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每個人都有一部小時候看過印象深刻的電視劇,特別是在央視播出的國產劇。

電視劇《大敦煌》就在央視上映多年,當然,圍繞在這部電視劇上的爭議也有很多,《大敦煌》在開播之初,導演陳家林就曾經表示,有些擔心這部劇的收視率,並說:“這是一部藝術史詩片,可能比較適合有文化水準的人看,不知道其他觀眾愛不愛看。”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其實作為一部正劇,《大敦煌》很適合作為文化交流劇去到國外,所以在2006年《大敦煌》也被作為文化邦交劇陸續送至44個國家放映,當年這部劇的主題曲和演員都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陳好,她在歌曲和影視兩方面同時擔任了中國的文化大使。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大敦煌》分為上、中、下三部。

以宋代、清末和民國三個歷史階段為背景,以一部金字大藏經的命運為線索,反映了千年敦煌的形成、發展、輝煌、衰敗和重生的過程。電視劇有三個主題“藏寶、奪寶、護寶”,有點像近些年盛行的盜墓類型電視劇,但是有完全是另一種風格。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按照導演的形象比喻:上部是傾國傾城的妙齡少女;中部是備受蹂躪的柔弱少婦;下部就是覺悟成熟的堅強女人,儼然一部獨立女性成長史。不過《大敦煌》作為一部擁有傳奇色彩的歷史正劇,也是一部優美悲壯的藝術史詩。

也是因為看了這部電視劇,或是受到這部劇的影響,很多人都向往敦煌。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敦煌,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徵,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獨特存在,同時敦煌也是一塊神秘的土地,相信在很多人的眼中,單看“敦煌”兩個字都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所以影視也能夠進一步帶著好奇的觀眾去了解敦煌,去揭開敦煌神秘的面紗。

記憶符號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敦煌壁畫應該是很多人瞭解敦煌的第一印象,壁畫中的“反彈琵琶”也被譽為中國唐代舞蹈文化中最著名的絕技藝術形象,我們熟悉的《九色鹿》就是出自敦煌壁畫。

《九色鹿經圖》繪於敦煌257號洞窟的西壁中部,是敦煌北魏洞窟壁畫的經典之作。《九色鹿經圖》描繪了故事的八個情節部分:救人、溺水者行禮、國王與王后、溺水者告密、捕鹿途中、休息的九色鹿、溺水者指鹿、九色鹿的陳述。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其故事生動有趣,又富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也影響了一代少年兒童。

以影視的形式傳遞歷史,很有教育意義,雖然《大敦煌》令人詬病的是有很多講小情小愛的情節,但電視劇也從側面反映出敦煌的歷史和輝煌燦爛,記憶裡最美的還是小公主在藏經洞的獨舞,光和影在她的臉上,已然讓人忘卻了所有。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不足之處

儘管《大敦煌》有著很濃厚的歷史底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劇中有些情節與歷史事實不符,容易誤導觀眾,有些還是常識性的錯誤,這一點就給這部劇扣分不少,其實自敦煌藏經東被人們發現,經過一代代學者們的辛苦付出,敦煌學各個研究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對於劇中的有些錯誤,還是需要指證一下。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 敦煌的古代稱謂?

在電視劇《大敦煌》上部描寫的宋朝時期,關於敦煌的稱呼有些混亂。

其實敦煌得名於漢武帝時期,當時是為了防範匈奴,捍衛邊疆和絲綢之路的安全,漢武帝於元狩二年(前121年),在河西設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將酒泉、武威二郡分別拆置敦煌、張掖兩郡,同時又採取移民、屯田等政策以鞏固敦煌郡。

從西漢到北宋一千多年時間裡,敦煌又好幾次換名字,到了北宋時期,漢代的敦煌郡已經改名為瓜、沙二州。(瓜州是今甘肅省安西縣,沙洲是今甘肅省敦煌市)

因此北宋時期,敦煌應該稱之為沙洲,而非敦煌。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 敦煌藏經洞是地震時被發現?

其實電視劇都需要一點戲劇感,也是為了渲染一下神秘色彩,所以把藏經洞說成是因為地震的原因而呈現出來的,其實這是完全不符合歷史的。關於藏經洞的發現經過,並沒有那麼傳奇。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藏經洞是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所發現,當時洞內藏有從公元4世紀到公元14世紀的各種歷史文本、絹花、刺繡等文物五萬多件。這些珍貴文獻用多種文字記載,有漢文、藏文、梵文、龜茲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鶻文、康居文

等……

應該說就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古代藝術博物館。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而發現經過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王道士僱傭一位姓楊的助手在抄經過程中,不小心用煙點燃了乾草,於是發現了藏在草後的藏經洞;還有一種說法是王道士僱人引水清理16窟內的篩子,洞壁遇水開裂,於是發現了藏經洞。但是無論是哪種說法,現在都無法考證,但無論是哪種都和地震毫無關係,

這裡還要說的一點是王道士無意中發現了藏經洞,時候多次向敦煌縣報告此事,應該說是盡職盡責了,並非電視劇中所說的隱瞞不報。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王道士發現藏經洞時,是因為當時政府沒有意識到它的歷史價值,沒有很好的保護它,導致文物被竊取和破壞,但百年後的我們如果對敦煌的藝術和歷史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這個層面不免太悲哀了。

除此之外,說一個題外話,中國的很多佛教遺蹟或是文物都是由道教人士發現並保護的,但是道教在中國本土宗教卻很少受到重視,即便是如今,道教也沒有得到和佛教相同的地位和尊重,甚至歷史上很多道教人士被當做反面人物被流傳,確實有點諷刺和悲哀。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 宋和夏之間的戰爭是因為敦煌?

《大敦煌》中宋代部分為了突出敦煌的主題,也開始向著衝突方面描寫,其實歷史上宋和西夏的戰爭絕對不是為了爭奪敦煌,只是為了擴充自己的疆土罷了。

其實在劇中還有很多細節是錯誤的,只要稍微瞭解一下就能夠知道哪裡不多,不過敦煌歷史文化豐富,從任何角度切入創作都能夠成就一部好片子,個人創作只能展現這個龐大“博物館”的冰山一角,敦煌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兼收幷蓄,外來文化不管是哪裡來的,它都不會拒絕,只要是好的都能夠吸收,就是有了這樣的包容,才有瞭如今人們看到的瑰麗敦煌。

千年一夢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包容不僅僅是敦煌文化的精髓,也恰恰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更是人類文明、先進文明的精髓。敦煌最初是因軍事地位的重要而被開發的,到現在為止,為了保護敦煌壁畫,為了讓更多欣賞到敦煌藝術的燦爛,一代代敦煌人在荒涼的大漠中獻出了青春甚至是生命。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敦煌的保護一直是受人關注的一個話題。六十年來在嚴酷的自然界環境惡化中,敦煌莫高窟留存到今天實屬不易,除了這部電視劇從文化上值得一看,再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敦煌》,這部片子也很有意思,其中不僅有敦煌文物保護,還同時將鏡頭對準了散落在英國和法國的珍貴敦煌文獻以及他們的前世今生。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我是敦煌,我是千年古城我是大漠戈壁,我是歷史中的一粒沙”

西北的冷風吹徹了千年,故事也傳了千年。

當我們一一走進那裡,夢便開始了。  

一夢敦煌,一夢千年。

千年一夢《大敦煌》緣起緣滅,都在歷史的硝煙裡散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