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在 觀 茶

用玻璃杯盛一小撮茉莉花茶,衝入剛燒好的開水,茶葉在杯子裡隨著水流快速的打著轉。不一會兒,茶湯就有了金黃的顏色,茶葉在杯中也分出了層次。吸飽水的大葉子沉了下去,還未泡開的葉子蜷縮著懸浮在水中間,碎葉、茶梗以及茉莉花瓣漂浮在茶水錶面。


自 在 觀 茶

花茶初泡苦而濃烈,再泡清香甘冽,三泡淡而留餘味。恰如人生之不同階段,青年時期歷經辛苦,為生活打拼,充滿激情;中年時小有所成,生活有所依託、事業有所發展;老年時返璞歸真,對過往歲月有所思、有所悟,方知平淡是真。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茶和酒,是最平常的飲品,也是差異很大的兩種飲品。

酒往往代表著生活及情緒的大起大落:“勸君更盡一杯酒”,“濁酒一杯家萬里”,這裡飲酒往往表達一種離別之憂、思鄉之愁;“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裡飲酒表達的是對人生、事業的感嘆;“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則表達一種豪邁、灑脫的氣度。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在古代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較於酒,關於茶的詩歌很少,成語倒是有幾個,粗茶淡飯、茶餘飯後,在這裡,茶是一種平民的生活存在,也往往表達一種精神層面的淡然;而以茶代酒是一種禮節,是女性及不勝酒力者表達禮貌、敬意或喜悅的一種媒介。

喝茶是一種享受,一天疲勞工作或學習後,坐在屬於自己的小空間裡,品品茶,享受難得的放鬆時間,而不必在乎茶葉是否珍貴。種茶、採茶、製茶則浸透著茶人們的辛勞和汗水,他們奉獻出時間和心血,為某個房間的某個人生產著品味之物、止渴之物。生產者有生產者的苦樂,消費者有消費者的悲喜,我們都兼著這雙重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