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2020屆高三下學期線上階段性檢測語文試卷

語 文 試 題

一、文言文閱讀(18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題。

洞真觀橫翠閣記

(宋)何朝隱

洞真觀之左右,支瓏盤豆,其西矗立如屏者,道士張君文政有閣臨之。規模肇自世,至政尤加表章,而山之泉、石、草、樹、雞、犬、人家,凡登茲閣,皆一目而盡。正李謫仙 所謂樵夫耕叟出入畫圖者。餘過而愛之,因為榜曰:"橫翠"。家弟彥和能作大字,得山谷老 人筆意,令書其榜,而揭於閣之顏。

則又為之說日:古人莫不有愛山癖,而茲癖非靜者不能。蓋奇峰絕巘,不擇地而有之。不幸在無人之境,則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技;以置通邑大都,則有力者往往攘臂其間,而化為爭奪之場。故凡佳山所在,莫如附諸道釋之宮,以備高人勝士之觀焉。

餘常與客遊於斯,徙倚欄楯,則是山之回巧獻技於前者,如雲霞之蒨絢,風雨之晦冥。邇延野綠,遠混天碧,千態萬狀,輻湊茲閣,覽者心凝神釋,與灝氣俱爽,而莫得其涯,誠 事外之真樂也。或者乃曰:"昔韓退之與孟東野《城南聯句》,謂遙岑寸碧,遠目為之增明。今閣俯茲山,不啻侑座欹器①,與韓意特異,何也?"餘曰:"山既靜者之好,則遠近奚擇?且橫平岡於座右,聳翠碧於天末,雖若遼絕,至夫景物變態,遠近誠弗異也。達人大觀,決 不爾,倘弗謂然,則退之為王氏《燕喜亭記》,何以特賞突然之丘出於所居之後耶?"

嗟呼,若果以好遠略近為心,則推之人事,必將嗜慾得而喜功名,富貴足而慕神仙。健

羨之心,無時而已也。曾豈靜者之為哉!政之師仲清心解於此,政固聞其大端,餘既為記以申之,懼吾他日行事,有類於是者,故篇末系見,聊以自警。仍為世俗之戒雲。梅溪何朝隱記。

註釋:①侑座欹器:古代君王置於座右用以警成的一種器物,此處用以形容靠得很近。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規模肇自先世 肇:開始 B.則有力者往往攘臂其間攘:挽起

C.不啻侑座欹器啻:只,僅 D.曾豈靜者之為哉 曾:曾經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橫翠閣風景如畫,登閣即可一覽無餘,其匾額題字取法於大家,有黃庭堅書法之風。

B.引韓愈和孟郊的《城南聯句》意在證明遠處的景能讓人眼前一亮,得到一種真正的快樂。

C.引韓愈的《燕喜亭記》意在證明賞景不取決於遠近而取決於內心是否寧靜、達觀。

D.作者介紹了橫翠閣名字由來及觀景體會,感慨不是心靜之人不能擁有真正的愛山癖好。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 分)

(1)故凡佳山所在,莫如附諸道釋之宮,以備高人勝士之觀焉。(4 分)

(2)則退之為王氏《燕喜亭記》,何以特賞突然之丘出於所居之後耶?(4 分)

4. 結合全文,簡要說明作者寫此文的意圖是什麼?(4 分)

二、古詩詞鑑賞(10 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①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②朝來散紫宸③。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注】①泥:阻滯,纏繞。②鳴玉:古人在腰間佩帶玉飾,行走時相擊發聲,指出仕在朝。③紫宸:宮殿。

5.本詩中間兩聯是怎樣運用對比手法刻畫詩人形象的?請簡要分析。(4 分)

6, 簡要賞析尾聯的表達效果。(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寫(8 分) 7.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而後乃今將圖南。(莊子《逍遙遊》)

(2) _______,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

(3)土地平曠,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陶淵明《桃花源記》)

(4)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宮賦》)

(5)角聲滿天秋色裡,_________。(李賀《雁門太守行》)

(6)人間如夢,__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7)德之不修,學之不講,________,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述而》)

(8)牢騷太盛防腸斷, ________。(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四、現代文閱讀(一)(14 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 8~10 題。

討論

老舍

日本兵到了,向來不肯和僕人講話的闊人,也改變得謙卑和藹了許多,逃命是何等重要的事,沒有僕人的幫助,這命怎能逃得成。在這種情形之下,王老爺向李福說了話:"李福, 廳裡的汽車還叫得來嗎?"王老爺是財政廳廳長,因為時局不靖,好幾天沒到廳裡去了;可 是在最後到廳的那天,把半年的薪水預支了來。

"外邊的車大概不能進租界了。"李福說。

"出去總可以吧?向汽車行叫一輛好了。"王老爺急於逃命,只得犧牲了公家的自用汽

車。

"鋪子已然全關了門。"李福說。

"但是,"王老爺思索了半天才說。"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得離開這日租界;等會兒,

大兵到了,想走也走不開了!"李福沒作聲。

王老爺又思索了會兒,有些無聊,還嘆了口氣:"都是太太任性,非搬到日租界來不可;假如現在還在法界住,那用著這個急!怎辦?"

"老爺,日本兵不是要佔全城嗎?那麼,各處就都變成日租界了,搬家不是白費——" "不會搬到北平去呀?你——"王老爺沒好意思罵出來。"打下天津,就是北平,北平又怎那麼可靠呢?"李福說,樣子還很規矩,可是口氣有點輕慢。

王老爺張了張嘴,沒說什麼。待了半天:"那麼,咱們等死?在這兒坐著等死?"

"誰願意大睜白眼的等死呢?"李福微微一笑,"有主意!" "有主意還不快說,你笑什麼?你——"王老爺又壓住自己的脾氣。

"庚子那年,我還小呢——"

"先別又提你那個庚子!"

"廳長,別忙呀!"李福忽然用了"廳長"的稱呼,好象是故意的耍笑。

"庚子那年,八國聯軍佔了北平,我爸爸就一點也不怕,他本是義和團,聽說洋兵進了

城,他'拍'的一下,不幹了,去給日本兵當——當——"

"當嚮導。"

"對,嚮導!帶著他們各處去搶好東西!"

"亡國奴!"王老爺說。

"亡國奴不亡國奴的,我這是好意,給老爺出個小主意,就憑老爺這點學問身分,到日 本衙門去投效,準行!你瞧,我爸爸不過是個粗人,還能隨機應變;你這一肚兒墨水,不比 我爸爸強?反正老爺在前清也作官——我跟著老爺,快三十年了,是不是?——在袁總統的 時候也作官——那時候老爺的官運比現在強,我記得——現在,你還作官;這可就該這麼說 了:反正是作官,為什麼不可以作個日本官?老爺有官作呢,李福也跟著吃碗飽飯,是不是?"

"胡說!我不能賣國!"王老爺有點發怒了。

"老爺,你要這麼說呢,李福也有個辦法。" 王老爺點了點頭,是叫李福往下說的意思。

"老爺既不作賣國賊;要作個忠臣,就不應當在家裡坐著,應當到廳裡去看著那顆印。 《蘇武牧羊》,《託兆碰碑》,《寧武關》,那都是忠臣,李福全聽過。老爺願意這麼辦,我破 出這條狗命去陪著老爺!上行下效,有這麼一句話沒有?唱紅臉的,還是唱白臉的,總得佔 一面,我聽老爺的!"

"太太不叫我出去!"王老爺說:"我也沒工夫聽你這一套廢話!"

李福退了兩步,低頭想了會兒:"要不然,老爺,這麼辦:庚子那年,八國聯軍剛進了

齊化門,日本打前敵,老爺。我爸爸一聽日本兵進了城,就給全衚衕的人們出了主意。他叫 他們在門口高懸日本旗;一塊白布,當中用胭脂塗個大紅蛋,很容易。掛上以後,果然日本 兵把別的衚衕全搶了,就是沒搶我們那條——羊尾巴衚衕。現在,咱們跑是不容易了。日本 兵到了呢,不殺也得搶;不如掛上順民旗,先擋一陣!"

"別說了,別說了!你要把我氣死!亡國奴!"

李福看老爺生了氣,怪掃興的要往外走。

"李福!"太太由樓上下來,她已聽見了他們的討論。"李福,去找塊白布,鏡盒裡有胭

脂。"

王老爺看了太太一眼,剛要說話,只聽:"咣!"一聲大炮。 "李福,去找塊白布,快!"王老爺喊。

(載於 1931 年 11 月《齊大月刊》第 2 卷第 2 期)

8.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小說通過對話的形式,運用了諷刺的手法,將王老爺和下人李福在動盪時局中的心理 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B.李福對王老爺前後都稱老爺,但是在中間一處卻稱其官職——廳長,表現了李福在為 老爺想到辦法後的洋洋得意和對老爺的揶揄。

C.王老爺是有愛國心的,知道做亡國奴是不對的,但是因為害怕老婆,最後不得不做了 投降日本人的官老爺。

D.王老爺沒有名字,說明他是一類人的代表。作者對這類人的刻畫,顯現出現實主義的 特點,對當時面臨日寇入侵的中國人有警示作用。

9.請概括王老爺的人物形象。(5 分)

10.請探究結尾畫線句的表達效果。(6 分)

五、作文(二選一)(70 分)

1.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 800 字的文章,詩歌除外,文體自選。

新冠疫情發生後,軍人、醫生和警察等逆行趕往疫區。我們要讚美那些逆行者。其實不 僅是在危難的時候,平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逆行者。

2 . 日 新 月 異 的 時 代 , 深 刻 變 革 的 中 國 , 年 輕 一 代 是 最 直 接 的 感 知 者 。 我 們 正 在 經 歷 的 當 下 , 更 能 讓 中 國 年 輕 人 再 次 思 考 或 重 塑 自 己 的 英 雄 觀 。

有 的 人 曾 認 為 不 少 9 0 後 、 00 後 淪 於 英 雄 虛 無 主 義 , 而 事 實 證 明 , 他 們 擅 長 在 當 今 社 會 發 掘 閃 光 的 偶 像 , 並 賦 予 崇 拜 行 為 全 新 的 涵 義 。

今 天 年 輕 一 代 需 要 怎 樣 的 偶 像 與 英 雄 ? 對 此 你 有 怎 樣 的 思 考 與 認 識 , 寫一篇不少於 800 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高 三 語 文 參 考 答 案

1.D(營,用在否定句和反問句中,翻譯成"竟然",)

2.B(引韓愈和孟郊的(城南聯句》意在引發友人的質疑,引出下文一番議論.)

3.(1)所以凡是好山好水所在的地方,還不如讓它處在道觀寺廟的旁邊,來準備讓

高人雅士來觀賞。(莫如,不如;附,依傍,在 旁邊;道釋之宮,道觀和寺廟.

一點1分 )

(2)那麼韓愈給王氏寫《燕喜亭記),憑什麼只喜歡那座處在居所後面的突起的山丘呢?

(為,給;何以:憑什麼;特,只;突然:突起的樣子, 一點1分.)

4.指出賞景不能有好遠略近之心(1分),由此推及人事,提出要保持內心寧靜,不要貪得無厭,得寸進尺,(1分)用以自警並誡人(2分),

5. 自己容顏"獨老"與他人節日"相親"對比,表現愁苦之深;此時清冷登高與舊時得志出仕對比,表現境遇之悲。

6. "路迷"照應首句"長為客","心折"照應"窮愁";直抒胸臆,"路迷"一語雙關,通過描寫此時客居漂泊的愁苦,表達了人生失路的迷茫無奈,更流露出對重歸朝廷的期盼。

7.略

8..c 王老爺有愛國心不對,他國難當頭,作為官員不作為,想的是逃跑,可看出他根本沒有愛國心,因為怕老婆而投降日本人也不對,老婆只是他的一個藉口。

9.王老爺是一個平時高高在上(1分)、怕死(1分)、虛偽自私(1分)、見風使舵(1分)的官場投機分子(2分).

10.運用了語言描寫,用短句,語氣急促,表現了王老爺當時的著急。與前文李福教掛順民旗形成照應,暗示了小說的結局。與前文王老爺拒做亡國奴形成對比,豐富了人物形象。表達了對王老爺這類在國難來臨時不作為、只考慮自己的官老爺們的嘲識和批判。(每點2分,三點即可)

11.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