追蹤國內外的最新研究進展。

相 關 閱 讀

美股10天4次熔斷,普通股民如何避免被割韭菜?

《陸蓉行為金融學講義》陸蓉 著

每個投資者都該懂的實戰智慧,融合金融學和心理學,洞悉真實市場的投資邏輯,瞭解人性,避免犯錯,並利用別人的錯誤來賺錢,實現財富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