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華》:一場關於出軌的唯美愛情,為何讓人念念不忘20年?

在這部電影裡,有風華絕代的張曼玉,有風度翩翩的梁朝偉,有才華橫溢的王家衛,有香港街頭旖旎的燈光,也有著載譽無數的榮光。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梁朝偉也憑藉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美國CNN評選它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英國《衛報》認為它是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第5名。而電影本身,它只是一個蘇麗珍與周慕雲兩個人在對的時間愛上錯的人的愛情故事,但始終卻讓人念念不忘。

《花樣年華》:一場關於出軌的唯美愛情,為何讓人念念不忘20年?

完美的鏡頭語言勝過千言萬語

有關導演王家衛可謂是電影界中特立獨行的一位。《華商報》評價道:他是東方城市語境中被現代性主題炮製出來的一個邊緣、虛空、荒誕、孤寂的精神世界裡最深入、最尖銳的體驗者,同時,他通過把這種體驗注入到最通俗、最氾濫的大眾文化形式而獲得的強烈的張力。關於他,要說起來可能又是一篇長篇大論,今天我們先把目光聚焦到這部電影,談一談這部他最得意的電影作品之一。

《花樣年華》:一場關於出軌的唯美愛情,為何讓人念念不忘20年?

在王家衛的其他作品中的我們可以看到,王家衛通常喜歡通過旁白來推動故事情節,而本片中他的做法卻略有不同。本片中極其豐富的鏡頭語言充當了推動情節發展的工具。不管是旗袍下面曼妙的女性,身子還是晃動的燈,升騰的熱氣與煙。甚至是人物交錯時候的光影。都是是一種連續流不緊不慢的節奏配樂,演繹了一場獨屬於王家衛的曖昧。

王家衛在敘述整個故事的時候,他對故事情節的刻畫是弱化的,但是他的鏡頭語言卻是極其豐富的,王家衛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表意符號,充滿了對構築的逝水年華的追憶和時間的綿延感。雖然取材和語言是極為本土的,但卻帶有一種獨到的法式的浪漫。很多不必要的對話都被簡化成了隻言片語:很多時候對話才剛剛開始,而下一個鏡頭就已經跳到了兩人的告別。所有的鏡頭就是這種恰如其分的點到為止,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空間。可謂"Less is more." 原來最棒的故事不一定是熱烈的鬨鬧的,而是欲言又止。

《花樣年華》:一場關於出軌的唯美愛情,為何讓人念念不忘20年?

影片中有幾個非常著名的長鏡頭,完美的配樂,完美的光影,完美的演員成就了這一組組充滿節奏韻律感和含蓄鏡頭語言的畫面。

《Yumeji's Theme》這首大提琴曲與氤氳著曖昧氛圍的畫面十分契合。第一次是在麻將桌上。導演把鏡頭只給到了蘇麗珍的背影

:旗袍包裹下婀娜的身姿早已將畫面中的性感以最含蓄的方式體現出來,蘇進入旁觀的一席,而周借身離開;第二次是蘇揹著光走上樓梯,進入光內,然後離開光,完後周迎著燈光進入,在走下臺階隱沒於黑暗第三組鏡頭是在一個雨天,閉塞的角落,導演通過燈光只照亮了畫面一隅的牆面。打光的位置是不變的,但卻在演員的臉上演繹出了流動的光影,男女主角各自靠在一面牆上各懷心事。光與影、情與動在這樣狹小壓抑的空間中演繹的淋漓盡致。

《花樣年華》:一場關於出軌的唯美愛情,為何讓人念念不忘20年?

電影鏡頭中值得稱道的,導演在拍攝的時候刻意的避免了男女主角的丈夫和妻子的出鏡,而是將電影的視角更多的對準了男女主角的正面交鋒。愛人的出軌是通過電話的留言和朋友的話語這些短暫的鏡頭來體現。這種弱化了對方愛人的手法也讓觀眾在心理上主觀產生了他們就該是一對的這種想法。

這種想法也是導演對於觀眾心理的一種操控,在影片一開始兩人搬家的時候,很多物件的錯換,一開始就給觀眾植入了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甚至就算是最後兩人在一起的行為也屬於不符合道德的,可我們卻無法對這種行為產生譴責,甚至會有惋惜和遺憾之情。

懸疑片式的愛情故事

王家衛接受採訪時說:"我希望我所拍的片每部都屬不同類型。例如《花樣年華》,那是個關於兩個人的電影,很容易便會變得沉悶,但我不把它作為愛情片拍,而決定採用驚悚片的手法,像部懸疑片。片中男女主角開始時同是受害者,跟著他們展開調查,要找出姦情是怎樣發生的。每一幕都很短,藉以維持張力,這可能是電影令觀眾出乎意料的原因,他們原以為會看到一部經典愛情片。"

誠然,這部電影不同於一般的愛情電影,電影看完觀眾也接收到了他們所要表達的情感。而解讀《花樣年華》,很多人則需要像解讀一部懸疑電影對電影中每一個出現的意向和鏡頭進行解讀。因為王家衛在這部電影裡做了大量的省略與跳轉,很多鏡頭之間聯繫不夠緊密就會讓觀眾有一種雲裡霧裡的感覺,但這種拍攝手法也使得整部電影沒有一個廢鏡頭,每一個鏡頭都值得細細揣摩與深思。

《花樣年華》:一場關於出軌的唯美愛情,為何讓人念念不忘20年?

本片用隱喻蒙太奇和重複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題含蓄而又自然傳達出來,隱喻蒙太奇是"把表現不同形象的鏡頭畫面加以連接,從而在鏡頭的組接中產生比擬、象徵、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例如本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昏暗燈光與拐角的樓梯,這種畫面圖像體現了主人公內心的一個人的孤獨與淒涼,以他們從樓梯上上上下下、進進出出畫面為兩人後後來的故事做了鋪墊,也預示著兩人最後感情的糾結於不及而終。而周所抽香菸緩緩升起的白煙在鏡頭下也具有了別樣的意味,有糾結,有神傷,有悵惘。

鏡子這個意象在懸疑電影中極為常見,如《黑暗面》中鏡子成為了女主人發現男友不忠的工具,而電影《彗星美人》的最後當少女拿起化妝臺上的金像獎的時候,鏡子中顯示的無數個少女領獎謝幕的影像,預示無數個即將崛起的彗星美人,極為諷刺。而本片中鏡子的出現,使得不在同一緯度的兩個人出現在了同一個畫面中,鏡子中重疊的鏡像也象徵著兩個人複雜矛盾的內心世界。

《花樣年華》:一場關於出軌的唯美愛情,為何讓人念念不忘20年?

重複蒙太奇技巧也屢見不新,即"把表現同一內容的鏡頭畫面在影片中反覆出現,以突出、強調這一內容象徵意義的蒙太奇技巧"。例如前文提到的長鏡頭:同樣的樓梯,同樣的燈光照射、同樣的走位,導演將這種類似的畫面刻畫了多次,使人產生了一種時間上的錯位感。電影中多次出現了時鐘,但卻無法給我們以精確的時間定位。這就出現了另一個貫穿全片的意象——旗袍。

可能很多人瞭解這部電影就是因為張曼玉20多條華美的旗袍,作為國服,旗袍的魅力之處在於它的內斂與深刻,它婉約地勾勒出女性的身體曲線,將含蓄與性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微風玉露傾,挪步暗生香。而在此片中,旗袍出來它的美學作用,面對相似難以區分的環境,導演巧妙地利用了女主角旗袍的更換來暗示時間的遞進。而不同的旗袍款式也預示著女主的心境。

《花樣年華》:一場關於出軌的唯美愛情,為何讓人念念不忘20年?

一場有關出軌的唯美愛情

撇開了華麗的鏡頭語言與絢麗的技巧,影片最終講的只是兩個傷心人的故事,因為彼此對象互相出軌兩個孤獨的靈魂緊緊依偎在一起。很多人認為周接近蘇是出於報復的目的。有道理,但也不完全是這樣。在兩人剛剛開始角色互換的時候,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周明顯處於主動地位。他主動提出寫武俠小說,讓蘇到賓館找他。可事情的發展卻越來越不受他的控制。

我一開始只是想知道他們是怎麼開始的,後來我發現原來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花樣年華》:一場關於出軌的唯美愛情,為何讓人念念不忘20年?

電影很多鏡頭從角落裡拍攝,圖形的限定鏡頭,通過外面的欄杆拍攝,兩人吃飯時候的過肩鏡頭。這樣的鏡頭讓觀眾覺得自己是在偷窺他人的故事,神秘而又充滿詭異的美感。也暗示出了主人公內心糾結的心理。即他們知道即使自己的愛人已經出軌,但他們的做法也是不道德,這種被偷窺的羞恥感也是他們內心備受煎熬的原因,所以他們會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對嗎?"但是答案自己比誰都明瞭。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他沒有勇氣接近,她調轉身,走了。

《花樣年華》:一場關於出軌的唯美愛情,為何讓人念念不忘20年?

花樣年華這部電影發生的地點雖然是在香港,但是裡面女性的服飾充滿美感的旗袍裝飾都給人一種老上海的風味。這種時間的錯亂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筆者更願意將其視為來自導演王家衛的一種對於上海風情的情有獨鍾。這也使得《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很多時候會給我們一種張愛玲小說的感覺:上海高樓裡一扇忘掩的窗,黃昏裡一房的風聲雨味,年夜裡的流動攤子上幹煮白滾的紅心山芋,月光下的寂靜電車和默默守望的背影,搖搖欲墜的舊油燈,給萬千身心疲憊的人暖光溫貧的無線慰藉。蘇與周就像是《傾城之戀》中的兩人:

他說她的綠色玻璃雨衣像一隻瓶,又注了一句:"藥瓶。"她以為他是在那裡嘲諷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說了一句:"你就是醫我的藥。"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這是周在電話前欲言又止最後卻未能說出口,伴隨著法語歌的聲聲悠揚又逐漸漸進的旋律,周離開了那個永遠的2046賓館,但蘇卻仍在苦苦等待,轉而一行清淚已經劃過她的面龐,原來只有在我們失去的時候我們才會意識到對方有多麼重要。她默默的在心裡將這句話念了一遍,可惜他從來都沒有給過她作答的機會。

《花樣年華》:一場關於出軌的唯美愛情,為何讓人念念不忘20年?

影片為什麼叫《花樣年華》?除了影片中周慕雲點了一首周璇唱的《花樣的年華》外,導演認為花樣年華不是我們很多人認為的十七八歲的豆蔻年華,它可以是屬於中年人的一段年華,不夠奔放熱烈但卻有著含蓄的雋永。渴慕但無處告知,相思卻難以排遣,無邊無際的忍受,無法打撈的歡愉,守口如瓶的暗戀有著收斂的高貴,這種感情帶著中年人的自制與含蓄,而沒有了少年時的熱烈。沒有魯莽,但也還未衰老。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回到屬於他們兩人的花樣年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